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濤:向雙T延展是電視媒體生存與融合發展的保障【2】

國內電視媒體的狀況如何呢?我們來看電視媒體與雙T行業的對比。
對比一:收入
2016年,收入最高的是中國移動7084億元,最低的是百度705億元。中國電視媒體全行業廣告收入總和為1239億元(數據來自國家工商總局)。
對比二:用戶
電信和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全部為互動用戶。電視媒體因為是單向傳播,隻有觀眾沒有用戶。
對比三:業態
三大運營商和BAT均為全業態發展,電視媒體僅擁有媒體業態。
對比四:投融資能力
三大運營商和BAT均為上市公司,投融資能力非常強。而電視媒體因為事業單位屬性無法上市,所以投融資能力較弱。換句話說也就是花錢和來錢的渠道比較少。
所以綜合來說,電視媒體業態單一,體量太小,與互聯網公司和電信企業相比,差距過大。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對媒體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這裡面有三個主題詞:新型主流媒體、新型媒體集團、現代傳播體系,這三者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也提出明確要求:“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我理解,核心要義簡要來說就是六個字:講好中國故事。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建成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現代傳播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完成這些任務,是有成本的,是需要規模的,是需要跨域跨國的。電視媒體以目前單純的媒體業態想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困難重重。因此,電視媒體必須向雙T延展,構建TMT產業,實現TMT產業融合一體化發展。
回到開始的問題上,我認為,實現TMT產業融合一體化發展,既是電視媒體生存的基本形態,也是電視媒體融合發展的基本前提。
有線不代表落后,電視應深度融合
那麼,雙T在哪兒?電視媒體又如何向雙T延展呢?
其實,電視產業是天然的鏈式產業,內容、平台、渠道、終端、用戶一應俱全。內容和平台是媒體,這是電視媒體的本體業務,渠道具有通訊功能,終端用戶兼具互聯網屬性和通訊屬性。電視媒體隻要擁有渠道、終端、用戶,即可完成TMT布局。
那麼誰有渠道、終端、用戶?在國內,有兩家擁有:IPTV和Cable TV。我們分析一下,應該和誰合作呢?
從行業上看,一個是電信,一個是廣電﹔從基因上看,一個是通訊,一個是媒體﹔從收入上看,IPTV所處的電信行業總收入是1萬多億,而有線電視行業是900多億。從用戶來看,IPTV用戶已突破1億,有線電視用戶是2億多。
我們在此不作深入分析,但很顯然,有線電視才應該是電視媒體的天然同盟。隻要電視媒體和有線電視深度融合,就可以擁有TMT全產業鏈條!
但是,有線電視願意與電視媒體進行深度融合嗎?事實上近些年來,有線電視也面對雙T的擠壓,也需要構建TMT產業來應對互聯網行業和電信行業的競爭。有線電視的短板是缺少媒體,隻有補足媒體功能,有線電視才能構建TMT產業,才能應對雙T擠壓。
所以,有線電視和電視媒體的深度融合,是雙方共同而迫切的需要。
但是很多人會說,電視媒體不應該與有線電視融合,因為有線電視是落后的代名詞,理由有兩個:
理由一:用戶流失
有線電視用戶確實呈現下滑趨勢。2016年,美國有線電視用戶流失27.8萬戶,國內有線電視流失737.2萬戶。
但是,我們要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用戶流失。
一是新業態沖擊。分蛋糕的人多了,份額自然下降。IPTV、OTT興起,用戶選擇增多。2016年,美國有近60%的人訂閱流媒體視頻。國內,IPTV用戶突破1億,OTT用戶突破2億。
我認為,用戶流失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用戶不會永遠流失下去。當IPTV、OTT TV和Cable TV的用戶達到一個平衡點后,會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
二是價格昂貴。2016年,美國有線電視運營商僅視頻業務的ARPU值高達82.66美元/戶(康卡斯特三重業務捆綁最高$199/月)﹔而Netflix、Amazon、Hulu的平均價格分別為10.99美元/月、10.99美元/月、19.99美元/月(Hulu包括電視直播業務)。在美國,有線電視是富人的消費游戲,部分年輕人成為掐線族,除了有流媒體可以選擇的原因之外,還因為有線電視太貴,看不起。
