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黨報人責任和擔當
|
在結束了四年多的軍旅生涯后,我於1974年3月進入人民日報,先后經歷人民日報印刷廠修配車間、人民日報總編室機要秘書室、人民日報國際部等多個工作崗位。自創刊之日起,人民日報一直與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從上世紀70年代初,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從王府井大街117號,到金台西路二號,我目睹了人民日報是怎樣與中國一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還記得那些拿著小樣和大樣認真編改的老一輩人民日報領導和編輯、記者們緊張工作時的情景﹔我還記得排字房裡師傅們是怎樣穿著圍裙熟練地揀排密密麻麻的鉛字﹔我還記得排版的師傅們是怎樣通過加條、加空拼出了一塊塊整齊的版面﹔我還記得無論是夜班編輯,還是車間拼版師傅,他們的一個工具就是一把尺子,他們的一個基本功是一眼就能看出一篇稿子有多少字,排成幾欄后會有多少行,這項基本功不行的年輕編輯會在師傅面前挨罵的﹔我還記得報紙編好壓出紙樣后,發行部門的老同志日復一日地頂著星星迅即將紙樣送到機場,等待航班將紙樣送到全國各地的印點﹔我還記得當別人還在熟睡的時候,輪印車間的師傅們每日凌晨上班,開始在隆隆的印刷機旁緊張地工作﹔我還記得郵局的工作人員將印好的報紙打捆裝車,一輛輛卡車開出人民日報的大門,奔向各個發送部門﹔我還記得那些每天拿到第一張報紙時人們的表情,當聞著第一縷墨香時,他們的臉上有興奮,有急切,有自豪,有滿足,也有擔心出錯的焦慮。所有這些表情中,都寫滿了使命的光榮與責任的重大。70個春秋,25542期報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今天,鉛字排版,黑白印刷,航寄紙樣早已變成了電子照排,彩色印刷,衛星傳版。人民日報也成為一個擁有眾多子報子刊和新媒體的現代化媒體機構。在所有這些變化的背后,是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宏大歷史背景,是所有老同志和一批又一批后來者不斷進取的努力、奉獻與創新。在所有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中,作為人民日報工作人員的光榮使命與重大責任仍然沒有改變。
2012年2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2012年正值尼克鬆總統訪華和《上海公報》發表40周年。2012年2月14日下午,我以此為由頭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進行了專訪。專訪結束后,我對基辛格搞了個“突然襲擊”,請他為人民日報讀者題詞。基辛格欣然應允,寫下:“致人民日報讀者:我們兩國在過去40年間一直有著良好的關系。讓我們在本世紀今后時期更加鞏固這一關系。”
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為此,我們於當年9月10日再次專訪基辛格。專訪結束后,我再次對基辛格搞了個“突然襲擊”,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筆和紙,請他為人民日報讀者題詞。盡管后面的活動時間壓得很緊,但基辛格聞后還是欣然題詞:“致人民日報讀者:我期待著習主席的訪問將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