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1期

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部分獲獎作品賞析【2】

劉保全
2018年03月29日10:13 |
小字號

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

——評評論特別獎《以信仰之光照亮奮斗之路》一文

在第27屆中國新聞獎的評選中,刊登在《人民日報》2016年6月29日要聞版上的《以信仰之光照亮奮斗之路》(以下簡稱《信仰》)一文,榮獲文字評論特別獎。這是一篇署名“任仲平”的評論文章。評論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真理”和“道義”兩個制高點來撰寫,將我們黨波瀾壯闊的95年歷史,放到改變中國百年命運的光輝歷程中考量,証明馬克思主義信仰“讓一個政黨的成長與一個國家的重生融為一體,在動蕩的百年歷史中寫下不朽的傳奇”。評論既有歷史縱深,也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既寫出了理論的深度,也談了成績和問題,是理性與感性巧妙結合的成功范例。評論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其主題思想無疑是重大的,其意義和影響是深遠的。它獲得特別獎是情理之中的事。從寫作上進行分析,它還有如下三個特色值得稱贊。

一、團隊集體智慧結晶的碩果

新聞傳播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社會生活進入物聯網時代,媒體競爭異常激烈,新聞報道的競爭已不再是單打獨斗的比拼,而是媒體整體水平的較量。能不能捕捉到獨到的題材,從什麼角度採寫,如何提煉出鮮明的主題,論述是否深刻,語言能否具有感染力,最終能不能採寫出新聞精品,等等,都需要運用團隊的智慧和力量。《信仰》一文的成功,再一次証明,團隊集體智慧在新聞精品寫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介紹,《信仰》一文的署名作者是“任仲平”,這個筆名下參與寫作的作者有盧新寧、楊鍵、張鐵、范正偉、曹鵬程、白龍、周人杰、李拯、李斌、陳凌10人。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眾多行家裡手的筆下,誕生了這篇精品新聞。

二、理性與現實的巧妙結合

文章在論述信仰之光如何照亮奮斗之路時,用滿腔的正氣,大量密集的短句、工整的對句和飽含激蕩的情感,將理性與現實巧妙結合。如文中寫的:

上海興業路的一棟小樓,迎來更多朝聖者。……革命的星火,燃燒出一片嶄新的天地。……紀念館展覽結束處懸挂著的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鉅”。

陝西延安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有人展開黨旗,重溫入黨誓詞。……會場牆壁的旗座上,寫著八個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北京,天安門廣場花團錦簇,大街小巷飄揚的黨旗上,鐮刀錘頭格外醒目。從苦難中來,朝復興而去,一個古老的民族向著百年夢想邁進。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勿忘人民,甘作奉獻”。

在回顧歷史時,文中引用了方志敏、華羅庚、朱光亞、鄧稼先、葉篤正及外國友人的名句,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正像文中高度概括論述的:

95年來,無數仁人志士,匯聚於信仰的旗幟之下。在他們身上,有著這個群體的心靈密碼,有著共產黨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他們秉承,“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他們相信,“隻有在斗爭中無所畏懼,才能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

為人類解放而奮斗的理想,更與沉淪日久渴望復興的精神訴求相通。這個從遙遠西方引來的火種,一經播撒便在中國大地形成燎原之勢。

《信仰》一文在論述過程中,運用精選的事例和數據來說話,讓人讀后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如文中寫的:

從人均國民收入僅27美元,到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新中國成立之初4000多萬人流離失所,到讓6億多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逾70%﹔從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從鐵釘、火柴都造不出來,到“兩彈一星”橫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龍”入海……“共產黨並不曾使用什麼魔術,他們隻不過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變”,並用他們的意志喚起了難以想象的力量。

從隻有50多人的小黨發展成擁有8700多萬黨員、世界最大的執政黨,從積貧積弱的落后國家邁向社會主義強國,正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催生了一種新的社會實踐、一套新的政治制度、一條新的發展道路,讓一個政黨的成長與一個國家的重生融為一體,在動蕩的百年歷史中寫下不朽的傳奇。

《信仰》一文在論述中,還寫了許多有著現實針對性的內容:針對少數黨員干部信仰動搖,提出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針對一些人思想道德滑坡,提出從共產黨人的信仰中得到淨化、獲得方向、汲取力量。如文中寫道:

一些人視馬克思主義為霧裡看花,以共產主義為空中樓閣,丟棄了理想與方向,忘記了信念和擔當。一些人崇尚“實用主義”,熱衷“及時行樂”,把權力變成謀私的工具,把私欲看作人生的目標。一些人對群眾感情淡漠,習慣高高在上,淡忘了魚水關系,割裂了血肉聯系。翻閱貪官懺悔錄,總能看到在權力、財富、美色的誘惑之下,信仰的城池如何失守、精神的旗幟如何變色。

正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不斷線的思想教育反“四風”、改作風,嚴規矩、強紀律,打掉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無形的牆”﹔懲治腐敗不手軟,打虎拍蠅無禁區,彰顯“共產黨與腐敗水火不容”的決心﹔修訂廉潔自律准則、黨紀處分條例等黨內重要法規,扎牢制度治黨的鐵籠子……全面從嚴治黨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僅讓黨心一振,更試出了人心向背。

《信仰》全文,由於運用講故事的手法,從歷史講到今天,從現在講到未來,讀來親切、自然,沒有官腔、官調,沒有居高臨下的教訓口氣,沒有套話,不僅在理性上說服讀者,還能在情緒上感染讀者,在頭腦中、心靈中獲得雙重共鳴,最終起到傳播正能量、引領社會思想、激發大眾熱情、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作用。

三、傳播效果好

傳播效果好也是《信仰》一文的一大特色。這是作為新聞精品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眾所周知,文章的優劣,要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要讓受眾來評判,要讓傳播效果來說話。據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介紹,文章見報后,獲得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和表揚。總書記認為《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寫得很好,可讀性強,很有說服力”。劉雲山同志也批示表揚,認為任仲平文章“有分量有深度,引人深思、催人奮進”“如果沒有深厚的理論功底,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如果沒有對大量材料的搜集和消化,如果沒有嫻熟的文字駕馭能力,都不可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

《信仰》一文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震撼。資深媒體人贊賞該篇文章:“有歷史縱深,有全新視角,有真情實感,有飛揚文採,有寬廣視野。”網友留言評論:“大氣磅礡直抵人心,既有理論深度,又有文字魅力,讀之肅然起敬,心潮澎湃。”《信仰》一文24小時內在微信平台被轉載了1527次,近180家網站進行了轉載,其中《解放軍報》《法制日報》《浙江日報》《南方日報》等國內報刊轉載279篇次,可見報道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此外,《信仰》一文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是值得稱道的,如文中寫的“擺渡人”“領航者”“心靈密碼”“精神基因”等,都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讀來親切、自然、賞心悅目,有一種美文的享受。

作為新聞精品,《信仰》全文6736個字,稍顯長了一些。在淺閱讀、易閱讀、快閱讀盛行的當下,長篇文章會影響它的傳播廣度。所以,盡管是精品,還是“短些,再短些”為好。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