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1期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

張曉麗,殷樂希
2016年12月06日16:0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該片獲獎無數,導演李安憑借此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本文將以此電影為研究對象,對其隱喻美學進行分析。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從命名中的隱喻美學﹑圖像中的隱喻美學﹑影像敘事中的隱喻美學三個方面進行解析。另外,本文也試圖據米歇爾的四分法理論分析受眾的參與式解讀,全面分析影像作品在生產者制作出后,在傳播過程中,受眾的解讀對傳播效果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隱喻﹔美學﹔敘事﹔參與式解讀

隱喻理論,最開始出現於修辭學。亞裡士多德認為,哪裡有說服,哪裡就有修辭,亞裡士多德這樣定義隱喻:隱喻意味著將屬於另一事物的名稱用來指稱某一事物。是一種濃縮的比喻,包括從物類到物種、從物種到物類、從甲物到乙物、類比四種轉喻方式。

“隱喻是跨概念領域的對應,是在主體認知和推理作用下,把一個領域的概念影射到另一個領域,即把從始源域投射到目標域,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模式,是新的意義產生的根源之一。[1]”

亞裡士多德時期僅僅把隱喻當做粉飾言辭達、渲染情緒到說服目的爭得辯論上風的手段,而現代隱喻理論中,隱喻已經不單單是文法的修飾,而是發展為一種思維方式,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模式和認知方式。可以幫助人們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抽象的推理,是一種有效的勸說、影響技術。

弗·杰姆遜指出:“在傳統的觀念中,任何一個故事總是和某種思想內容相聯系的,所謂隱喻性就是說表面的故事總是含有另外一個隱秘的意義,因此故事並不是它表面上所呈現的那樣,其真正的意義是需要解釋的”[1],隱喻的意思是從表面的故事到實質的故事。

隱喻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從角色的命名上,少年Pi﹑老虎﹑女孩等名字都是有豐富內涵的符號﹔第二是在電影的角色安排上,用圖像的隱喻,使符號具有相關性和類比性,在講述的開始和結尾都有符號信息呼應﹔第三是在影片敘事中,隱喻美學也豐富了電影的內涵。

一、Pi和理查德·帕克等文字符號中的隱喻美學

少年Pi是“派西尼·莫利托·帕特爾”的簡稱,電影中少年Pi的故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印度生活的童年,第二個階段是太平洋上生活,第三個階段是漂流結束后的生活。而在第一階段的故事中,少年Pi的名字的故事佔了近一半的篇幅,電影中的故事是因為與“小便”諧音,所以被同學取笑,Pi為了改變囧境,開學自我介紹時將名字寫成數學符號中的π,π是數學中的一個常數,無窮盡又無規律,計算著圓的面積,在此隱喻人性欲望的無窮盡,從而為接下來對於Pi的多種信仰,在一生中尤其是在海難后遭遇的種種坎坷及心理斗爭都埋下伏筆。電影開始時,Pi被哥哥捉弄去偷飲聖水,“You must be thirsty”神父如聖人般突然出場,說的這句話也與π有相同的隱喻,即無窮的渴望與欲望。

理查德·帕克是老虎的名字,而理查德·帕克原本是詭異的與海難有不解之緣的一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1838年愛倫·坡的小說《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在遭遇海難后因抽中最短的簽而被同伴吃掉。在小說出版幾年后,相同的事情發生,1884年,Mignonette號沉沒,4名船員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員,還有一個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歲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員殺死了孤兒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還。因此在電影中,犧牲者成為老虎的名字是有寓意的,老虎是獸類之王,強大凶殘,而在遭遇海難后,同樣也跟人類一樣,面臨生存危機,另外,老虎理查德·帕克還有另一重隱喻,即人類在面臨危機時,顯露出的本能,如猛虎可食人。電影中,Pi說,與理查德·帕克一起,才讓他生存下來,老虎其實就是求生的本能,用弗洛伊德的理論分析,即Pi隱喻了自我,老虎隱喻了本我。

在與作家的交談中,Pi曾提到老虎以前有個名字是Thirsty,后來才改成了理查德·帕克,這與Pi的名字改為π存在相似的隱喻。身份的轉換與隱喻的使用,輔助影片探討的人性等深刻主題。

二、斑馬﹑蓮花等圖像符號的隱喻美學

除文字符號隱喻外,影片中充滿了各種圖像符號的隱喻。這種設計,成為第一個故事和第二個故事建立角色對應關系的橋梁,也使觀者在解讀時產生相關聯想,進行解讀。

在第一個故事中,斑馬摔傷了腿,躺在船上,而在第二個故事中,斑馬對應的角色是吃肉汁飯的水手。斑馬與海魂衫是一一對應的,這在視覺認知中,起到了相似性聯想的作用。同樣,在Pi的母親要求廚師提供素食時,廚子拿起刀,露出殘暴凶殘的神情,與后來鬣狗的凶殘相對應,母猩猩看到鬣狗撕咬斑馬,喊叫阻攔,被鬣狗傷害,與母親慈愛﹑善良的面貌相吻合。

蓮花在影片中多次出現,第一次是在舞蹈課中,Pi喜歡的女孩做了蓮花的手勢,Pi百思不得其解,舞女“Lotus in the Forest”的答案,蓮花的伏筆直到在漂流中求生的小島的森林裡出現,蓮花出現在森林中,隱喻喚醒Pi離開食人島,蓮花喻示的對生活、愛情等美好事物的追求,蓮花中的牙齒,更有深刻隱喻,美好的裹住殘忍的真相,這就是用自己情願與猛虎動物一起漂流而不是真實發生的食人事件。片中食人島的輪廓,是一個平躺的安靜平和的女性,這個畫面有深刻的隱喻,即食人島即宗教中的極樂世界,在Pi即將喪失信念時,到了有著印度神輪廓的食人島,有無盡的食物,是完美之鄉。

圖像隱喻是繼文字之后又一輔助影片詮釋生命、信仰主題的手法,圖像直觀的訴求,讓觀者能體悟到影像生產者的意圖,也能輔助對影片審美進行更深刻的認知。

根據Black提出的關於隱喻的相互作用理論,“把對隱喻的解釋看作一個雙向的、相互作用的意義產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原領域和目標領域的理解相互作用發生變化,這與Miller(1979)對認知過程的描述是一致的,人類的認知活動其實是一個再認、重構和解釋的三步加工過程”[2]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