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背景下探索性實踐中的電視新聞報道探析
摘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實踐與探索中不斷實現互通互動、優勢互補,逐步邁進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傳統電視媒體在保証其自身原創性、可信度和權威性等無可比擬的優勢之上,在統一策劃、採編、制作、發布中創造性地開拓了全新的新聞生產范式化操作模式。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在新媒體技術平台的助力下,傳統電視媒體“如虎添翼”,合力打造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融合型新聞產品”,進一步實現了從單一媒體向全媒體拓展的目標。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新聞
一、時政報道“微”特色突出,可視化顯著
時政報道歷來是傳統電視媒體報道工作中的核心任務之一,也是履行打造輿論場的關鍵職能所在。隨著新興媒體的日益崛起,4G技術日漸普及,海量信息的傳播速度逐步加快,這一時代背景在潛移默化中革新了觀眾信息接收的習慣及方式。將庄重嚴肅的時政報道變得讓觀眾喜於接收、樂於關注、易於記憶,從而達到優化信息傳遞效率的目的,是電視媒體在進行時政報道時的融合創新著力點,基於此,各類滿足觀眾碎片化觀看需求的新聞“微”產品應運而生。
2017年兩會期間,央視網根據直播內容同步推出兩會特別報道主題,從中又分支出多個“微板塊”,例如“兩會新聞特寫”“請問部長”“部長通道”“兩會經濟事”“行走長安街”等,具體細分化的欄目共同建構起了“兩會”報道的主體構架。為觀眾提供更豐富、微觀、權威的新聞資訊。“兩會經濟事”聚焦2017年全國兩會多場部委發布會、財經熱點、民生話題、經濟提案等,用全媒體視角進行解讀。
可視化新聞以數據信息為核心,通過借力圖文、視頻、動畫、直播、VR、Html5等可視化技術手段,讓嚴肅的時政新聞在新媒體支持下重新煥發全新的活力。“十九大”會議召開期間,央視網特別推出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以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建設性成果為素材,創造性採取“VR+H5”相結合的線上方式呈現。H5便利健全的操作化體系讓觀眾可視化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體驗了一把隨心所欲的上帝視角。網頁界面還創造性地開創了網友獻花和留言專區,這一主題性成果展覽的獻花人數達到上億人次,共有1609089位網友參與了互動留言。
四川電視台新聞客戶端“四川觀察”在十九大召開前夕特別推出了原創Rap串燒歌曲《總書記說四川話 你聽過嗎?》,以18位四川百姓向總書記報告為切入點,從側面將十八大召開五年來四川在災后重建、脫貧攻堅、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諸多方面取得的成就濃縮在3分鐘的視頻短片中,節奏輕快富有活力,內容親民不乏真實感,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總閱讀量突破了百萬,新鮮且充滿誠意的報道在全國黨媒十九大融合報道精品展示活動中贏得了“評委特別推薦作品獎”。
二、著力用戶體驗,直播技術輕車駕熟
隨著視頻、動畫、VR/AR、直播等新媒體技術日漸成熟,傳播技術的變革引領著電視新聞產業向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邁進。數據庫、4G傳輸、流媒體傳輸、移動傳播等渠道互聯互通的融合結果使電視新聞生產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大幅度提升了輸出傳播效率,“新聞直播”逐漸成為媒體行業的風口。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的交互性促使電視新聞將“用戶思維”納入自身的功能服務體系之中,踐行“以用戶為中心”的群眾路線,注重用戶“虛擬參與”的觀感體驗和互動需求。
2017年9月3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財經頻道、中文國際頻道等報道團隊緊密協作,直播報道了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習近平主席會見中外記者等多場重大活動盛況。“央視新聞”客戶端持續推進48小時大直播,全平台同步會議相關重要活動,官方微博多個微話題同步發布助力,第一時間對議題進行深度解讀。一系列報道的鋪排造勢在設置議題的過程中,也讓觀眾對此次峰會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截止到9月6日12時,該話題“央視新聞”新媒體累計觸達用戶1.3億,累計觀看人次7000萬,圓滿地完成了宣傳報道任務。
