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5期

新媒體時代下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轉型策略【3】

資  媛
2017年06月05日09:1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利用多種表達方式為主持加分

在節目中,要懂得隨機應變,不能過多的使用一種表達方式,多種表達方式的變化,會讓觀眾更能感受到主持人的熱情和投入,隨之才能調動觀眾的氣氛投入其中。對於主持人來說,外在的包裝雖說很重要但只是一個短暫的形象,真正能使之持久並增值的則是主持人自身的內在素養。但好的內在素養則需要通過長期的積累和藝術熏陶才能打造出來,如氣質、品味、文化、思想修養等。

主持人在節目中要設計好節目的開頭,串聯和結尾,要設計好話題的展開,在應該強調的地方要多加強調,找到一個可以引起受眾共鳴的點要適度的渲染,把握好機會。在平日要多練習如何使用連接詞將每一個發言像穿珍珠一樣富有文採幽默風趣的穿起來,恰當的形容會使聽眾在在笑聲中消除疲勞。避免口語化過多,中心明確,做好“起、承、轉、合”的步驟。例如董卿在《朗讀者》第一期的開場白:“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還好嗎?這是《羅馬假日》裡安妮公主糊裡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她引經據典,以排比句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不同時空的遇見,新穎且文採飛揚的開場方式讓大家過目不忘。

(四)豐富生活閱歷,提升內在素養

新媒體時代,主持人的形象不能再是千篇一律,主持風格應強調個性與特色,這樣才能讓觀眾有很好的辨識度[2]。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肚子裡沒點墨水,平日看的書不多積累的素材不夠,對生活不夠熱愛,壓根就沒法成為一名優秀的能讓觀眾記住的主持人。個性差異、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們的知識儲備。例如白岩鬆等眾多非常有名的主持人,成功的因素隻有一個,便是博學多才。除了要有精湛的主持人技巧,最離不開的就是要有廣泛的閱讀,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一個人的談吐是文化底蘊高低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名主持人更是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談吐,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才能在電視上為觀眾們宣揚正確的價值觀。白岩鬆以其語言極強的邏輯性、思辨性,主持的節目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他曾在《東方時空》中慷慨陳詞中國足球:主場不行、客場也不行﹔白球衣不行、紅球衣也不行﹔中國教練不行、外國教練也不行……一口氣說了十幾個“不行”,淋漓盡致地吐出了球迷久積於心的郁悶。

四、結 語

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言:“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消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3]”

由新媒體帶來的全新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讓現實中的每個人都有了話語權,成為消息的發布者、傳播者、評論者,輿論氛圍日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近幾年,有不少電視節目主持人投身到新媒體的浪潮中,兼職或全職擔任網絡節目主持人,有的將自己的身份加上了制片人、總導演等幕后工作,以此感受新媒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主持人的身份日趨多元化,也賦予了主持人更多的專業化和個性化需求。同時應該多汲取網絡媒體的優勢,主動與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與合作,利用新媒體來擴大自身和節目的影響力和關注度,把節目注入更多新的內容和活力,在互動中取長補短,勇於創新,實現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棋宣.新媒體時代下電視節目主持人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 [J].新媒體研究,2016(20):180-181.

[2] 李佳佳.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應對策略[J].當代電視,2016(4):57-58.

[3] 王瓏玲.新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培育[J].當代青年研究,2010(12):18-22.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