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綜藝的價值堅守及有效傳播
摘要:自2015年以來,電視綜藝火爆熒屏,這種有人物、情節與沖突的電視藝術形式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然而缺乏深度、創新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在新媒體競爭格局中電視綜藝要緊跟時代步伐,擺脫對境外節目模式的依賴,激發原創活力,凸顯中國特色,堅守正確的文化取向及核心價值並將其有效的傳播是電視媒介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更好彰顯電視媒體社會責任及文化擔當。
關鍵詞:電視綜藝﹔堅守價值﹔新媒體
一、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以《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花兒與少年》等為代表的現象級電視綜藝節目發展迅速,內容涉及親子、旅游、交友等,幾乎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大衛視加大制作成本想在綜藝大戰中博得一席之地,但終究沒有走出同質化的怪圈,觀眾在紛雜的競爭中產生審美疲勞。同時,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綜藝已受到網絡綜藝的嚴重沖擊。例如,近年來,騰訊、愛奇藝等視頻平台,從數量上看,幾乎都擁有10檔以上的網絡綜藝節目,從質量上而言,高額的投入及專業的制作團隊使網絡綜藝的制作規模和水准都已達到電視綜藝的水准,再加上網絡綜藝節目話題開放性及實時交互性的特點,吸引大量年輕群體的同時也吸引了何炅、汪涵等一批優秀的電視綜藝工作者。這一切影響和改變著電視綜藝市場的生態格局。競爭壓力下爭搶國外熱門模式、斥資邀約大明星博得高收視。2016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限制引進綜藝節目模式,鼓勵和扶持原創節目模式,對衛視引進版權節目提出備案要求。”這一政策鼓舞了電視人的創新精神,鼓勵和引導我們必須堅守工匠精神,做有品質、有內涵的電視綜藝節目。
二、娛樂中堅守正確的價值導向
電視綜藝雖然壓力重重,但它依然是電視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熱播且受眾反響較好的欄目,在傳遞娛樂、緩解壓力的同時也承載著正確的娛樂文化觀念。如中央電視台的《朗讀者》、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四川衛視《詩歌之王》、河南衛視的《梨園春》等優秀的電視綜藝節目,能從受眾內心需求出發,堅守電視媒介特性,探索電視綜藝創新創優的模式,以求與受眾心理與情感上產生共鳴。
1.堅守文化的傳承,深挖內涵
電視媒體承擔著宣傳、新聞傳播、教育、娛樂等功能,在商業化的趨勢下,電視娛樂功能凸顯的同時缺乏教育與文化感召力也日益明顯。作為觀眾,欣賞電視藝術作品,不僅僅是一個視聽愉悅的體驗過程,更是一個審美及價值觀構建的過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隻有更多的人堅守正確的價值理念,才能真正引導社會的價值取向。如中央電視台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不僅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更寶貴的是它能將歷史文化融入娛樂競技,這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作用。還有近期央視的《朗讀者》欄目,植根文化的同時強化用綜藝的手法對人與現實的觀照,以百姓的視角、親和的語言進行平等交流,倡導全民閱讀,引領讀書文化新風尚,在寓教於樂中深挖節目內涵,觀眾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厚營養,增強全社會的文化自信。這正契合了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電視藝術作品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大創新創優力度,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注重社會效益,傳播核心價值,引領社會風尚,才能產生良好的社會反響。
2.堅守教育為根本,助力青年成長
回望我國電視綜藝的發展歷程,從各種藝術形式的舞台表演到游戲、競技等加入再到如今的選秀、真人秀,受眾參與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年輕化。特定的受眾群體使電視綜藝節目更應發揮教育功能,更好地助力青年一代的成長。因為年輕的受眾群體大多是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們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雖具有較好的教育背景及媒介素養,但依舊需要正確的價值引導。因此電視綜藝的創新發展就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內容及思想上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在形式上契合中國人的表達方式及審美追求。比如求職類欄目《職來職往》,關注大學生群體,關注就業難的社會現實,通過職場達人理性的分析,讓大學生群體認識到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准,有效地促進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及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中央電視台的《開講啦》、江蘇衛視的《我是演說家》等也是另辟蹊徑,以常人方式講述自己曾經歷的困難與挫折,給觀眾鼓舞和面對困難的勇氣,它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榜樣的力量感染著青年觀眾。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於各行各業,這種精神都應堅守,才能共創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電視綜藝節目作為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藝術形式,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也影響著觀眾的價值理念及審美標准。所以創作者們在創作中除關注綜藝的娛樂價值外,更應思考如何將節目做得有品質、有溫度。用綜藝的力量感染和引導受眾正確的價值觀。
三、綜藝娛樂文化中核心價值的有效傳播
