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動畫電影與動畫角色塑造研究【3】
四、迪士尼動畫產業對我國動畫電影創作的啟示
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成功源於歷史機遇、文化特點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它的成功道路雖然不可復制,但是仍有許多可為我所用的策略。結合我國的文化環境與觀眾的評判,針對動畫角色的不足與缺陷,適合我國動畫角色塑造的策略大致可分為四點:豐富角色外形、構建多元性格、拓寬表現形式、合理利用聲音。
(一)兼顧多樣元素,豐富角色外型
從宏觀的角度來講,角色的原型直接影響角色的外在形象。我國動畫電影在角色原型的選取上既可以從現實中取材,以真實的人、物為原型,塑造擬人、物的角色,亦可依靠憑空的想象,完全虛構。例如在迪士尼動畫電影中,不論是草原上的獅子,還是異度空間的怪物,又或是林林總總的玩具,任何事物都能充當角色,這是對動畫形式的最有效利用,也能使每部影片新穎獨特。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我國動畫電影外在造型的塑造也應當面面俱到,應是包含從發型、表情到動作、外形的整體。畢竟外觀是觀眾對角色的第一印象,外在形象到位即可全方位傳達角色信息。例如迪士尼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中“蛋頭先生”的形象塑造,我們憑借這怪誕浮夸的外表就可判斷出其為搞笑逗樂的身份。
(二)構建多元性格,充實角色內心
角色的鮮活本質在於性格,所以迪士尼的設計師都會在角色內在形象上傾注大量的心血。然而我國動畫電影的角色塑造層面時而缺乏特點,過於單薄,導致角色扁平化﹔時而棱角分明,過於標新立異,使得角色標簽化。在角色的性格塑造上,我國的動畫電影工作者還需要構建角色的多面性。例如迪士尼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中馬林在限制尼莫時有膽小懦弱的一面,而其也有為召回兒子不懼對抗大海的堅韌不屈的一面。此外,性格塑造要保証角色棱角分明的同時,還需要飽滿立體、多層次,用足夠強大的內在形象作角色的支撐。甚至可以另辟蹊徑,為角色添加一些小瑕疵作為點綴,讓角色美丑並存,好壞參半,從而貼近生活,使得觀眾感同身受。
(三)拓寬表現形式,延伸角色生命
針對一些鮮明獨特的角色,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制作者會為他們額外加戲。例如放在正片之后的彩蛋裡,或是像《派對恐龍》《驚魂夜》《小玩具》等作為《玩具總動員》的番外專門拍攝的續集短片。這些作為電影附屬的“小作品”是動畫角色生命的延續。如影片《瘋狂動物誠》結尾部分,飆車的罪犯竟是樹懶“閃電”,這一情節之所以能讓觀眾哈哈一笑,正是在角色形象上的反轉呈現,讓我們看到了“閃電”這個角色的另一面。因為正片中所呈現的只是動畫角色性格的一部分,而影片幕后和影片之外的更多信息就需要借助花絮與彩蛋這樣短小精干的形式來呈現。我國動畫電影工作者應提起對花絮和短片的重視,它們不僅是動畫創作者們對角色塑造充滿熱情的直接體現,更可以使原有動畫電影內容進一步豐滿,角色更加生動。
(四)合理利用聲音,輔助角色塑造
視覺與聽覺是電影的兩大主要呈現形式,兩者之間往往成正比關系。對於動畫影片來說,天馬行空的想象同時要求影片中的聲音部分需要更多生動、夸張的元素存在。從角色的角度來看,語音、聲響既可以作為這個角色的亮點,也可以是表現角色性格形象的因素。迪士尼動畫電影中對於配音演員的選取一般隻以演員自身的聲音條件與角色的匹配度為准。例如《海洋奇緣》中,迪士尼選擇了道恩·強森來做毛伊的配音。兩者都具有強壯的身材和樂觀自信的性格,從外在的體型、血統到內在氣質都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貼切。而反觀我國動畫電影配音層面,配音演員的選取並沒有將“聲音條件的貼合度”放在首位,而是主要考慮演員的“人氣度”及“粉絲量”,卻忽略了其聲音條件與影片內容的聲畫和諧。
五、結論
在動畫電影中,角色作為影片整體的“靈魂”,在影片的制作過程中尤為重要。迪士尼的每個動畫角色都經過了潛心刻畫,將想象力與現實完美融合,為動畫電影賦予了生命,也給觀眾呈現了一部又一部的視覺盛宴。此外,動畫角色帶來的不僅是電影的成功,也拉開了整個動畫產業的序幕。從動畫電影到迪士尼樂園,再到附屬產品,動畫角色貫穿著整個鏈條。反觀我國動畫電影,我國具有淵源的文化傳統及現代化的技術,其動畫電影並不缺乏好的題材和優秀的技術,但如何對技術進行感官呈現,同樣需要借助角色的塑造來實現。本文通過對美國迪士尼動畫影業及其角色塑造的研究,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提供經驗與啟示。
注釋:
①劉小林,錢博弘,劉荃.動畫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23.
②肖文津.卡通形象設計[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13.
③許南明,富瀾,崔君衍.電影藝術詞典(修訂版)[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144.
④榮韜.淺談動畫人物形象構成的特征[J].大眾文藝,2013(21):189-190.
⑤孫維朕.動畫角色人物的造型制作分析[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12):368.
基金項目:西北大學2017研究生自主創新項目“理想‘烏托邦’的組構——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角色塑造研究”(編號:YZZ17029)。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文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