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有什麼不一樣 

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總經理葉蓁蓁
2017年02月23日08:53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是面向受眾、面向國際、面向未來的新一代內容生產、傳播和運營體系,以內容的生產傳播為主線,不僅服務於人民日報旗下的各個媒體,更是為整個媒體行業搭建了一個支撐優質內容生產的公共平台,聚攏各方資源,形成融合發展合力。

“頂層設計”不一樣

不是簡單的“採編發”一體化稿庫,而是全流程打通、完整的媒體融合體系

整體架構中,總編調度中心是指揮中樞,是策、採、編、發網絡的核心層,負責宣傳任務統籌、重大選題策劃、採訪力量指揮。採編聯動平台是常設運行機構,由採訪中心、編輯中心和技術中心組成,負責執行指令、收集需求反饋,人員來自“報、網、端、微”各個部門,大家組成統一工作團隊,聽從總編調度中心的指揮,進行全媒體新聞產品的生產加工,所有產品直接進入后台新聞稿庫。

報社總編室、人民網總編室、新媒體中心總編室主要負責從稿庫取用稿件,這些稿件既可以作為成品直接發布,也可以作為素材進行二次加工。所有產品在社屬媒體首發后,再向國內外合作媒體推廣。目前,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可提供18個語種的新聞產品,向全球500家主流媒體和新聞網站供稿。

在這樣的組織架構下,人民日報社相應地配套了完整的運行機制,包括總編輯協調會、採前會等。每周一下午,總編輯召開協調會,部署當周重要宣傳任務,討論重大報道選題,點評一周傳播效果及協調採編對接聯動。總編協調會是“中央廚房”日常運行的最高決策機構。與此同時建立採前會制度,由當天值班的副總編輯主持,每天上午召開,三大中心和報社採訪部門的負責人參加,匯報選題策劃、通報新聞線索,研究當日輿情,確定重點稿件,布置採編對接。取消下午的編前會,隻保留晚上的夜班報紙編前會。

此外,還建立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報道機制,安排專人實時監控、隨時調度,第一時間進行融合採集、加工、生產和傳播。

依托“中央廚房”,人民日報社就此實現報紙業務的編採分開。地方部、經社部、政文部、體育部改為完全的採訪部門,原有的版面編輯任務移交總編室負責。同時,採訪力量實現統籌管理、打通使用。在機制上,保持“報網端微”記者的身份不變、待遇不變,基本工資在原單位發放,績效工資由使用單位考核評定,對“獨家、原創、首發、深度”稿件實行優稿優酬。

並非隻為推廣“千人一面”的內容,而是要激發所有渠道的積極性,通過信息再加工和深加工創造內容價值

為提升內容質量和產品的多樣性,讓媒體人的創意產生更大的內容價值,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創新機制,另建了一條嶄新業務線——融媒體工作室,鼓勵報、網、端、微採編人員按興趣組合、項目制施工,資源嫁接,跨界生產,充分釋放全媒體內容生產能力,這也是“中央廚房”從重大事件報道邁入常態化運行的全新嘗試。

融媒體工作室採取“四跨”+“五支持”機制:“四跨”即允許記者編輯跨部門、跨媒體、跨地域和跨專業組織成為小規模的戰斗突擊隊﹔“五支持”是“中央廚房”作為孵化器,負責提供資金、技術、推廣、運營、經營等五方面支持。目前,已開設麻辣財經、學習大國、一本正經、國策說等16個工作室,涉及時政、文化、教育、社會、國際等領域,來自15個部門的近60名編輯記者參與其中,媒體技術公司投入設計師、動畫師、前端開發、運營推廣人員共40多人提供技術支持。

融媒體工作室大大激發了編輯記者的內容創業熱情。自2016年10月新地平線工作室推出第一個作品——《航天長征人,為你讀長征任仲平》以來,到12月31日已推出文字、音視頻、圖解、H5等各類融媒體作品130件,綜合點擊率超過千萬,轉載媒體過百家。

