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媒體發展趨勢的幾點思考
伴隨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的持續進步,新媒體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面對迭代變遷,必須清楚地認識與把握新媒體的變化趨勢與發展特點,才能充分地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去創新傳播方式,才能真正實現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的目標。
近兩年,經歷從全民參與的“眾媒時代”向人機交互的“智媒時代”的跨越,新聞生產全過程與用戶行為方式都發生了顛覆式變革。本文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企鵝智酷等調查機構關於美國和中國網民新媒體使用情況的最新調查數據為依托,從形式、內容、用戶、技術和服務等五方面提出對新媒體未來發展方向的幾點思考。期望通過對新媒體發展軌跡的局部觀察,為相關研究的深入與相關產業的擴展起到提示作用。
形式:從視頻化到直播化,政務直播的引領作用需加強
在線視頻服務的興起,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群的媒體消費習慣。根據2017年8月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有61%的美國年輕人(19∼28歲)表示自己主要通過網絡服務來收看電視節目。這對於電視媒體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已經有24%的美國人不再訂購有線電視業務了①。我國的數據更加突出:網民對富媒體的偏好正在飛速上漲,2017年通過視頻網站獲取資訊的網民數量增長了228%,中國資訊視頻消費的滲透率達到了61.8%,約等於美國數據的兩倍②。
在線視頻服務的內容也實現了迭代式發展,從早期的電視節目在線收看,到原創視頻發布,再到目前流行的網絡直播,這種自下而上的互動社交方式,幫助普通人實現了話語權的更大解放。然而,視頻直播的弊端也很快暴露出來,諸如突發事件現場記錄、知識性直播等真正有價值的直播內容僅佔少數,大多數直播平台都以生活化、娛樂化內容為主,日常生活的直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同質化、低俗化、庸俗化、妖魔化傾向。在此背景下,政府明顯加大了對直播平台和視頻發布的管理力度,以合理引導直播平台在社會建設中發揮正面作用。
此外,完善與強化政務直播的社會功能,凸顯其對網絡直播的引領作用,也是需要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目前,政務直播呈現快速發展與多部門覆蓋的良好勢頭,然而距離體系化、常態化與品牌化,還存在一些差距。為此,必須首先解決的是內容問題。當前,多數部門的政務直播主要還是應用於重大活動的報道。未來,政務直播應當更多地延伸到民眾關心的社會、民生、經濟等領域,尤其是面對有爭議的社會問題時,不推諉不避諱,積極設置直播議程,引導社會輿論。同時,把握好尺度,做好直播內容取舍,助推政務直播的常態化建設。其次要完善平台建設問題。當前政務直播主要通過第三方直播平台來實現,不可避免地與其他輕鬆、娛樂類直播混雜在一起,顯得零散混亂不成體系。因此,要致力於打造獨立化、專門化的政務直播平台,將直播主題分門別類,將不同區域、不同級別的政府部門匯聚起來,形成政務直播矩陣。最后還要解決好影響力問題。政務直播與一般直播的不同,就在於其通常涉及的都是嚴肅性甚至枯燥性話題,較難調動起用戶的積極性。這就需要各部門充分發揮直播技巧,學會將嚴肅的議題與輕鬆的表達方式相結合,以真誠互動代替官腔官調,完善直播情境,不僅讓受眾容易接受,更樂於接受。這也是新時期提高政府輿論引導力的重要一環。
內容:從移動社交到移動新聞,應重視對用戶行為的持續研究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帶來了信息傳授方式的顛覆性變革。如今,不僅信息接收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信息發布者也已實現了隨時隨地上傳信息(這裡的信息是集合了文字、圖像、視音頻的多媒體信息),整個社會已經進入移動傳播時代。從初期的移動化社交,發展到移動閱讀、移動音視頻,再到移動化新聞資訊,移動媒體技術已經完成了從即時通訊工具向新聞發布平台的身份轉變,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來源,所佔比例還在持續增加。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85%的美國人表示曾經在移動設備上獲得過信息資訊,較2016年上漲了13個百分點﹔45%的人則是經常通過移動設備來獲取新聞,較2016年上漲了9個百分點③﹔到2017年10月,中國網民的資訊消費也佔到了網民使用手機總時長的29%④。
傳播方式的變革必然給人們的信息使用行為帶來極大影響,研究用戶在移動媒體平台的消費特征,對於移動新聞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目前這一領域尚有許多問題值得探究。比如,移動傳播時代,長篇新聞的命運如何?我們普遍認為,包含更多觀點、更多信息來源和更多歷史背景的長篇報道是紙質媒體時代的典型產物,在快節奏、高效率、碎片化閱讀時代,長篇報道正逐漸失去生存土壤。然而,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長篇新聞報道在今天以移動化為中心的社會中依然佔有一席之地,雖然手機媒體屏幕空間狹小,且人們時常使用手機同時處理多個業務,但是消費者在手機上閱讀長篇新聞報道的平均時間,是閱讀短篇文章時間的兩倍⑤。這或許與移動設備本身的便攜性和移動終端推送信息的易保存性有關。再比如,移動新聞閱讀是否能夠節約時間成本?如今,龐大的信息供給量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處理能力。我們需要幫助篩選信息、節約時間的工具。移動媒體使我們能夠在時間間隙中閱讀新聞,這是其他類型媒體很難做到的。研究者發現,工作時間較長、可自由支配時間較少的人群,消費在手機新聞閱讀上的時間更多⑥。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研究這種時間間隙中的新聞閱讀效果如何、時間預算的長短是否會影響用戶的移動閱讀行為等。這些研究能夠幫助移動新聞供應商更加精准地預測目標用戶需求並提供相應服務。另外,移動新聞閱讀是否會影響用戶信息消費的多樣性?新聞消費的多樣性與現代社會的互動融合密切相關,通過分析用戶不同新聞獲取行為的相互交織狀況,能夠幫助我們勾勒出每個個體的社會身份⑦。同時,個體也能夠通過在群體中分享各類信息的經歷,來獲得更多的社會參與感。然而,不同於傳統媒體一對多的新聞推送方式,多數移動應用都採用算法推薦的形式來進行個性化新聞服務。當個體所獲取信息的內容越來越單一,信息的分化與群體的分化隨之出現,甚至演變為整個社會意識的分化。因此,對移動傳播時代信息來源多樣性的探討,同樣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