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2期

全媒體環境下如何做好廣播會議專題報道【2】

——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十九大特別欄目《大會之聲》為例

桑紅妍,周  麗
2018年03月29日11:0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四、報道議題緊隨大會熱點,重視民生深入群眾

在十九大會議期間《大會之聲》聚焦十九大會議內容,在八期會議報道中,每期的報道議題都有所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報道和解讀。除了10月18日主要是回顧歷史外,其余七期都有明確的報道議題。

例如19日的主要議題有新時代內涵、美麗中國等﹔10月20日主要報道議題為經濟發展、反腐話題、檢察體系、區域發展等﹔21日報道議題包括十九大記者招待會經濟熱點、美麗中國理念、城市規劃與建設、市場佔有率等﹔22日報道議題有社會民生、政治外交、企業經濟、軍事等﹔10月23日的《大會之聲》議題有:環保綠色發展理念、改善民生、扶貧、就業、軍事等﹔10月24日特別欄目《大會之聲》第七期,報道議題有:生態環境、鄉村振興戰略、扶貧、海外同胞保護、教育問題等﹔10月25日央廣特別欄目《大會之聲》最后一期,主要報道議題有黨章修改、強軍之路、講好中國故事、交通運輸業、科技等。

在總的報道議題中社會議題所佔比重最大為39%,其次為政治議題32%,經濟和文化議題分別為19%和11%。因為在19日至25日的報道議題樣本較少,所以採取的是全樣本的方式,其社會議題中包含以下小的議題有:民生(民生經濟)、扶貧、就業、教育、環保。其中民生議題所佔比重最大為43%,其次為環保議題達26%,扶貧議題佔22%,就業和教育議題都佔4%。由此,可以看出《大會之聲》特別節目作為廣播新聞會議專題報道不僅僅只是重視會議的政治引領作用,更加關注的是社會問題和百姓生活。

五、“人物專訪”和“會議解讀”精品欄目制作

聚焦十九大的《大會之聲》在報道體裁上,在保証達到新聞報道效果的同時綜合運用消息、評論、專訪、錄音特寫等體裁對十九大進行全方位的報道。

從報道題材上看,作為十九大的專題節目,其通訊所佔的比重是最高的佔52%,體現出會議廣播專題報道所注重的深度報道。尤其是專訪,這裡的專訪主要為人物專訪,在欄目的諸多版塊中都是對黨代表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專訪,這也體現出《大會之聲》的人情味之濃,貼近百姓,深入人民群眾。通訊裡的評議也佔有不小的比重,例如“解讀十九大報告”就是一個評議節目,也是所有板塊中的重頭戲,所用時間也較長。因此“人物專訪”和“會議解讀”旨在做成精品特色欄目。其次,消息所佔比重為42%,體現出會議廣播專題報道所注重的時效性問題。

從節目的各個欄目版塊的題材來看,固定的幾個版塊有“解讀十九大報告”“大會檔案”“央廣公開課”“請回答2017”,這四個固定板塊的報道體裁都為通訊類報道,其中包括人物專訪和新聞評議等。其他的靈活性版塊例如“此時此刻”和“報道簡要”為消息報道。

六、總 結

《大會之聲》不僅做好了會議新聞報道,而且在許多版塊中能夠貼近百姓生活,不管是在報道議題的選擇還是報道方式上,央廣記者都能深入群眾進行探訪,把硬新聞軟化,這是廣播會議新聞報道的一種創新轉變。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十九大特別節目《大會之聲》作為廣播會議專題報道與廣播會議新聞報道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廣播會議新聞報道更加注重會議新聞以及新聞實況,而廣播會議專題報道更加注重的是會議的深度報道和解讀。並且廣播新聞工作者在實踐中,通過現場報道的形式,能更好地拉近與聽眾在時間、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增強新聞的表現力,使聽眾身臨其境,取得良好的“認同效應”[3]。

參考文獻:

[1] 康強.國家主流媒體的世界形象——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國新聞聯播內容分析[J].青年記者,2009(4).

[2] 李良榮,鄭雯.論新傳播革命——“新傳播革命研究之二”[J].現代傳播,2012(4).

[3] 王之.芻議廣播節目創意和創新的趨勢[J].傳播與版權,2014(11).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