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前沿聲音>>編採探索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專欄:俯身基層 呈現熱氣騰騰的中國

袁舒婕
2017年02月14日16:01 |
小字號
原標題:俯身基層 呈現熱氣騰騰的中國

《人民日報》春節前后推出的《新春走基層》專欄,其內容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記錄百姓的歡樂憂愁,觸摸時代的變遷脈動——這是新聞戰線新春報道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春走基層活動的延續。春節期間,《人民日報》用大量的版面濃墨重彩地報道這個年,涌現出了很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佳作。除夕至正月初八,《人民日報》要聞版面刊發了該報記者深入基層採訪后傳回的58條《新春走基層》專欄稿件,從不同側面呈現了熱氣騰騰的中國。

走基層見章法重思考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到,《新春走基層》開欄之后,《人民日報》專門建立了“夜宿農家聽民聲”“與群眾歡度除夕”“新春走基層專版”等微信工作群,由專人與記者和版面編輯聯系,暢通採編銜接渠道,有效保障重點欄目的稿件供給。

在寫作過程中,《人民日報》記者大多採用新聞特寫體裁,現場感凸顯,令人印象深刻。“鄉村的年味還濃濃的,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提著年貨串門的老表還不少。”這是記者吳齊強眼中江西省井岡山市新城鎮新城村春節假期過后的場景。“年味兒真濃。屋梁上挂滿金黃的臘肉和黑紅的香腸,地面上一堆篝火燃得正旺,外面雖冷雨淒淒,屋內卻暖意融融。”這是記者侯琳良在湖南張家界武陵源區楊家坪村看到的場景。字裡行間,《人民日報》記者新春裡在一線採訪的場景躍然紙上。

重現象描述、輕背景分析、多成就展示、缺深入思考——類似的不足在新春走基層稿件中較易出現,但我們發現,《人民日報》更注重調研意識,幾篇調研味濃的佳作,讓人眼前一亮。比如《阜平創富》一文見報稿的3個小標題,體現了調研思考的結晶——“‘九山半水半分田’,能干啥?闖出一條路,發展鄉村旅游”“貧困戶‘賺起賠不起’,咋引導?橫下一條心,激發內生動力”“群眾不買賬,習慣等靠要,有啥法?擰成一股繩,凝聚干群合力”。這些調研成果在精准扶貧工作中具有代表性和借鑒價值。這樣的稿件受到廣泛好評,也啟示我們:“新春走基層,還能走得更深。”

返鄉記主動出擊直面問題

最近幾年,一些不實的春節返鄉記在網上發酵並引起惡劣影響,《人民日報》去年春節期間曾對此進行了求証、調查並澄清事實。今年春節長假后期,又有一些自媒體傳播充斥負能量的返鄉記。針對這些以偏概全、抹黑農村的問題,《人民日報》主動出擊,從2月2日開始,重磅推出《新春走基層·春節返鄉記》專欄,這個春節,讓常年奔波在外的記者回家與親人團聚,並利用返鄉的契機,感受家鄉的變化,寫下觀察與思考。這些報道呈現了家鄉喜人的變化以及存在的問題,傳遞了正能量,獲得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有效引導了輿論。

僅僅是2月2日和2月3日兩天,《人民日報》就刊發了13篇《春節返鄉記》的稿子,《大坪村,變化大》《回家的路,越走越順》等稿件以敏銳的觸角和質朴的語言,從不同側面呈現了一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中國。這些報道不帶偏見,隻錄看見,看見的是一個熱氣騰騰的故鄉,一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故鄉,引導讀者和網民認識到“故鄉雖不完美,但並不缺少美,還將越來越美”。

《人民日報》這組報道從內容的真實性、細節的感染力上狠下功夫,用記者自己的經歷來引發共鳴。比如《回小閣子村過年》從記者在返鄉的高鐵上以為表哥騎電動三輪車來接自己,誰知表哥是開小轎車來的,報道就從這些小變化中娓娓道來,真實感人。《村裡的80后,去哪兒了》等報道多用事實說話,比如文中寫著:“到了我們這一輩,算上家屬兩邊都有二三十號人。姥姥家的表兄弟姐妹建了個微信群,基本都是‘80后’。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這群人無一例外都在農村﹔可現在,已經沒有一個人再留在農村。”自己所經歷的事實讓人信服,也給人以思考,在文中層層深入琢磨如何留住“80后”,如何創造更好的創業、就業環境,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礎服務。這些報道引起了讀者更多的思考。

節后報道形式多樣延續年味

春節前,《人民日報》的《新春走基層》欄目就推出了《我們脫貧了》《農家聽心聲》《回家路上》《聚集建設成就》等一批形式新穎、內容鮮活的子欄目,豐富了新春走基層活動的層次和視角。春節假期過后,《人民日報》繼續圍繞春節話題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大量報道。

借助新技術新方式,直播過年、實景紅包等成了分享歡樂、傳遞親情的“新年俗”,《人民日報》的“我的智慧春節”系列報道展現了傳統春節的新玩法。《尋找最美鄉村·歡樂過年》等欄目的內容視角新穎,故事有趣,版式喜慶,很好地豐富了春節主題的報道。此外,有《數據看年味 消費最紅火》等用直觀的數據展示今年春節消費情況,有《新春忙開工 爭創開門紅》等報道展現開工后新年新氣象的,視角豐富,延續了春節濃厚的過年氣息。這些“接地氣”“帶露珠”的報道,立體化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城鄉居民生活的喜人變化,營造了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也為全國兩會和黨的十九大召開進行了預熱,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貧困戶這個年過得怎麼樣?國家的號召落實得怎麼樣?《人民日報》的記者通過新春走基層的深入採訪報道,“噓寒問暖”,回應了人們的這些關切。“農家聽心聲”欄目在2月8日刊發的《山東東平縣斑鳩店鎮路村 無地移民遷新居》《安徽旌德縣路西村 鄉村游帶富貧困戶》等稿件通過實地探訪城鄉貧困戶劉樹更、馬來青等人,探實情、說變化,回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挂,同時為新的一年裡,廣大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傳授了經驗,也鼓舞了士氣。

假期結束之后,億萬人又踏上了離家的列車。《行李箱再大,也裝不下一個家》的“微議錄”摘登的讀者對自己離家行李箱的分享,還有《評論》版面摘登的讀者家書,選題都很容易引發讀者共鳴,策劃視角巧,以小見大,為春節報道主題增添了一份溫情。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