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2期

移動互聯時代非遺紀錄片創作與傳播探析【2】

——以系列紀錄片《宜賓非遺》為例

曹  鋼
2018年03月29日10:2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採訪:講好傳承人薪火相傳的故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同民族口傳心授,集體創作,世代傳承,共同享有的民俗文化,是至今還在民眾中流傳的活態文化。它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記憶的縮影”。非遺的特點決定了傳承與發揚離不開人的因素,並且主要靠人來傳播和發揚。許多傳承人為了心中的理想,不畏漫長的孤獨和寂寞。因此紀錄片要展示他們默默堅守、傳承與創新的人文情懷。

1.表現傳承人感人情懷。傳承人是非遺的“血液”,隻有“血液”常新、活態,非遺才能長久傳承。傳承人所傳承的不僅是族群的智慧、技藝和審美,更重要的是傳承人發自內心的執著和情感。非遺紀錄片,不僅單純客觀記錄制作工藝,展現價值,同時還需要借助傳承人和相關知情者講述,豐富紀錄片內容,展現非遺所飽含的傳承人對本民族文化的深情。如《大壩高裝》講述國家級非遺項目《大壩高裝》三位傳承人的故事。97歲的傳承人聶澤高老人是當地公認的大壩高裝活泰斗。聶老談起高裝,精神矍鑠,滔滔不絕﹔75歲的鐘郁文是大壩高裝國家級傳承人,與大壩高裝有著一生的情緣,敘述大壩高裝的價值和典型特點,言簡意賅,生動自然﹔80后李陶是大壩高裝新傳承人,在高裝巡演現場,淡定自如,指揮有序。大壩高裝這項深受群眾喜愛的傳統民間文藝活動,正是傾注了這一代代民間藝人的辛勤汗水和心血,經過一代代傳承人的演繹、傳承和創新,才能在新時代得到弘揚,煥發出新的光彩。

2.反映傳承人真實想法。傳承人大都文化不高,隨意採訪會顯得散漫冗長,抓不住重點。採訪前,編導將前期調研列出採訪提綱,事先與傳承人進行溝通。經過傳承人思考、組織語言,採訪時圍繞問題,深入進行解答,有效反映傳承人真實想法,故事更流暢連貫。

3.選擇傳承人熟悉環境。採訪作為一定程度的“介入拍攝”,選擇傳承人熟悉的生活或工作環境進行採訪拍攝更接近紀錄片的真實,也更容易使傳承人消除戒備心理。如《女子踩橋》傳承人陳紹蘭在她生活環境中接受採訪,談心得感受,顯得接近生活狀態,真實自然。

(三)拍攝:完整體現工藝制作過程

1.呈現獨特制作流程。記錄以客觀紀實手法,圍繞工藝環節,展現技藝獨特魅力。非遺紀錄片根據不同手工技藝,定制不同拍攝方案,做到在展現技藝的同時展現作品,用直觀效果,呈現非遺的獨特華美。拍攝傳統手工技藝,要注意其連貫性,對特定名稱應加以詳細記錄。如《苗族刺繡》以傳承人楊代蓉為故事主線,通過畫圖、裁剪、刺繡制作流程,突出繡、插、捆、洒、點、挑、串等七種針法手工技藝,展示出苗族刺繡紋樣古朴、造型稚拙、色彩斑斕、構圖祥和、色彩夸張的獨特風格,也展現了苗族刺繡具有濃郁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民俗性。

2.准確捕捉工藝細節。非遺紀錄片拍攝過程,既要遵循人們普遍的視覺習慣,也要利用景深和細節表現被忽視的視覺效果,尤其注重傳統工藝細節的呈現。如《宜賓面塑》,87歲的宜賓面塑掌門人李烈光老先生,以面粉為主料,調和各色,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花鳥魚虫等形象。在拍攝李老先生的《四川茶館》《三國人物》《百帝圖》《京劇臉譜》等享有盛譽的作品時,攝制人員把鮮為人知的技藝細節和制作精髓用細膩的特寫鏡頭呈現出來,同時展現了李老先生精彩豐富的內心世界,讓觀眾充滿對宜賓面塑手工技藝的贊嘆和對李老先生跌宕起伏傳奇人生的敬仰。

3.抓住富有情趣畫面。非遺紀錄片的對象是正在進行的客觀存在的事物,它的存在、發生和發展始終依照著原有的規律進行。為了捕捉有價值、有內涵的畫面,通常需要等待時機。如《四川苗族蠟染》,65歲傳承人王力洪與孫女王茜一起蠟繪,王力洪手把手教,孫女依照外婆打好的點線填充花卉圖案。然而,連畫幾朵失敗后,孫女有些不耐煩,隨手畫起了人像。而外婆卻完全沉浸在創作中,心移別念的孫女則在畫布上盡情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這兩組畫面對比編輯,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4.拍攝好寫意空鏡頭。空鏡頭,是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的鏡頭,猶如中國畫的留白。當然,空鏡頭決不是與主題無關的鏡頭,它可以起到烘托氣氛、延伸情感等多種表現功能。如《四川苗族蠟染》,運用“搖”手法,將傳承人王力洪與孫女王茜蠟繪畫面接入郁郁蔥蔥的竹林空鏡頭,營造出抒情意境,意蘊深遠,令人回味,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四)記錄:多機位拍攝立體化呈現

非遺有多種分類,除了傳統民俗、傳統手工技藝,還有民間音樂、傳統美術等類別,不同類別拍攝有不同的要求。傳統民俗類項目一般場面較大,參與群眾多,過程較繁瑣,時間持續較長,拍攝前必須充分准備,確定機位分工,做好場記,拍攝時時間、地點、人物名稱等細致記錄。如,《苗族花山節》《大壩高裝》屬於傳統民俗活動,場面大、人員多、時間長、表演稍縱即逝。為了完整記錄,編導調動5台機位,從空中到地面,從宏觀到細節,從整體到部分,從遠景到特寫,以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加以記錄與呈現,給觀眾提供平常難以見到的視域,擴展和延伸了人們的視野。又如,多機位拍攝《宜賓小彩龍》,小彩龍隊多次重復表演,綜合利用全、中、近、特等景別,最大限度確保表演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五)展現:非遺項目與獨特景觀有機結合

非遺作為活態文化,受人類社會結構和環境的影響,尤其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息息相關。因此,拍攝不能脫離當地的獨特地域環境,尤其要拍攝好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如《女子踩橋》,詳細記錄了屏山女子踩橋民俗活動的全過程。不僅展示了女子踩橋活動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還呈現了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龍華古鎮的歷史風貌,穿插了世界最大立佛—八仙山大佛和清代的涼橋、老街等,使非遺與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讓人感受到女子踩橋這項特殊民俗活動的歷史厚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