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5期

從傳播學角度看《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創新【3】

張雙燕
2017年06月05日09:0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四、節目制作與推廣策略的創新

1.拍攝手法上多角度多機位,巧妙利用外景

原先的演播室談話主要以固定機位的拍攝為主,現在是以室外的實景拍攝和人物跟拍為主,多機位多角度,追求畫面的豐富。對嘉賓的採訪設在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內,例如採訪王健林時是在萬達總部高大上的辦公室、採訪楊麗萍時就坐在雙廊的洱海邊等,場景的有效運用也增加了鏡頭語言的豐富性,與人物身份、角色和特點相得益彰。

2.將相關資料以短片的形式播放,彰顯電視媒體自身的特點

電視談話節目的剪輯編排可以通過借鑒電影的剪輯方式,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從而實現節目節奏的舒緩有致。《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節目內容幾個版塊之間的整體節奏錯落有致,如果面對面談話的內容過多,三個機位鏡頭單一串接起來貫穿始終,會讓人產生視覺效果的疲憊,因此根據談話內容適時插入視頻資料或歷史照片輔助於人物說明會給認以真實之感,同時也會幫助觀眾更了解和融入節目內容,優化傳播效果。

3.引導受眾的“參與感”,保留真實記錄的部分,不做刪除和修改

受眾越來越不滿足於“受傳者”的角色,而是積極要求參與大眾媒介的信息傳播過程[3]。對於廣大受眾而言,不僅僅是接受節目訊息,還能參與到傳播的過程中,成為節目某一部分的主角,親身體驗媒體傳播的過程。在與楊麗萍對話的一期節目中,當魯豫和楊麗萍兩人走在雙廊古鎮上路遇游客和粉絲們時,兩位親切地與大家打招呼、對話、握手,雖然人多鏡頭取景並不好看,但是后期編輯並沒有將這部分畫面刪除掉。這時偶像、嘉賓的形象已經平民化了,主持人則成為了帶領觀眾去看、去體驗的引導者,現場的互動參與性對觀眾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4.巧妙使用控制受眾的“留白策略”,增加“流轉的期待”

“空白策略”常出現在電視劇中,每一集中間有一個小結局,再發展下一個情節,下一情節發展到高潮部分時,該集電視劇也就到了該結束的時候。“流轉的期待”是指閱讀是在讀者的預設觀點和正文給出的回應之間交替進行,帶動情節發展[3]。《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每期節目中有兩到三次的廣告,且上段節目內容往往以魯豫的一兩句發問收尾,這樣的情節設計使觀眾的好奇心延長,在廣告時間充滿對答案的期待,甚至去設想或評價嘉賓的反應,進而對后續的節目充滿期待,有助於提高節目的傳播效果。

5.標題類、效果類字幕穿插使用,增加了談話節目的趣味性

嘉賓王健林在採訪中把“伯樂不常有”的“伯”念成了“bǎi”,字幕組就將錯就錯,直接用白色字體將“bǎi 樂不常有”放在了畫面的右上方,產生了生動而詼諧的節目效果。此外,面對面的訪談部分,嘉賓的畫面旁邊會出現標題類字幕,選取的基本是觀點提煉后的關鍵詞部分,讓一打開電視的觀眾對嘉賓目前談論的話題一目了然。

6.新媒體成節目推廣的主要渠道

“大咖”的嘉賓陣容選擇讓節目未經播出就自帶聲勢和話題,而新媒體成為了節目宣傳和推廣的最大平台。節目前期的廣告語如“楊麗萍的私宅月亮宮美哭,魯豫稱驚呆了!你想不想看?”“在中國詹妮弗·勞倫斯被影迷親切地稱為大表姐,更多是因為她耿直率真的個性招人喜愛。你想和偶像親密接觸嗎?”等,這些前期宣傳在微博上收獲了網友們的點贊和轉發,為節目播出造足了聲勢。此外王健林“最好先定1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掙它1個億”的話也曾刷爆了朋友圈,甚至被做成了表情包進行傳播。

節目視頻在電視台和網絡平台同時推出,而音頻則在“喜馬拉雅”等APP客戶端以成品節目的形式播放,這些都為節目進一步創造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在原有《魯豫有約》的節目品牌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問話的傳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這無疑將《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強有力地推向媒體市場,成為了電視談話節目中的一匹“黑馬”。

參考文獻:

[1] 陳虹.電視節目形態:創新的觀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 李超.淺析訪談節目的創新之道以《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18):16.

[3] 方建移,章潔.大眾傳媒心理學[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