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1期

互動儀式鏈視角下的微信人際傳播分析【2】

李  赫,吳牡丹
2016年12月05日14:1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互動儀式鏈理論視角下,微信人際傳播要素分析

由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才促使人類的信息交流活動逐步實現了社會化、全球化的格局,推動人類社會一步步走向信息時代[5]。新媒體時代,微信作為社群軟件的領跑者,不僅關注其中用戶間信息的傳播,更關注其用戶在互動中的用戶體驗。

1.互動儀式鏈視野下,微信打破了互動需“親身在場”[4]的常態

微信作為社交平台,為其用戶提供涵蓋了文字、圖片、視頻、音樂、鏈接等可供使用的功能,滿足了用戶對信息傳播多元化的需求。如果用微信“對講”或“視頻”功能聊天,幾乎能夠實現傳播主體“在場”,這既打破社交時對時間限制的束縛,也實現了雙方在沒有“時間差”的情況下同步互動。

微信抓住了“人類情感能量的迸發”這一理念,使其在“多點”的空間中擴展了信息,每個“點”都可以是一個或多個獨立的用戶或群組,在互聯網的傳播過程中,微信使這些分散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點”聯系起來。“點”與“點”之間的每一次互動,都具有對傳播內容進行再造和衍生的雙重意義。這使微信成為了“情感聯動”的載體,又能讓用戶在互動中產生更加強烈的認同感和依賴感。

2.互動儀式鏈視野下,用戶的角色“個性化”特征凸顯

隨著信息來源的多樣化,新媒體語境下的微信受眾從信息接收者到儀式參與者,不只是從消極受眾到積極受眾的轉型,而是成為信息的間接生產者。通過即時在線,用戶不僅接受信息,同時也會對所接收到的信息作出相應的反饋,成為兼具傳播者和反饋者的雙重角色,這也意味著用戶可以作為消費者創造媒體中的儀式參與者。

微信用戶以更加“個性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和情感,並能夠即時和通訊錄中的好友直接互動和交流,其中不乏最原始的傳播體驗﹔消息發布之后,“朋友圈”中朋友的“關注”和“評論”可以使自己和好友形成情感體驗的鏈接,進而引起情緒共鳴點,並將這種互動儀式持續下去。

3.互動儀式鏈視野下,微信所形成的“高度仿真”的互動儀式市場呈現

微信成為用戶之間進行互動的主要信息輸送方式。例如,在“朋友圈”中轉發或發送的分享及其鏈接,其實質就是符號資本和情感力量的傳遞,是信息傳播附帶的結果,有效地節約了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微信不僅成為人們情感交流的平台,也傳達了更加多元化和社會化的情感需求,實現了符號資本產生的情感能量等級的平等化。

三、互動儀式鏈視角下,微信人際傳播鏈條中已顯露的問題

微信所倡導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為用戶打造及其接地氣的社交儀式和情感溝通的舒適環境。在此種環境中,聚集著形色各異的人群,充斥著諸多的矛盾和沖突。接下來將從互動儀式鏈角度循著互動的基本流程,從互動儀式、傳播者(即用戶)、社交情景方面微信人際傳播出現的問題。

1.互動儀式的改變對情感共振方式的變化。在群聊中,隻要有紅包的地方,就會有人“冒泡”,但隨“搶”紅包熱潮的退去,又恢復了常態。在群聊中,整個過程總是如此往復,互動鏈條持續卻又中斷著,每個個體盯著手機在享受搶紅包帶來的短暫的樂趣,當儀式鏈中斷后,情感也隨著中斷,等待著再一次的被參與。起初,搶紅包是用來傳達祝福的手段,而當下,送祝福的味道變了,“祝福什麼的都沒有紅包來得實在”,用戶久而久之便有意或無意的丟棄了人類情感傳播與共振的基本方式[6]。更甚者,與其說是,紅包祝福的味道變了,不如說是,祝福被“商業化”了。

2.用戶傳播不對稱現象持續存在。在微信多層次的好友格局中,擁有較多的符號資源和信息資源總是處於主導地位,總是存在著傳播的不平等現象,也使得每個用戶都在現實的人際關系基礎上,處於主導或者被動的地位,在互動儀式鏈中,或繼續主導,積極參加新一輪的社交活動﹔或被迫沉默,這類人群並沒有通過社群媒體獲得相應的感情回報。現實不對稱的社交情況在網絡社交中繼續延伸,部分被迫沉默的個體,漸漸地再次成為社交活動中的真空地帶。

延伸出超越身體局限的社交平台給每個用戶一個平等的機會來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圈子,碎片化和分散凌亂的圈子,易使得個人的精力分配和現實的生活變得越來越隔離,容易產生社交成癮症[7]的現象。

3.較為私密的社交情景給謠言的滋生帶來了土壤。微信較高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正如一堵厚厚的圍牆,既能保護每個個人的隱私,同時,也使得獲取的消息渠道和消息內容具有密閉型,不易被証實和澄清。微信中封閉的情景給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更為珍貴的土壤,也使得謠言滋生的有恃無恐。此外,微信人際傳播中,微信朋友圈,也使得微信缺乏謠言的自淨化的機制與功能,網絡謠言易擴散卻不易澄清,呈現出一種被謠言反噬的情況[8]。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