新媒體背景下媒介生態已進行重構。觀眾細分的同時審美品位也在提升。一檔欄目,隻有在知識、情感及利益等方面與受眾產生關聯,才會獲得更多關注。近兩年網絡綜藝的迅速發展給電視綜藝強烈的一擊,受眾與人才流失讓電視綜藝的發展更難尋原創活力。然而,在困境面前,總有一些傳媒人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不盲目追求網絡綜藝的互動性與時效性,而是堅守電視媒介的特性,堅守電視綜藝的品質、審美與價值導向,在內容、形式及營銷上尋找新的突破,將電視綜藝堅守的價值理念有效傳播。
1.內容上,注重文化的力量
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廣播電視媒體義不容辭。電視綜藝作為受眾熱衷的電視文化形式,更應該努力踐行。一直以來,電視媒體從不推卸自身擔負的文化傳播責任,在電視綜藝的創作中堅守價值取向及審美追求,以滿足受眾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及媒體自身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目前,文化類電視綜藝回歸大眾視野,這說明電視綜藝開始有意識性的向本土文化基因靠攏,然而在獲得觀眾認可的道路上舉步維艱。從幾檔熱播的欄目中可以看出,秉承工匠精神,在內容上注入人文內涵、凝練傳統文化的節目,依然是點亮熒屏的法寶。
四川衛視的《詩歌之王》是一檔原創的詩歌文化欄目。它將詩歌文化與大眾喜聞樂見的音樂巧妙結合,文化是內核,以詩歌提升歌曲的文化內涵。“把詩唱給你聽”的節目理念,將文化、藝術、娛樂完美結合,引起觀眾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也增強人們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同樣以傳統文化為內容主體的《中國詩詞大會》,它喚醒人們對古典詩詞的記憶。這檔展現詩詞之美、分享詩詞之趣的欄目於2017年2月1日點亮熒屏,給熱鬧的春節帶來一股詩意的清泉,洗滌人們躁動的心靈。在這個詩詞歌賦的舞台上人們不僅可以尋找到綜藝帶給我們內心的平靜與享受,還有快樂與知識。詩詞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再一次激發人們內心的熱愛。
2.形式上,創新視聽語言的表達方式
有好的內容品質也要有好的形式,才能產生良好的社會反響。從各大衛視綜藝節目的數量及收視來看,2017年電視綜藝的競爭依舊激烈。如何讓這一電視文化現象產生強烈的社會效應,除了內容上深挖社會價值,弘揚正能量,傳承中國文化,在形式上也應實現有力度、有厚度的創新,才能實現用文藝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的初衷。如《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不僅在於內容上選取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在於它給詩歌文化找到了恰當的傳播方式。如創新的賽制流程、絢麗詩意的舞台設計、古風古韻的音樂等,每一個細節都讓觀眾感受到中國詩詞文化的魅力,讓觀眾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此外,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三季都得到觀眾的熱捧,也不僅因為其“明星效應”更源於創作團隊懂得受眾的需求,突破綜藝節目的常規模式,在形式上將紀錄片的真實性、電視劇的劇情化融入其中,讓節目比紀錄片好看,比電視劇真實。使受眾在輕鬆娛樂的氛圍下被團結奮進、不拋棄不放棄的團隊精神而鼓舞與感染。湖南衛視的《全員加速中》欄目,同樣也顛覆了傳統電視綜藝的形式,在視聽語言的表達方式上將三大時空進行交錯,並將電影敘事手法和復雜劇情完美融入節目進程。環環相扣的劇情設置讓觀眾感覺不是在看綜藝節目,更像是在看一部電視劇,並被劇情潛移默化地影響,獲得“團結、勇敢、奉獻”的正能量。內容上扎根於民族文化與精神的土壤,形式上推陳出新,電視綜藝依然具備強大的生機和魅力。這些優秀的電視綜藝開啟了發展的新方向,將知識性、娛樂性、人文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且尋求到契合觀眾審美需求的表達方式,不僅實現了電視綜藝的娛樂價值也實現了它的社會價值。
3.傳播上,媒介間的深度融合
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較2015年底手機網民增加7550萬人,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0%,而且年齡趨於年輕化。不斷攀升的數據,除了技術的推動外,還源於滿足了人們即時上網的需求。這數據也意味著新媒體的環境中傳統媒體在受眾、市場等方面已形成顯著的分流。
在新的媒介生態中,我們要意識到電視綜藝不僅在創作上要堅守高水准高品質,在傳播上要更充分地利用各媒介載體,實現內容、渠道、平台上深度融合,才能擴大節目的影響力,實現有效傳播。如《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電視綜藝節目,積極與視頻網站聯合,通過開通視頻點播、話題互動等形式,提升知名度。實踐証明,媒介間的深度融合是傳播的有效途徑,極大地提升了節目的影響力。
四、結語
電視綜藝要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態,良性的發展,就要堅守電視媒介的特性,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努力提高綜藝節目的品質和品位,挖掘思想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才能滿足受眾多層次、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不斷提升電視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打造電視綜藝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局面。
在新媒體的激烈競爭下創新創優電視綜藝就要形成正確的娛樂文化導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創作之中,隻有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容上觸及靈魂,在題材、模式和手段上創新,才能在紛雜的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 薛潔.消費文化語境與電視娛樂的精神危機[J].青年記者,2016(2).
[2] 劉宏,熊希.電視娛樂節目用什麼引導觀眾[J].青年記者,2016(8).
[3] 常雄飛.詩歌之王四川衛視首播讓流行歌拯救詩歌靠譜不?[N].四川日報,2015-12-18.
[4] 朱傳欣.中國電視綜藝同樣需要供給側改革[N].光明日報,2017-02-09.
[5] 常慶.娛樂至上中重拾電視傳播的教育功能[J].青年記者,2015(6).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