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3期

國內情感傳播研究的范式演進【2】

朱  霜
2018年05月04日09:4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四、動員:網絡事件中的情感作用研究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應用普及,訊息傳遞速度大為增強。社交網絡用戶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成為傳播者,草根的話語權有了明顯提升,網絡群體事件頻發。情感在網絡群體事件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網絡動員的重要動力源泉。

在網絡話題事件的研究中,情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維度。蔣曉麗認為,情感是網絡話題事件的根本動力,網絡事件之所以能形成大規模網絡動員,其根本原因在於其充分激發了網民脆弱又敏感的情緒,並調動起了他們情感背后的力量。情感不斷刺激並推動著網絡互動的發生,從而形成了網絡事件[2]。陳相雨認為,媒介產品諸如廣告作品傳遞出的不正確導向侵蝕著人們情感,加劇著社會情感的失衡,而負面情感的不斷堆積是網絡事件與社會沖突發生的溫床[17]。謝金林認為,情感在網絡政治抗爭動員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個體角度出發,事件所激發的網民情感決定著網民對事件本身的思考與解讀,這直接影響著人們對社會的認同與公共話語體系的構建。從社會角度出發,網民對於事件的情感反應深受社會文化內蘊的影響,而社會文化的框架決定著網民與政府的互動模式,直接決定網絡政治抗爭動員框架的建構[18]。

網絡事件的發生,是一個情感動員的過程,情感在網絡事件中起著決定動員效果的關鍵作用[19]。作為網絡事件的動力源泉,情感不斷促進著網民們大規模的情感共振與話語協同。陳相雨認為,個體情緒並不會直接導致網絡集群行為,隻有當其被抗爭主體征用,與社會情感體驗一致時,網絡話題事件才會發生[20]。他還認為,情感動員策略是當前我國網絡集群行為的動員策略之一,行動主體針對特定議題,通過情感表達,整合原子化個體,以期推動網絡集群行為迅速生成[21]。劉濤認為,表演式抗爭實踐中,情感不僅攜帶著明顯的資本屬性和階層屬性,而且同時發揮著行動要素和行動目標的雙重功能,情感抗爭因此成為一種亟待重視的抗爭機制和分析范式[22]。

五、管控:情感傳播文本的數據挖掘與情感識別研究

情感動員的廣泛運用,導致輿論場上出現情緒充斥但理性匱乏的局面,因而實質上遮蔽了某些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在潛移默化中侵蝕著網絡公共空間[23]。因而,社會情感的治理必須提上社會治理的日程,才能更好的預警和管控社會。不少學者將視角放向社交網絡中情感傳播的相關數據挖掘計算,採用大數據或量化的對網絡文本進行情感挖掘。

紀雪梅、王芳從情報學信息分析的視角出發,梳理了國內外社交網絡用戶情感傳播特征和規律分析的研究成果[24]。安璐、歐孟花構建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利益相關者的社會網絡情感網絡圖譜,分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各類利益相關者的情感狀態和分布,探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情感傳播路徑,並結合輿情話題綜合分析了利益相關者的情感演化態勢[4]。鄭飏飏利用情感分析技術提取了彈幕評論中包含的情感數據,並對其進行了可視化處理,以此獲取網絡視頻的情感特征及走勢。還有學者基於情感擴散和社交關系研究分析微博情感傳播特性和能量傳遞特征,從網絡情感傳播視角出發研究社會救災物資選址等問題[25]。

然而,情感傳播文本的挖掘計算與情感識別的管控¬¬研究,大多處在起步階段,且研究視角更多地放在剖析事件中情感的傳播特性、作用方式等,對於如何避免情感主導的負面群體事件日漸盛行的現狀,推動情感傳播向更健康、更理性的方式發展,尚無研究定論。

六、結 語

對於情感的研究探討,雖早有學者著眼於此,但情感傳播的研究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理論系統的成熟研究。並且,在研究視角方面,學者們更偏重於情感在傳播中具有強大的傳播力、號召力、感染力的特性研究,往往卻忽視了其主觀性強、負面情感更易被傳播的特性,尚未完全認識到社會的情感治理實際上迫在眉睫。因情感的病毒式傳播挑動大眾敏感情緒而導致的問題事件愈發屢見不鮮,雖有情感管控的相關研究成果出現,但基本處於認識問題的層面,離推動問題的實際解決,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參考文獻:

[1] 陸揚.“情感轉向”的理論資源[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1):30-38.

[2] 蔣曉麗,何飛.互動儀式理論視域下網絡話題事件的情感傳播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0(2):120-123+153.

[3] 李偉代,劉星河.《遠方的家》:故事化敘事視域下的情感傳播[J].電視研究,2015(6):40-42.)

[4] 安璐,歐孟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利益相關者的社會網絡情感圖譜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20):120-130.

[5] 陶薇.論組織戰略性公共關系維持中的情感傳播策略[J].商業時代,2011(13):33-34.

[6] 石姝莉,陳蒙.《中國式相親》的情感傳播研究——基於媒介心理學的共情理論[J].西部廣播電視,2017(12):101-102.

[7] 張兵娟,路暢.大型公益電視節目的情感傳播與共同體價值建構——以大型公益電視節目《等著我》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1):114-116.

[8] 張曉峰.電視創作中的情感傳播語言[J].視聽界,2002(4):17-18.

[9] 庄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語言情感表達[J].記者搖籃,2016(12):38-39.

[10] 王芳.“萌”視覺動畫的情感傳播策略——以《熊出沒》為例[J].傳媒,2016(8):62-63.

[11] 孫海燕.播音主持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策略[J].新聞傳播,2017(21):115-116.

[12] 劉茜茜.媒介儀式中的情感傳播效果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6(21):192-193.

[13] 崔莉.媒介之媒介:論電視情感傳播的工具性價值[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9):143-144.

[14] 張輝東.要注重災難報道中新聞圖片的情感正效應[J].湖南社會科學,2010(3):217-219.

[15] 李海昌,朱永勝.地市台新聞頻道呼喚理性與情感傳播[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9):61.

[16] 朱彥.找尋傳媒感動受眾的情感密碼[D].西北大學,2005.

[17] 陳相雨.商業廣告“講導向”的邏輯起點和價值准繩[J].傳媒,2017(20):77-79.

[18] 謝金林.情感與網絡抗爭動員——基於湖北“石首事件”的個案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2012,9(1):80-93+126-127.

[19] 楊國彬.悲情與戲謔:網絡事件中的情感動員.傳播與社會學刊,2009(9).

[20] 陳相雨,丁柏銓.抗爭性網絡集群行為的情感邏輯及其治理[J].中州學刊,2018(2):166-172.

[21] 陳相雨,張衛.網絡集群行為動員:場域、策略及其風險[J].江海學刊,2016(6):226-233.

[22] 劉濤.情感抗爭:表演式抗爭的情感框架與道德語法[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6,69(5):102-113.

[23] 湯景泰.情感動員與話語協同:新媒體事件中的行動邏輯[J].探索與爭鳴,2016(11):49-52.

[24] 紀雪梅,王芳.SNA視角下的在線社交網絡情感傳播研究綜述[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38(7):139-144.

[25] 鄭飏飏,徐健,肖卓.情感分析及可視化方法在網絡視頻彈幕數據分析中的應用[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5(11):82-90.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