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0期

新媒體對大學課堂文化建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2】

李  建,張貴明
2016年11月01日13:2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對大學課堂文化建設的影響及對策

大學課堂文化是教師、大學生、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並由量變積累到質變的結果。在師生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相互碰撞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課堂文化認同感[4]。

(一)對大學生課堂學習文化空間延伸的影響及對策

新媒體大范圍使用對大學生學習習慣產生深遠影響,也影響著大學課堂文化建設。大學生對學習過程個性化的需求將改變傳統多媒體教學模式,引入新媒體於教學中縮短了時空限制,師生間、學生間交流和互動變得更加容易和頻繁。大學教師較早將多媒體引入教學,極大縮短了課堂上資料展示所花費時間,多媒體課堂展示呈現的豐富視覺效果也滿足了大學生的視覺需求。由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隻有教師在一定范圍內使用多媒體,學生注意力相對集中,課堂空間並未改變。

隨著新媒體時代來臨,教師在課堂獨自使用電子媒介壟斷地位被打破,iPad、智能手機等各種終端被帶入課堂,原本單維度的課堂空間被延伸至多維度網絡虛擬空間,且傳遞信息速度快、效率高。知識表現方式也發生改變:由線性變為非線性。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搜索教師所講內容、答疑解惑、逛虛擬社區、穿越時空,知識求索過程變得多樣化,形成新媒體時代特有的大學課堂文化﹔但也造成學生上課使用手機、過度沉迷於新媒體情形屢禁不止,使得大學課堂管理變得困難,導致大學課堂教學文化的偏離。

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辦法是重構大學課堂文化,教師在大學課堂要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教師並不能簡單的利用新媒體平台將課程網絡化,而是需要借助新媒體平台實現教學過程的引申,教育學生要在正確價值取向下使用新媒體,培養適用於新媒體時代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培育符合新媒體時代的教學新模式和課堂文化。

(二)對大學課堂學習、思維方式、精神文化的影響

1.對大學課堂學習、思維方式的影響

大學教育的目標是通過課堂學習培養學生思考、理解、判斷、歸納總結的能力。教材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課堂學習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線性、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上課前將花費數倍於課堂上課時間備課,講解時才能做到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圍繞主題拓展知識理解的寬度、廣度。

新媒體時代傳統的課堂學習文化面臨沖擊。新媒體使用超文本信息鏈接方式,通過超文本鏈接可鏈接到任何頁面、關鍵詞、語句、圖片等,信息的組織、存儲、閱讀呈現非線性模式。新媒體媒介推送信息的方式、語法結構和寫作規范沒有統一規定,較為隨意﹔鏈接形成的信息體系結構鬆散、知識點碎片化﹔對知識描述的准確性不足、邏輯性不強。如學生習慣於新媒體知識呈現方式后,將形成不同於教材學習所培養的思維模式,不能滿足學生深層次學習和反復思考的要求,不能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

2.對課堂精神文化的影響

傳統大學課堂文化是以教師和教材權威性為核心。其一,教師的主導地位是課程順利進行的保証,教師要充分發揮對教學進度的掌控能力,適時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並及時解決理解上的障礙﹔其二,教材是知識最准確的表達,大多是由行業專家或學者將自己多年研究所得匯集而成,承載了對該門類知識最精確的表述和嚴謹的推導,集權威性、准確性、專業性和系統化於一體。

在新媒體被引入大學課堂后,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習慣已發生改變,大學課堂精神文化也悄然變化。首先,新媒體資料海量存在,但僅是利用超文本鏈接將全球資料統統羅列,並沒有對知識的權威界定,還需自己加以判斷﹔其次,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權威”的影響力,其對信息傳播者未有所限定,被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欣然接受,享受自主選擇信息的樂趣,改變了傳統媒體時代大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信息的形式﹔最后,新媒體時代大學課堂教師和教材將成為課堂教學網絡的一個節點,而不是中心節點,大學生將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部或局部,大學生有了更寬泛選擇的自由,並形成新的大學課堂精神文化。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