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5期

淺析無人機航拍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3】

張丙超,楊蘇麗
2018年06月28日14:1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正確認識無人機航拍存在的問題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航拍新聞的實踐更加深入。一方面,無人機作為一種採訪工具在電視拍攝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另一方面,無人機航拍存在的問題也被充分暴露。

問題之一:社會“黑飛”行為擾亂無人機航拍秩序

無人機的操控涉及法律、電磁、氣象等多方面的知識,僅掌握簡單的開關機和飛行位移是遠不能保証飛行安全與規范的。實際上,因為培訓機構缺乏,培訓費用昂貴,培訓周期漫長等多種原因,大多數飛手並沒有按照規定要求學習培訓,只是在商家的簡單操作指導下便進行飛行實踐,規范飛行意識差,飛行技巧掌握不到位。這些無人機飛手一旦違反無人機飛行管理的相關法規“黑飛”,就會對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

以市面常見的四旋翼航拍無人機為例,其翼片厚度一般不超過3mm,工作狀態下的馬達轉速可達每分鐘可達7000轉,飛行速度可達16.3m/s(58.7km/h)。如果飛手在新聞現場操作不當或者失誤,帶給現場人員人身安全的威脅不可想象。

問題之二:相關管理制度存在“一刀切”

電視是社會公眾服務事業,與一般的個人航拍飛行活動和商業航拍飛行活動不同,電視新聞具有基礎的社會服務性質,行業具有成熟的新聞制作、人才管理和職業倫理規范,運用無人機航拍的專業性和規范性有一定約束和保障。這一點和自發性、追逐利益的,個人的、商業的航拍飛行行為明顯區分。

為適應無人機行業發展的現狀,規范其發展方向,近年來,中國民用航空局有針對性的出台《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從事經營性飛行活動管理辦法(暫行)》《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等一系列規范無人機行業發展的規章和制度,對無人機管理和約束越來越緊,籠統界定經營性飛行活動,沒有將新聞行業的特殊性考慮在內,制度存在明顯的“一刀切”。

新聞主管部門能否積極作為,結合行業實際與民航單位溝通協調,制定出一套符合既符合無人機管理行規又符合電視新聞性質和特點的管理辦法,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之三:無人機航拍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扮演的角色並非完美

隨著實踐的深入,無人機航拍技術在新聞實踐中的缺點愈發明顯,越來越的業界人士逐漸形成共識,無人機航拍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扮演的角色並非完美。

1.採訪形式單一

目前,航拍無人機還沒有解決同期聲收錄的問題,新聞實踐中,無人機往往被用於錄制沒有聲音的“靜片”“默片”畫面,形式較為單一。為增強視聽感受,后期制作中添加音效的現象較為常見,平衡畫面的真實性與聲音的真實性成為新的挑戰。

2.任務完成存在不可預知性

除了軍事管理區、政府機關、機場等無人機法規規定的禁飛區域不能飛行拍攝外,無人機在強磁場、強電場和沒有GPS信號區域,極寒、極熱和雷電雨雪大風天氣,飛行狀態會受到嚴重影響,能否使用無人機採訪取決於新聞發生地的物理環境和天氣狀況,採訪任務能否順利進行的不可預知性加大。

3.連續性不能保障

無人機的續航能力是飽受詬病的缺陷之一。截至目前,沒有哪款民用航拍無人機單次能在空中持續作業三十分鐘以上,對於持續時間較長的新聞活動,很難保持其連續性,大型直播報道中更不能滿足拍攝需求。

問題之四:無人機飛手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行業形象

無人機航拍新興時間較短,新聞行業內並未形成專業、統一的培訓體系,各新聞單位對無人機飛手的培訓投入不盡相同,飛手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的新聞單位無人機飛手“自學成才”,專業技術水平不過關,新聞實踐中也會出現“黑飛”現象。新聞單位的無人機飛手多為職業記者,外出作業時,民眾期望較高,一旦出現差錯,容易引起輿論關注,影響行業形象,對社會其他飛手產生誘導作用。

面對該不該拍和拍什麼的情境問題,無人機飛手的職業修養差距明顯。更有甚者,竟在夜間偷拍女生私生活並在網絡直播,素質低下,影響惡劣,雖不是新聞從業人員,但也應引發新聞行業無人機飛手的警醒。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