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4期

淺析新媒體時代電視發生的實質性變化【2】

郭懷娟
2018年05月17日13:4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2.用戶時代,鏈接是關鍵。首先來舉個例子,以騰訊QQ為例。如今騰訊作為BAT其中之一,影響力自然是不用多說。但是在騰訊發展初期,當QQ注冊用戶已經達到100萬的時候,騰訊其實賺不到多少錢,或者可以說不賺錢。當時也想把QQ賣掉,但是賣不出去。因為很多人喜歡QQ,但是就是不知道向誰收錢。換句話說,最初人們是先喜歡上QQ這個產品,用戶先與騰訊產生了鏈接。而后騰訊才通過其他途徑實現了盈利或變現。所以說,用戶時代,鏈接是關鍵。用戶時代,用戶不見得向你掏錢,但是它會經常性的用你的一個服務或者產品。再想想騰訊的另外一個產品微信。想想用戶最初都是先與微信產生鏈接,喜歡上微信的社交功能,每天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微信上。而騰訊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其他途徑來實現盈利。有了用戶就有了一切。這種模式跟傳統媒體時代有著很大的區別。傳統媒體時代,受眾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受眾觀看電視台的內容,電視台通過廣告來獲得部分收益。當受眾喜歡的電視劇或節目結束的時候,受眾立馬會關掉電視機。而不會像現在在微信裡根本不想出來。電視也要認清這種變化,你得先有一個產品或者服務把用戶吸引過來,且要不斷的提升用戶體驗。才能跟用戶有更多的互動和聯系。

3.用戶是基於某種共同需求的個性化群體。前面兩點我們講用戶是受眾分眾化的表現,用戶時代鏈接是關鍵,而用戶之所以為用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便是用戶是基於某種共同需求的個性化群體。比如公眾號咪蒙。在新榜2018年1月25日的推文《咪蒙首次公開談爆款方法論:我們的感覺90%是錯的,用戶洞察不能靠猜》中有這樣的描述:咪蒙在2018新榜大會上分享,咪蒙現在是1400萬粉絲,打開率20%,單篇閱讀量1470萬,每天有兩三百萬人打開她的公眾號,廣告是行業第一[3]。一個靠推文生存的公眾號可以有1400萬的用戶,且這1400萬用戶有著共同的個性。女性,年輕且有消費能力的女性。工作或生活壓力大,壓抑但又必須為了生活和工作而克制,這種情況下咪蒙的表達口吻就像是廣大女性朋友想象中的那個自己。再加上微信自身的特點,咪蒙的文章自然就成為這個群體自身的吶喊聲。也就是咪蒙公眾號的1400萬是基於共同需求和愛好而聚合起來的1400萬,其實際的影響力可能要比以往電視台的第一層級的3000萬受眾還要大,那咪蒙廣告行業第一也就不足為奇了。電視也要認識到用戶的這種特性,才能在做內容的時候做到盡量地隻為小部分核心群體服務就好了。

三、用戶生產內容的出現

用戶生產內容的出現是web2.0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現在這個時代,正是由於隨時隨地可聯網,拍照、錄像、錄音等技術變得像傻瓜相機一樣,才使得普通人也可以隨時隨地發布自己的觀點、看法,甚至成為傳播者。諸多的網紅便是証明。而對於電視而言,在發展的過程中顯然也認識到了這種變化。這兩年出現的電視欄目《天籟之戰》《我想和你唱》等讓普通人參與到節目中來,就是增強用戶參與性的一種表現。再比如《朗誦者》通過設置朗讀亭來吸引用戶參與到欄目互動中來。朗讀亭裡有專業的錄音設備和攝像頭,每位“朗讀者”進門后對著麥克風就可以朗讀自己心中的好文章,為的是讓朗讀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吸引了眾多用戶參與。各個年齡段的朗讀者都有,有冒雨排隊等候的小學生,有抱著孩子等待的母親。相比《天籟之戰》和《我想和你唱》,朗讀亭朗讀活動是更深層次的用戶參與。

當然,僅僅做到如上還不夠。想想今日頭條依靠算法便聚集了眾多優秀的內容提供者。眾多媒體、媒體人開通頭條號。用戶生產內容的出現,需要電視在發展的過程中將這種社會力量串聯起來,進而為電視節目從前期策劃、中期拍攝、后期制作都貢獻想法和力量才是一種最佳的狀態。

總之,新媒體時代,對於電視而言曾經唯一的視聽媒介地位已經不存在了。電視台必須接受這種變化,並依據新環境做出調整。以省台為例,雖然以前的幾千萬受眾已經被打亂了,但是可以依靠優秀內容和精准用戶定位重新獲得個性統一的更加穩固的千萬用戶群。將用戶吸引到內容生產的各個環節中,才能最終形成情感共鳴。就像前段時間的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一樣,雖然劇情簡單或者說很俗,但是因為情感共鳴,觀眾自己被自己感動了,進而有了可觀的票房。電視台隻有正視這些變化,做出調整才能在新時代獲得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給“電視消亡論”一點清醒的掌聲[S].傳媒內參,2017-05-01.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55.

[3] 咪蒙首次公開談爆款方法論:我們的感覺90%是錯的,用戶洞察不能靠猜[S].新榜,2018-01-25.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