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1期

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部分獲獎作品賞析

劉保全
2018年03月29日10:13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2017年11月2日,第27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全國報社、通訊社、電台、電視台和新聞網站的287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4件,一等獎50件(含10個新聞名專欄),二等獎90件,三等獎143件。

筆者從獲獎作品中挑選出消息、通訊、評論各1篇進行賞析,以期幫助新聞從業人員豐富新聞寫作理論知識,激勵新聞從業人員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把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精品奉獻給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撐和良好的輿論氛圍。

【關鍵詞】中國新聞獎﹔新聞作品

用平凡的視角刻畫出的偉大英雄

——評文字消息一等獎《折翼海天,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一文

在第27屆中國新聞獎的評選中,刊登在《解放軍報》2016年8月1日要聞版上的《折翼海天,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一文,榮獲文字消息一等獎。這是一篇用平凡人的視角,刻畫了海軍殲—15艦載機飛行員張超烈士,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的英雄壯舉。從新聞採寫上來看,它有以下兩個特色值得點贊。

一、妙用引語,價值倍增

記者是社會忠實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如果記者在新聞報道中發表個人觀點,就等於奪走了別人說話的權利。記者的權利是一種公權。公權不能變成私權,記者不應利用自己手中的筆,表達記者個人的觀點。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如果沒有引語,就不能稱之為記者。引號有吸引人眼球的功能,報道中帶有引號的句子,最能引起讀者的注意。記者一定要把最精彩的東西放在引號中。法國作家蒙田說:“我引用別人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引語還能使報道具有現場感。大量的新聞採寫實踐表明,在報道中巧用引語,可使新聞的價值得到倍增。這篇獲獎消息在使用引語上是很成功的。如文中寫道:

“他是我選來的,也是我送走的,他是個天生的優秀飛行員。”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動情地說。

著艦指揮官王亮說:“他最后一個飛行架次表現依舊出色,面對特情,他的處置冷靜而准確。”

為國擔當,他到艦載航空兵部隊報到時與妻子張亞約定:“未來一年別來探親,等我駕戰機從航母上凱旋,再與你相聚!”

還有文中在結尾處寫的英雄的妻子、女兒、父親說的話。全文907個字,引語就佔了240個字,佔全文篇幅的近三分之一。文中的引語使報道真實、客觀、可信,從而使報道更加具有可讀性和感染力。

二、細節說話,催人淚下

著名作家孫犁在《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中說:“古代史家,寫一個人物,並不隻記述他的成敗,還記述他日常生活的細節。”細節決定一部作品或一個人物塑造的成敗。文學作品如此,新聞作品也是同樣的道理。曾獲得過兩次普利策新聞獎的美聯社特派記者莫林說過,“一篇理想的新聞報道應該把讀者帶到現場,使他能看到、感受到,甚至聞到當時所發生的一切。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得收集有關細節,如面部表情、音調、姿勢等”[1]。細節,常被稱作“新聞的細胞”“通訊的血肉”。細節,是人物生活中最真實、最具特色的精華部分,是新聞的活力所在。形象、真實、可信地表現人物,就是要讓細節說話。

一滴水可見太陽,一個細節可見人生。這篇消息在運用細節上是很成功的。它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既聚焦時代近景,寫出了英雄的音容笑貌,又放大時代景深,寫出了英雄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的悲愴。如文中寫的:

4.4秒,生死一瞬,他毅然選擇“推杆”挽救飛機,放棄了第一時間跳傘。

籃球場上,滿場飛奔、笑聲爽朗的是他﹔飯桌上,講笑話逗大家樂的是他﹔訓練中,面對風險笑容依舊的是他。最后一次飛行,他還是微笑著登上戰機……

消息結尾更是抓住英雄骨灰回家的諸多現場細節,如文中寫的:妻子張亞喃喃道:“超,醒一醒,你給我買的新裙子,我還沒穿給你看呢。”女兒的哭聲,讓送行的人們淚流滿面,卻沒能喚醒“睡著了的爸爸”。看完飛行事故視頻,老父親抹抹眼淚:“崽,你盡力了,跟爸回家吧。”這樣的細節,讀起來催人淚下,那個以“國為重、己為輕”的英雄形象使人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洗禮,並久久留駐心間。

在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社會效果”一欄寫道:消息推出后,便以其獨家細節、獨特視角、獨具一格的表達方式,受到了讀者和媒體同行的廣泛好評。瀏覽各媒體平台的網友評論,很多跟帖進行點贊,其中一名網友點贊道:“這篇消息讓我第一次意識到,英雄原來離我如此之近,如此伸手可觸。曾經的張超,平凡如我。他的成長,讓我感到,有一天,我也能完成屬於我的英雄壯舉。”可見,消息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它的獲獎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