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6期

移動互聯網時代財經媒體的創新路徑探析【2】

——從電視財經的生存發展之道談起

李大元
2017年07月07日09:1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財經媒體

1.“內容搬運工”式的新媒體模式難以湊效

幾乎所有傳統領域跟移動互聯網發生關系,就會發生顛覆性的化學反應。比如,互聯網金融讓銀行措手不及,甚至不得不想辦法限制對手的發展。我們注意到,這種關系的主動方是新媒體,傳統行業基本上處於被逼迫防御性狀態。傳統媒體在應對新媒體時,同樣意識到了必須主動融合,嘗試了各種方法:開發移動版的網站或APP客戶端,把內容搬上去﹔做數字版刊物﹔入駐新浪、騰訊、頭條等新聞客戶端,成為其中一個子頻道﹔做微信公眾號。然而,這些方式似乎效果不明顯,難以對客戶產生足夠的吸引,在財經類自媒體的沖擊下,觀眾流失嚴重。

2.財經自媒體的商業模式

目前,部分從傳統財經媒體出走的從業者中,利用自身專業所長,以評論和情緒表達的脫口秀為主要形式,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粉絲,通過互聯網平台進行傳播,開發出更多衍生品。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的商業思維模式就是互聯網思維方式,沒有與傳統的電視節目搶佔市場,而是結合對時代的思索和創業,盈利模式包括:上線優酷視頻網站,接受廣告分成和粉絲打賞﹔銷售定制書籍和商品﹔線下各種授課或演講門票收入。吳曉波長期專注於財經寫作,在愛奇藝開了個人頻道,將內容轉移到了視頻網站。在商業模式上,《吳曉波頻道》嘗試基於用戶積累建立會員制度,在線下做課件分享,給企業做教育培訓等。

三、電視財經的新媒體創新之路

傳統電視台存在層級結構與互聯網扁平結構的沖突,自上而下的KPI考核指標已不適應移動互聯網的思維。不管是欄目創新還是制作傳播方式革新都不應該是媒介機構內部的單向決策,而是以消費端的用戶需求為導向。創新的動力更多來自外部,隻有市場才能激發出真正的活力。事實上,媒體融合的方式可以做內容和渠道,也可以做產業。業界一直在強調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商角色,但實際情況卻是,傳統媒體尤其是財經類的電視媒體缺乏原創的內容,渠道建設還在進行中,產業就更屬妄談了。因此,財經媒體的內容生產不能局限於依賴媒體內部現有的人員,而要借助移動分散的生產力量,成為一個“集大成者”平台。此外,移動客戶端的內容必須跟電視端存在差異。

1.“工具、教育、平台”三合一的服務模式

為了讓普通投資者享受到更專業的金融服務,財經媒體不能僅做傳統意義上的新聞提供者,而要打造信息咨詢工具和教育的平台,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為金融機構開發管理和交易系統工具包,還可考慮在金融服務商的基礎上,拓展成金融教育平台,為金融從業者和學生提供學習充電的機會。

2.廣告的精准營銷

可以利用大數據的支持,主動對廣告客戶提供參考。因為,財經媒體的特點注定了它的盈利模式不能依賴廣告,而是必須拓展其它渠道,利用新媒體創造出一個新產業,獲取新的利潤來源。比如,可以憑借資訊採集和金融數據的優勢,形成行業研究報告,銷售給各類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也可以嘗試為企業提供財經公關活動推廣以及輿情監測的服務。

3.打造一個研究型平台,組織編輯記者長期追蹤調研,培育專業研究能力,邁向“智庫型媒體”

當前,已經成立的財經媒體智庫,功能上還亟待拓展,要集中一批智囊類的專業人員,在線上和線下形成一個長期交流的組織。為節目生產提供觀點,也為上層決策提供參考。並且,這種政策的參考,不僅停留在專家觀點,還要有記者編輯的行業調研獲取的一手素材作為支撐。

綜上,電視財經頻道不能把專業化當做職業化,需要拓展載體資源,用合適的媒介去傳遞合適的內容,電視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承擔所有的信息傳遞功能,要主動擁抱新媒體,形成優勢互補的內容生態關系,將專業的數據、獨到的觀點和可視化的影像融合為一體,財經節目一定可以體現親民的姿態和市場參與者的角色,做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百姓經濟生活的信息使者。 

參考文獻:

[1] 第一財經CEO周健工:內容被“賤賣”最讓我心理不平衡[N].第一財經,2017-04-24.

[2] 萬丹妮.從彭博社看媒體如何在互聯網夾縫中盈利[EB/OL].人民網研究院,2015-07-22.

[3] 劉雁.同信証券牽手騰訊 主打投顧+資訊[N].証券時報, 2014-04-21.

[4] 2014最火爆“個人電視台”TOP10:一個人抵得過一個衛視[EB/OL].i黑馬,2014-12-09.

[5] 劉瑩,胡瀟文.金融危機下中國媒體金融報道危機應對分析——以央視財經頻道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2).

[6] 盧於青.“第一財經”媒介生態位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