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11期

知識付費的發展困境和發展趨勢探析

宋建超
2017年11月14日15:27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大量的碎片時間。消費結構的轉變使完全的互聯網免費轉向小額付費。信息技術的鴻溝使人們對知識的追求越來越迫切,知識付費應運而生。但當前的知識付費處在一個早期發展階段,有很多行業困境及運營弊病有待破解。筆者認為未來的知識付費將從對內容的開發轉向用戶群體的爭奪,並沿垂直領域發展。未來,知識付費和傳統教育將進一步融合,內容形式和時間顆粒也會呈現多元化趨勢。高效率、體系化的內容產出將成為推動知識付費發展的核心動力。

關鍵詞:分享經濟﹔知識付費﹔內容頭部化﹔用戶內容生產﹔UGC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這一年4月,問咖、值乎上線﹔5月,分答、知乎Live面市﹔6月,“李翔商業內參”、喜馬拉雅FM“好好說話”推出。知識付費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7月,喜馬拉雅FM激活用戶規模已突破3.5億人,擁有500萬名主播,而知乎的用戶規模也已達7千萬人。分答平台上線后在短短的42天內累計訪問用戶即超過1000萬人次。“得到”憑借大咖專欄、電子書、音頻等付費訂閱內容迅速招攬用戶。這一輪知識付費熱潮可謂來勢洶洶。

實際上,知識付費行業一直存在。廣義上知識付費就是將教育、知識作為商品出售,從中獲取商業價值的一種經濟門類。傳統教育行業(包括在線教育)、圖書出版行業等都屬於知識付費的范疇。本文討論的知識付費是一種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購買信息內容和服務的一種互聯網經濟模式。這種狹義上的知識付費不同於“逆人性”的傳統教育,更強調一種自主學習和主動付費。

一、知識付費的興起與分享經濟

知識付費實際上是一種“知識分享,內容變現”的分享經濟盛宴,知識付費的過程就是借助互聯網平台將碎片化的知識分享給有閑暇時間、尋求知識滿足的消費個體的過程。傳統分享經濟理論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威茨曼在《分享經濟》一書中提出用分享制度代替工資制度的主張以緩解勞資矛盾。如今的分享經濟早已超出了原有理論范疇,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認為:分享經濟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

綜合分析分享經濟興起的一些因素,主要源於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分享經濟使得碎片化的資源得到最大整合。分享經濟強調環保意識和重復利用,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崇尚最佳體驗與物盡其用的新的消費觀和發展觀。其次,分享經濟強調個體即集體,生產即消費,能准確發現多樣化需求,實現供需雙方快速匹配。分享經濟借助互聯網平台,實現高度的信息化,降低了分享成本,效率較高。最后,分享經濟顛覆傳統的產權觀念,“不求所有,隻求所用”。所有權束縛的消失打破使產品的價格大大降低,消費需求進一步旺盛。

知識付費興起正是在分享經濟發展理念上,對知識產品變現的一種探索。其興起得益於以下幾點:第一,互聯網發展產生的信息鴻溝引發群體焦慮,激發了個體學習的欲望﹔第二,新技術的進步,使知識內容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間距離縮短﹔第三,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使小額付費意識加強,知識付費成為可能﹔第四,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催生大量碎片化的時間,也為這一波知識消費熱潮提供了時間條件。

二、知識付費的市場格局

(一)知識付費的主要類型

當前,知識付費的市場格局中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教育親子、文化閱讀、財經創業、健康養生。換句話說,消費者在這四個領域的付費意願較為強烈。從產品的形式上看,主要有專欄付費、直播互動、知識問答及線下約見等類型。

1.專欄付費。這一類型的代表有李翔商業內參、得到、果殼“在行”、喜馬拉雅、蜻蜓FM以及微信、微博打賞等知識付費產品。此類產品以一對多提供優質內容(多PGC),以此為主要盈利模式。

2.直播互動。此類產品有知乎LIVE(值乎)、千聊、一塊聽聽、荔枝微課等。直播類知識付費具有低門檻和互動性的特征,內容以UGC為主。

3.知識問答。知識問答付費不同於專欄付費的一對多模式,主要是以網紅IP為主導的提供一對一的咨詢服務,如分答和線上代工的豬八戒網等平台。

4.線下約見。“行家指路,少走彎路”,線下約見通常用於咨詢周期較長、知識的時效性較強的知識需求項目。服務提供者均為行業達人、知識領袖,能夠根據需要線上線下靈活溝通,這一類型主要有在行、混沌研習社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