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前沿聲音>>編採探索

《長江日報》建軍90周年報道:從一座城的故事講起

朱建華
2017年08月22日15:39 |
小字號
原標題:從一座城的故事講起

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這是年度大事,做好建軍90周年的宣傳報道,是主流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長江日報》在刊發好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頒授“八一勛章”等新華社報道的同時,還以城市為切入點推出了有分量、有影響力的活動與報道,增強了建軍90周年這一全國性重大主題報道的貼近性,也提高了主流媒體的傳播力。

挖掘歷史資源

彰顯城市價值

7月25日,《長江日報》刊發了以“人民軍隊建軍策源地”為題的慶祝建軍90周年的特別策劃。版面是一種獨特的視覺藝術。版面編排不僅關乎傳播導向,同時也是一種議程設置。除頭版醒目的提要式導讀外,當天還在后面版面刊發了《“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撥正革命航向》等3個整版的報道。見報稿件既相互獨立又相互統一,通過專家訪談、具體史料和記者走訪等,有力地回答了武漢為何會成為人民軍隊建軍策源地,尤其是對開國上將蕭克長孫蕭雲志的專訪《在武漢5個月,爺爺實現人生重要轉折》,增強了報道的可讀性與感染力。

特別策劃通過對城市歷史資源的挖掘,借建軍90周年這個特殊時間節點,不僅把武漢作為人民軍隊建軍策源地這段歷史給激活了,同時在全國性重大主題報道中也充分彰顯了城市價值。

媒體主動作為

接觸核心信源

作為一家根植於地方的城市黨報,《長江日報》在刊發好新華社等報道的同時,還主動作為,第一時間進入活動現場,接觸到核心信源,在活動中找到了城市價值。

7月21日,慶祝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獲悉此信息后,《長江日報》迅速進行策劃,並派出記者前往北京進行採訪。兩天后,《長江日報》在頭版頭條設置了《慶祝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屢現武漢元素》大題,並同時配發了醒目的大幅照片﹔后面版面配合刊發了《專訪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黃亦兵:武漢在人民軍隊創建中發揮重要作用》《八七會議舊址照片 秋收起義部隊使用的“漢陽造”手槍》等報道。這不僅增強了報道的貼近性,也提高了傳播力。

走進紅色紀念場館

帶受眾深化認知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武漢是大學之城,高校學生數量超過100萬人。要讓年青一代感受我黨我軍波瀾壯闊的歷史,參觀尋訪是重要方式。

作為“人民軍隊建軍策源地”特別策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日報》聯合武漢市江岸區發起“百場大學生紅色主題班會走進江岸”活動,活化紅色歷史存量,組織大學生主題班會走進紅色紀念場館,通過與專家面對面互動交流、重溫入黨誓詞等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武漢大學戲劇學專業研二學生任志成來自山東,第一次來參觀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后,讓他對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進程和人民軍隊建軍發展歷史有了進一步認識。

此外,《長江日報》還發起“城市黨報探訪‘武漢:人民軍隊建軍策源地’”活動,《北京日報》《解放日報》《廣州日報》《杭州日報》《天津日報》等12家黨報媒體代表在探訪活動結束后表示,通過探訪對武漢在黨史、軍史上的地位有了再認識、新認識。

融合媒體報道

讓傳播更深更遠

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隻有通過全媒體的方式進行報道,才能不斷提高重大主題報道傳播力、引導力。

在刊發建軍90周年報道的同時,《長江日報》還通過旗下的新媒體平台陸續推送了《平均年齡23歲,46位開國將領在武漢選擇了一條最危險的道路》《這些武漢人熟悉的地方,都出現在了電影〈建軍大業〉裡!》等報道。

這些報道不僅網上點擊率高,網友留言互動也十分活躍。“火一樣的激情燃起燎原的事業,前輩精神感天動地”“重溫歷史,緬懷先烈,堅定我們現在走的路,堅決跟黨走”“每次看到這些先烈的事跡,都會被感動,都會為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童年時去過的都府堤、望江亭、鄱陽街等似乎被遺忘了,《建軍大業》讓我們回望那逝去的美好歲月”……這進一步增強了《長江日報》建軍90周年這一全國性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責編:薛貴峰、程惠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