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5期

淺析無人機航拍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2】

張丙超,楊蘇麗
2018年06月28日14:1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無人機航拍助推新聞報道理念與實踐的變化

現階段市場上銷售的航拍無人機,無論是消費級還是專業級,其集成化、智能化和專業化水平較高。特別是用於操控無人機飛行的遙控裝置物理按鍵少,操控簡單便捷,可靠性強,攝錄格式符合一般電視新聞制播標准,為電視新聞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一)節省拍攝成本,提高新聞時效

以往電視新聞中的航拍鏡頭主要借助直升機搭載攝像機來拍攝。大多數情況下,新聞單位都是通過租用民用直升機完成航拍任務,租賃、保障費用昂貴,還要編導、攝像和后勤人員多方協作,人力消耗較大。此外,選題策劃和航線申請也需要較高時間成本,如遇突發新聞,極易喪失最佳拍攝時機,時效性不能保障。均價一萬元左右的專業級航拍無人機,對於有著航拍需求的新聞單位來講,性價比較高。飛手具備一定的能力並取得相應資質,一個人、一台車、一架無人機即能快速抵達新聞現場,完成航拍任務,和直升機航拍相比,無人機航拍既能節省大量財力、人力,也能大大提高新聞時效。

(二)高靈活性和強適應性,可代替記者深入新聞現場

無人機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運動能力較強,通過精准的操作,可打破空間限制,滿足日常性的拍攝需求。

專業級航拍無人機大都具有惡劣環境下的作業能力,特別是在進行調查性報道、突發性和災害性報道中展現出了較強的適應性。按照視距內飛行的原則,一般情況下,無人機飛行相對高度可達120米,飛行半徑可達500米,能夠代替記者進入危險的新聞現場拍攝。天津港爆炸發生后,記者通過操控無人機進入爆炸核心區域,拍攝到了大量爆炸現場的新聞視頻和圖片,既保証了自身安全,也高質量完成了拍攝任務,實現了“雙贏”。

(三)提升新聞真實性,為新聞創作提供空間

傳統的電視新聞拍攝技術手段多以地面的推拉搖移為主,平視和仰視視角較多,俯瞰視角較少,畫面具有典型的“平面性”,容易造成觀眾審美疲勞。同時,俯瞰視角的缺失,易造成新聞畫面“立體性”不強,新聞真實性降低。新聞實踐中,飛手可利用無人機從“上帝視角”航行拍攝,彌補了傳統新聞畫面中俯瞰視角缺失的遺憾,可為觀眾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新聞現場,帶來不同平常的視覺沖擊。

此外,在利用無人機進行採訪時,飛手可通過熟練操控無人機的前進、后退、上升、下降來實現傳統攝像機“推拉搖移”的技術效果,也可以實現定點繞飛(刷鍋)、跟隨拍攝、斜線飛行、直線飛行等攝像機不能實現的高難度動作,獲取大量富有美感和視覺沖擊力的鏡頭,編導后期可將其與攝像機拍攝的平面鏡頭充分組合創作。

(四)適應媒體融合趨勢,提升傳播效率

傳統新聞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趨勢愈發明顯,精簡人員,打造媒體矩陣,培養全能型新聞人才,提升新聞傳播效率成為媒體融合的方向。寧夏地區的五家市級新聞媒體中已有銀川市、中衛市和石嘴山市三家傳統新聞媒體完成融合,覆蓋電視、廣播、報紙、網站、新媒體的媒體矩陣逐漸形成,矩陣效應開始顯現。

2016年9月28日,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黃河大橋建成通車,銀川新聞傳媒集團無人機飛手現場拍攝的圖片視頻,分別通過銀川電視台、銀川日報、銀川晚報、銀川新聞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進行了發布,形成了強大的矩陣效應,傳播效率較以往單一媒體發布明顯提高。

(五)促進無人機新聞人才培養

無人機作為一種新型的採訪設備進入新聞實踐,不僅為新聞業務帶來了直接影響,而且對新聞實務研究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部分新聞機構和新聞院校圍繞無人機新聞人才培養已經展開行動。

早在2016年3月,新華網首期無人機新聞航拍培訓班就在武漢舉辦。無人機新聞實踐的深入,不僅引發了學者和業界人士對無人機新聞未來的思考,多所新聞院校更是設立無人機航拍興趣小組,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無人機新聞人才培養問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