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播學角度看《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創新
摘 要:作為曾經被《時代周刊》評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電視節目之一”的《魯豫有約》在開播15年后迎來了新的轉型,打造出的全新真人秀式談話節目《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於2016年8月起在東南衛視開播。走出演播室的“真人秀”式對話毫無疑問成為了該節目的最大亮點,而短時間的收視成果和強有力的節目效應也是創新的成功體現。本文從傳播學角度著手,分析電視談話類欄目《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傳播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5-0111-02
一、背景援引與節目介紹
電視談話節目是以電視節目形態的方式,將人類最基本的信息傳播——“談話”呈現在了屏幕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特定的談話場所和可以自由交流的公共話語空間。從廣義上說,電視談話節目是借助電視聲畫結合的優勢,在特定場所圍繞特定的話題,通過面對面的人際傳播形式展開即興的、雙向的對話或直接對觀眾講述的一種節目形態[1]。這其中所提到的“特定場所”實質上指的就是節目錄制的場所——演播室。
《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無論是拍攝場地的選擇還是嘉賓帶領主持人的體驗活動,所有的節目元素都在突出“真實感”和“現場感”,從某種程度上講談話節目本身也已經有了“真人秀”的特點。在談話之外融入了更多的嘉賓日常生活、出席活動的相關內容,讓觀眾不僅看到了“大咖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也了解了他們對於個人經歷中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的回應,而這樣的懸念設置大大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也讓節目內容本身充滿了新意和趣味。
《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2016年8月26日開始在東南衛視播出,可以說是《魯豫有約》一次全面升級,到目前為止採訪過的明星包括王健林、董明珠、孟非、許巍等,基本上涵蓋了經濟、主持、音樂、跳舞、演藝等幾個備受矚目的領域,超豪華的嘉賓陣容也為節目造大聲勢,無論是電視還是網絡上,節目的收視率都在一路飆升。
二、節目定位
“內容為王”是電視節目制作的根本,內容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節目的命運。當前傳媒產業不斷發展,各類型媒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因此媒介市場也要進一步細分,這也決定了首先節目的定位要准確。《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從社會功能定位、受訪嘉賓定位、受眾定位和節目形式上都較之前的談話類欄目有所不同。
1.社會功能定位
談話節目按照社會功能大致可以分為:新聞信息類、情感類和娛樂類[1]。《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雖採訪到的嘉賓年齡、身份和社會角色各不相同,但談話中有一條主線是毫不動搖的,那就是情感。通過嘉賓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來與觀眾分享過去的喜怒哀樂,並由主持人從客觀的視角對受眾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進行發問、分析,以此找尋不同人生的意義,升華節目主題。例如王健林談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感慨成功背后的不易,楊麗萍談到放棄北京戶口回到雲南家鄉進行創作是源於“鄉土情結”等等,平實的情感流露很能喚起觀眾的共鳴。此外,因為被訪嘉賓有的來自娛樂圈,帶領主持人進行的現場體驗可能是看一場走秀等,也讓節目本身有了娛樂化的色彩。
2.嘉賓與受眾定位
節目名稱中的“大咖”一詞已經直接體現了嘉賓的角色和身份。前十位節目訪談過的人物分別為王健林、董明珠、孟非、許巍、楊麗萍、梁詠琪、葉童、林芳兵、周鴻祎和楊紫瓊,幾乎都是各個領域的頭號人物,具有“大腕兒”氣場,特定場合會與大眾見面且帶有話題熱度,日常生活與大眾有距離等等是他們身上的共性,這樣的嘉賓參與節目更能吸引觀眾的目光。
其次由於嘉賓的年齡、身份、社會角色各不相同,因此受眾基本涵蓋了所有年齡段、職業的節目收視群體,這些“偶像級”的嘉賓也滿足了不同群體的收視心理需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