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媒對流行文化傳播影響探析
摘 要:在口語傳播的時代,人類社會隻有部落河流文化。到了紙質媒介時代,人類文明得已保留傳承,但由於受地理環境條件所限,隻有基於地域局限的傳統文化。而到了電子媒介時代的現代社會,人類早已擺脫各種條件束縛和制約。其中,在以電視、網絡為代表的大眾傳媒的影響下,流行文化成為一定時期內影響社會大眾思想觀念及行為方式的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因此,探究大眾傳媒影響流行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我們更深刻認識、引導流行文化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眾傳媒﹔流行文化﹔影響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154-02
一、流行文化的定義及產生
流行文化是相對於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時期內影響社會大眾思想觀念及行為方式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在特定的群體中,不同的成員根據自身不同的需求進行信息的傳播和溝通。在整個社會文化系統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體和文化功能上與其它文化形態相比,存在著明顯差異。它通過大眾傳媒廣泛傳播,具有娛樂性,如電影、電視娛樂節目等,在一定的時期內成為某些群體穩定的生活行為方式。
流行文化與其他文化都是在人類長期生產生活的社會交往互動中形成,它是一種更顯著的信息交流傳播方式。在大眾傳播的充分發展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產生和擴散,而大眾傳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中所利用的關鍵形式。從信息傳播角度看,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人類在信息傳播互動中產生的某個文化現象作為一個訊息元素在一定時間內通過信息的傳播互動被許多人迅速認同、模仿,並將其作為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一種生活方式的過程[1]。人類社會一直以來都存在著模仿行為,如文化習慣,生活喜好,都在一定群體范圍內流傳、延續。如英國流行中國的茶和瓷器,日本和韓國流行服飾,中國民國時期流行西方國家的西裝。這些事例可以表明人類信息的傳播促進了社會文化的交流。從口語傳播到紙質傳播,再到大眾傳播,傳播媒介的進化大大加快了流行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二、大眾傳媒與流行文化的形成
在施拉姆所介紹的大眾傳播模式中提出了這樣的信息傳播方式:構成傳播過程的雙方分別是大眾傳媒與受眾,前者傳遞信息,后者接收信息。大眾傳媒和信源相聯通,經過信息的加工和傳播對象產生聯系。訊息通過大眾傳媒在一定時間內有效地傳給受眾並對大多數人產生影響,從而改變他們的行為習慣,形成一種流行。
當然,大眾傳媒影響流行文化的形成,也是基於特定的條件,隻有具備以下兩個要素,流行文化才能得以生根:
(一)各群體使用符號的指代意義
人類是會使用工具的高級動物,由於生存繁衍的需要,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信息越來越多,他們就制造使用符號,不同的符號代表了不同的信息,從最簡單的手勢、叫聲再到語言、文字,以及音樂、繪畫等,都是具有指代意義的符號。流行文化也是由各種符號組成並且這些符號都有特定的指代意義。
由於每個人的認知結構不同,在遇到各類事情時,他們會把這些符號與自己所固有的符號體系進行比照篩選,從而得出自己的理解,形成穩定的符號指代意義。如電影《瘋狂動物城》,這部電影裡當下的流行符號,而符號所指代的意義在不同的人群眼裡是不同的。在熱血青年眼裡,瘋狂動物城給他們的感想是年輕人對夢想追求要執著,永不言棄。在小孩子眼裡,他們看到的是很多可愛的擬人化小動物。在投資者看來,這部電影告訴他們如何賺到更多的錢。由此可以看出,人們是根據自身固有認知符號體系來對事物指代意義形成自己的符號。
因此,大眾傳媒在流行文化形成中必須基於各群體使用符號的指代意義。也就是說,存在差異的群體在接受到相同信息時會結合自身參考系形成指代,構成流行文化。
(二)大眾傳媒必須滿足各群體需求
文化行為或實體要被不同群體的人們所接受並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傳者的需求基礎。一條傳播的訊息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各種需求,不同群體的成員才會進行記憶和實踐,最終形成流行文化。傳播學中的“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他們接觸各種訊息是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的,是各種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2]。由此可以看出,人們是出於某種需求才會去做某事。
當面對多重信息,我們會先選擇容易理解的,經過頭腦加工后與周邊的人互動,當其他人對該信息進行二次傳播,流行文化便會在流行環境下快速形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