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董卿"朗讀者"首播獲贊 一個人一段文帶你邂逅溫情

2017年02月20日07:5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個人,一段文,帶你邂逅溫情

  一個人,一段文,帶你遇見大千世界。

  上周六晚,央視一套全新文化類節目《朗讀者》首播,帶領觀眾走進了一個慢慢讀、細細品的文化空間。

  這一次,憑借前不久《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爆紅”的董卿,不再只是主持人,而是增加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制作人。

  這檔節目,沒有復雜的形式,只是一個人、一段故事、一段文:演員濮存昕借老舍篇章感念改變自己命運的骨科醫生﹔聯想創始人柳傳志重讀為兒子婚禮親筆書寫的寄語﹔無國界醫生蔣勵回憶戰火前的堅持與勇敢﹔“世界小姐”張梓琳分享初為人母的驚喜與感動,96歲高齡的翻譯大家許淵沖回憶往事,情難自已,數度哽咽﹔鮮花山谷裡的一對夫婦,半世相濡,對誦情詩……

  這種返璞歸真的制作方式,與當下所有國產綜藝的法則背道而馳,也不夠有“看點”,但卻在首播后獲得贊譽,在評分網站豆瓣拿到了9.3分的高分,酷雲實時收視市場佔有率達5.41%,列居同時段全網收視前五。

  來自觀眾的實時反饋更是讓人驚喜。有觀眾發現有趣的細節,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有人第一次聽說許淵沖這個名字,同時為老人桃李滿天下的大師風范所折服﹔而算得上“素人”的鮮花山谷夫婦,更是以真摯動人的情感洗刷了不少觀眾對愛情的理解。

  對董卿來說,這也許已經接近了她當初的設想,“就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上的一種共鳴,去喚起大家對文學的一種認知和一種最溫柔的記憶。”

  這種將文學轉化成節目魅力的做法,看上去風險極大,但從董卿個人的成長經歷來說,也算是有跡可尋。她的父母都曾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董卿的碩士學位就是攻讀華東師范大學的古典文學專業,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她對古詩詞的信手拈來,就已經展示了深厚的文學功底。

  “我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22年了,現在可以有契機去做一檔真正自己喜愛的節目。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也到了一個扛起文化大旗,承擔起文化傳播職責和使命的時候。”董卿說。

  相較於朗讀類節目的“始祖”、英國的《Letters live》,《朗讀者》摒棄了用全明星陣容、表演式朗讀的方式,而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從現有節目來看,原先單純的朗讀被拆解為三大部分:嘉賓講述個人故事、嘉賓朗讀、讀后專家解讀。

  “先講故事后朗讀,是希望大家在對這個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對他的朗讀會更有代入感,也更能夠感同身受,有更深刻的理解。”這種設定,圍繞著董卿對節目“見人見情”的訴求。

  據她透露,對於這檔節目的形態,節目組最初有很多不確定,“比如,96歲的大翻譯家許淵沖是這期節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賓,也是離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較遠的一位,大家對他很陌生,觀眾會不會不感興趣?或者對節目形態看不懂?”

  不過,節目的播出效果,讓董卿放下了懸著的一顆心,“老先生的講述引起了最多的共鳴、關注和贊賞,我覺得可能不必太在乎大眾是否熟悉他的事情,他的講述能不能引發我們的共鳴,才是更重要的事。許老先生的情難自禁、可愛和執著,真的是打動了無數人。”

  《朗讀者》與既有同類節目的最大不同,是出現了普通人的身影,而不僅僅是明星和演員的舞台。“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是全明星陣容,但是后來我們發現其實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說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董卿透露,節目播出后,不少觀眾對鮮花山谷夫婦印象深刻,無國界醫生蔣勵的經歷也打動了很多人,“在普通人或者說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人生經歷和感悟。”

  在國內綜藝界,文化類節目向來被視作所有節目模式中最難把握、市場前景也相對冷清的門類。從去年上半年《朗讀者》開始對外招商算起,這檔節目用了接近一年的時間才最后敲定冠名商和播出編排。

  “其實文化類的節目真的很難做,我並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志著今天中國文化類的節目就開始大火,或者說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董卿直言。

  這次首播成功,給了董卿和節目組不少信心,“它是個風向標,讓我們看到了在真人秀或者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有文化類節目的可能。但它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類節目需要更精心的設計。”

  《朗讀者》,沒有花哨的形式包裝,沒有聳動的節目效果,隻有或鏗鏘或溫潤的嗓音,流淌出一個個帶著溫度的別樣人生。而這,正是現如今這個充滿浮躁與喧囂的社會最需要的。(李夏至)

  聲音

  ● 專家感言

  滿電視都在明星玩游戲,央視的《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朗讀,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家裡人都興致勃勃地邊聽邊看邊議論,見字如面的方式別是一種文化韻味。董卿團隊看來成了央視有意推出的文化品牌,節目也體現了人們對央視平台的期待。《朗讀者》証明了文化類節目未必會“冷”。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尹鴻

  用兩個字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裡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

  ——導演 婁乃鳴

  ● 網友評論

  “把名人或普通人的閃光點或想表達的內容,跟閱讀的文本結合,透露著央視骨子裡的人文關懷。看見普通的情感,也看見董卿的底蘊。重點在‘者’,而不是‘朗讀’。”

  “很用心的一檔節目,溫暖有內涵,以朗讀傳播文化的同時又以嘉賓的故事傳遞情感,引起共鳴,遇見更好的自己。”

  “《見字如面》是讀的作者,《朗讀者》是讀的自己。現在大多數人獲得信息越多,反而越容易走向隻有好與壞的二元對立。可能大多數人已忘卻了內心萬種可能的碰撞,這才是關鍵。”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