工作室和傳統報紙內容也產生了良性共振。工作室不僅基於人民日報版面原有內容進行拓展延伸,生產了音視頻脫口秀、H5、圖解等各類融媒體作品,不少工作室優秀作品返回版面,大大提升了報紙選題的豐富性和內容的可讀性。

“技術體系”不一樣

不是僵化的內部IT系統,而是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的融合雲

搭建技術系統,旨在讓所有的新聞線索、選題策劃、傳播效果、運營效果都有數據支撐。有了全網抓取的實時數據,全國各地發生的熱點事件就能即時地圖式呈現﹔新聞線索不再只是記者報題,也可以通過網絡抓取、分析﹔通過傳播效果評估、新媒體運營、新媒體追蹤和用戶畫像,每篇稿件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評估與反饋﹔通過數據分析,媒體可以深度了解用戶閱讀習慣和行為特征。

“中央廚房”所有技術產品的所有功能都實現移動化。上述功能既可以在“中央廚房”大廳使用,也可以在電腦、Pad、手機上使用,隻要有網絡就可以遠程辦公,通過“人機見面”完成部分工作。

基於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軟件平台的內容分發、輿情監測、用戶行為分析、可視化制作等一系列技術工具,前后方採編人員時刻在線連接,各終端渠道一體策劃,逐步形成新媒體優先發布、報紙深度挖掘、全媒體覆蓋的工作模式。“中央廚房”還可以根據評論信息,對用戶進行情感分析,得出用戶對新聞的喜好,進行個性化推薦,從而實現精准推送和營銷。

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歸根究底是為了讓技術變得更簡單、更方便、更廉價,“中央廚房”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中國媒體融合雲:將十幾家跟媒體技術相關、在各自領域領先的公司的能力全部做成技術工具,匯集在融合雲上開放給全行業使用。

降低媒體融合門檻,“中央廚房”也做了一些嘗試。如打造了全新的直播產品“人民日報直播廳”,隻需一段代碼,就可以讓所有的媒體客戶端連接上視頻直播工具、具備直播能力,后台系統支持5路信號接入,可以使用導播台控制設置時間延遲,從而對內容進行導向把關,避免播出風險。和其他商業直播網站相比,這種機制是獨有的。如打造了兩套H5制作工具,一套基礎級供普通編輯記者當模板使用﹔另一套專業級供設計師使用。哪家單位需要做專業H5、VR或視頻,直接在融合雲上發包,技術體系全面開放,意味著全國的媒體團隊都可以使用技術工具“接包”,做完交付產品即可。

“生態體系”不一樣

不局限於內部的媒體融合發展,而是一個大開放、大協作的全新內容生態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已經與河南日報、湖南日報、四川日報、上海報業、廣州日報、深圳特區報等地方媒體建立戰略合作,旨在圍繞內容、技術和傳播等,開展一系列的合作,幫助大家加快融合進程。內容上,進行資源共享、協同生產、共建工作室。“國策說”視頻節目在地方台落地,帶動傳統媒體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數據可視化等新技術進行內容創新。技術上,可以幫助媒體同行少走彎路,快速建設中小型廚房,並能根據需要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接通,實現內容協作、資源共享、整合傳播。傳播上,分別與貴陽、江蘇、內蒙古等地開展重點活動的全媒體推廣,實現一體策劃、多元傳播、全球覆蓋。

目前,人民日報體系是一個旗艦+三大平台+一個新平台。旗艦是人民日報,三大平台為人民日報、兩微一端、戶外電子屏,總用戶3.5億,旗艦人民日報的用戶數其實隻佔總用戶的1%,人民日報社99%的傳播陣地已經轉移到了互聯網。今天,黨媒隊伍的使命依舊是要依靠所生產的優質內容去引導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形成治國理政的穩定支撐。因此,無論是黨和國家的要求,還是市場的剛性需求,做好內容始終是最核心的、最本質的任務。也正因此,在每個技術發展的波段,人民日報都能憑借內容優勢擁有自己一席之地。如今,在媒體以外大量行業搶灘“內容+”的背景下,“中央廚房”要做的“內容+”亦恰逢其時。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