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對外傳播》>>2017年·第8期

肩負使命 創新進取 努力對外講好中國故事【3】

2017年11月27日14:54 | 來源:對外傳播
小字號

三、講好中國故事譜寫對外傳播新篇章

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做好對外宣傳工作,既面臨著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同時也具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堅強保証﹔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有力依托和豐厚資源﹔多年來外宣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培養了大批講故事人才,為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我們要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強對外傳播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以創新精神譜寫講好中國故事新篇章。

一是推動話語體系創新,增強中國故事的感染力影響力。現在,國際社會理解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人越來越多,對中國治國理政理念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要抓住這個有利的“時”和“勢”,進一步發出中國聲音。要精心研究梳理,把中國的成就、中國的理念、中國的立場與國際社會的關注結合起來,形成我們的話語體系,形成我們的議題話題。要注重尋找中外利益交匯點、話語共同點、情感共鳴點,把中國國情、中國特色與國外受眾的表述習慣和接受心理結合起來。

二是打造多元傳播主體,為講好中國故事壯大力量。講好中國故事要把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結合起來,黨委政府要做好引領、統籌協調。媒體、新聞發言人、國際新聞評論員、專家學者、文化交流使者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骨干。每個普通的中國人,既是中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要充分調動中央各部門和各地方、官方和民間、機構和公民、外交外事、內宣外宣等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交響樂章。

三是構建立體傳播格局,為講好中國故事拓寬渠道。要進一步提升媒體對外傳播能力,構建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相互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相互借力、中國媒體和外國媒體合作傳播的媒體對外傳播體系。要充分發揮好走出去企業作用,推動他們把開展經營活動、履行社會責任與開展宣介結合起來,把樹立企業形象與展示國家形象結合起來。要利用好現有智庫資源,打造一批中外智庫高端對話交流平台,增強我國在國際涉華議題上的主導權。

四是要把握分眾化傳播趨勢,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精准性。講好中國故事面對的是不同國家、不同群體,不同的受眾對中國的看法和認識不盡相同,對有關中國的信息需要也不盡一致。講好中國故事,要深入研究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思維習慣和對中國信息的需求,“一國一策”“一國多策”,深層次細分外國受眾,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放矢,提高精准度和有效性。

五是加快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為講好中國故事夯實文化根基。要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更多中華文化走出去,讓強勁的“東風”在海外受眾心中夯實文化的根基。要把中華文化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載體,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詮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詮釋,加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外交理念的詮釋,從歷史淵源和文化基因的角度,闡明今天的中國從何處來、未來的中國向何處去。

六是加強外宣理論研究,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智力支持。好的中國故事,需要有好的理論內涵,需要不斷加強理論研究,更好地把握對外傳播規律。要及時總結講好中國故事的成功經驗,加強新形勢下外宣主體、對象、渠道、方式等的研究,使講好中國故事體現時代性。要總結和研究外宣工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要及時研判國際輿論形勢,主動提出話題建議,把我們想說的和國際社會關注的更好結合起來,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

今年下半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九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迎接、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九大是今年外宣工作的主線,對我們外宣工作者來說,更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一起努力,更好地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傳遞中國理念,把對外宣傳工作做得更好,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郭衛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本文根據作者在第五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的演講整理,有刪節)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