我認為,隨著收入的增加,一部分掐線族還會回歸。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不看電視已經成為趨勢了。這個觀點我個人並不認同。電視大屏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正因為這個不可替代的價值,IPTV、OTT TV、Smart TV才會蜂擁進軍電視大屏。來看一組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數據:
美國有線電視用戶自2007年開始呈下滑趨勢,2010年用戶流失達到一個頂點,224.6萬戶。2013年起,流失用戶數逐年降低。2016年,共流失27.8萬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16年,康卡斯特有線電視用戶逆向增長了16.1萬戶,實現止跌回升。
所以對有線電視的用戶流失,我認為,第一正常,第二,到一定程度,就會穩定。在國內,有線電視用戶流失也一定會有一個止跌的拐點,不會永遠流失下去。
理由二:帶寬不足
很多人認為,因為有線電視使用同軸,所以帶寬不足。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我們看一下寬帶網絡技術演進路線:
在城域網以上(包括干線網和城域網)的部分,電信和有線電視都一樣使用光纖。兩者的區別在於接入網。電信是從雙絞線向光纖演進,有線電視是從同軸向光纖演進。但是,有線電視還有第二條演進路線,即同軸IP化。這是電信的雙絞線所不能比擬的。同軸的IP化完全可以滿足用戶的帶寬需求。
我們看看美國的寬帶市場情況:
以同軸為主的有線電視運營商,寬帶的市場份額是62.9%,遠高於電信運營商的37.1%。康卡斯特公司以DOCSIS技術優化同軸網絡,帶寬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目前採用的DOCSIS3.0技術,可提供最大下行1.2Gbps、上行216Mbps的接入帶寬﹔而 DOCSIS3.1技術,已經研發完畢,取得重大突破,可提供最大下行10Gbps、上行1Gbps的接入帶寬,如果採用全雙工技術,DOCSIS3.1可提供上下行均為10 Gbps對稱的接入帶寬。這是什麼概念?即可以滿足VR、AR、4k、8k等所有應用需求。
在國內,一些有線電視公司也較好發揮了同軸優勢。我們來看看重慶有線的情況:
重慶有線的主城網絡採用基於DOCSIS技術的同軸接入網,寬帶用戶已超170萬戶,增長率為21.4%,僅次於中國電信。2017年初,可為用戶提供100Mbps寬帶服務。
美國同行預測,同軸的生命力至少還有10年,樂觀估計是30年。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同軸完全可以滿足用戶需求。我認為,光纖或是同軸均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切不可把手段當作目的。滿足用戶需求才是我們的目的。那用戶的需求是什麼?是視頻、寬帶和智慧家庭(國外稱為家庭物聯網)。滿足用戶這樣的需求,光纖可以,同軸也可以。
有線電視當下面臨的諸多困境是業態落后造成的嗎?當然不是!有線電視並不等於落后。
當然,有些電視面臨著許多困境,如何克服這些困境,是一個宏大的課題,不是今天演講的內容。但是我認為,有線電視行業要克服這些困境,至少要做到兩個提高:
一是提高行業集中度。目前,我國有線電視一省一網,約有有31個市場主體。有線電視行業必須由31個以省為單位的市場主體,向跨省跨域的市場主體過渡,最后建立全國級別的市場主體。實現的方式是整合。2016年11月25日,中宣部、財政部、廣電總局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的意見》,就全國一網整合提出了明確要求,列出了時間表。
二是提高網絡交互能力。有線電視行業要以同軸IP化+光纖的方式,提升網絡承載能力。實現方式是加快互聯互通平台建設。當前,國網公司和省網公司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此項工作。
當然,內容是永恆的主題,是電視媒體和有線電視的魂和核心,必須全力施為。
我的結論是,電視媒體和有線電視隻有進行深度融合,完成TMT產業布局,實現TMT產業融合一體化發展,才能與電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形成鼎足之勢,才能推動廣電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才能實現網絡強國、寬帶中國、三網融合的戰略目標。
央視市場研究(CTR)供稿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