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朱日和閱兵儀式現場,最大限度進行優化升級的航拍直升機等直播設備讓觀眾不僅僅“親臨”現場,更可以從“空中俯瞰”“乘坐坦克”“地面仰視”“魚眼鏡頭”等多角度觀看閱兵儀式,在實時音響效果的配合下,此次閱兵的“軍味”“野味”和“實戰”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氣勢磅礡、震撼人心,充分體現了我國軍隊建設的偉大成就。閱兵活動現場通過直播鏡頭用視覺化的符號放大呈現,通過儀式感讓觀眾關注國防、了解國防、關注軍隊、關注解放軍的成長。在此次直播過程中,獲得轉發量156917次,點贊386951次,形成了現象級傳播效果。
三、平台建設持續發力,助推國際傳播
良好的國家形象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提升國家國際競爭力的推進器。2017年互聯網信息飛速發展,新媒體技術的革新使全球的傳播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遷。新聞生產和傳播中堅持“內容為王”,更好地體現中國特色、展現中國態度、建構中國形象,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佔得優勢地位,是電視媒體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如何建立鮮明的中國視角、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電視新聞媒體在勇於實踐和敢於創新的道路上奮勇向前,並取得了成就性突破。2016年12月31日,由中國中央電視台幾經籌備的新國際傳播機構——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正式成立。2017年10月CGTN融媒體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改版升級的CGTN客戶端同步上線。雄厚的資金投入、全球招聘的優秀員工以及相對寬鬆的政策為優質的“中國內容”更好地實現全球化傳播提供了最先進的專業平台支持。
央視綜合頻道、新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和新聞客戶端等平台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直播報道,觀看總量超過800萬次。中國國際電視台在《China 24》欄目中推出了“Belt(絲)& Road(路)”特別報道,在全球用戶閱讀量突破1億,總獨立用戶訪問量7172萬次,互動人數155萬次,視頻觀看量1384萬次。
在黨的十九大會議召開期間,作為國家外宣期間媒體的中國國際電視台用覆蓋全球30多億人口的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向全世界報道會議的盛況,通過革新報道形式、深耕評論板塊、強化國際化表達等方式通過新媒體平台發布了一系列傳播效果較佳的新聞報道產品。會議召開期間,《視點》欄目連續推出了5期《十九大圓桌系列》特別節目,深入探討中國經濟改革、從嚴治黨、中國模式等問題﹔國際網絡輿論場先后向50余位中外專家學者約稿,日均發稿10篇,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聯合打造國際化輿論場,觀點鮮明、火力全開,全球閱讀量高達1019萬,總互動量15萬。CGTN各語種新媒體在十九大系列報道中總閱讀量突破3.8億,視頻觀看總量8676萬,總互動量約427萬,推動了社交平台賬號粉絲的大幅增長,多語種粉絲淨增535萬。《2017年第二季度國際新聞媒體調查報告》顯示,CGTV自開播短短一年時間以來脫胎換骨,力壓BBC、CNN等被評選為最中立的國際新聞媒體,它的成長和發展使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顯著提升。①
回顧2017年,我國電視新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宣傳導向、價值取向,圓滿地完成了迎接、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的重要政治任務。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在不斷進行著創新性實踐探索,利用融合平台渠道優化媒體資源整合,使報道的受眾接觸率日漸提升,新興媒體技術在高效操作下為觀眾提供了絕佳的用戶體驗,完善了國家財力、人力、腦力、科技力量的國際化傳播平台建設,助推我國的國際傳播事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我們對未來中國的國際形象充滿信心。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我國的電視新聞將立足於新方位、新坐標、新維度,認清目標所在、責任所在、擔當所在,努力在新時代創造出新氣象,實現新作為。
注釋:
①新聞記者.中國國際電視台開播一年評估報告[EB/OL].搜狐,2018-01-10,http://www.sohu.com/a/215767239_375508.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