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報紙版面創新 用藝術形式豐富新聞表達

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多種新媒體出現的時代,傳統報紙與新媒體之間爭奪眼球的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程度。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些報紙正嘗試用傳統藝術手法呈現新聞,以求吸引受眾,從而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
用書法剪紙等呈現新聞
此前,江西《鷹潭日報》的“臉面”煥然一新。乍看其頭版,就像是一個藝術類專版,刊載的是書法、篆刻、剪紙等作品,而且還是本土名家的作品,並附有作者創作視頻的二維碼,手機一掃立馬播放創作現場。從形式上來看,這似乎在傳播書法、篆刻、剪紙的創作藝術。但是,這些藝術作品攜帶的卻是新聞。究竟是什麼重大新聞值得《鷹潭日報》敢於第一個吃這隻螃蟹?
隨著地方市委作出今后一個時期的總體發展思路,如果按以往的經驗做法,無非就是發一則消息,再加上解讀或來一個全文刊載。用這種傳統的處理方式,報道看上去很熱鬧,但實際傳播效果並不一定好。《鷹潭日報》決定以此時政內容作一次報道形式的創新,簡明而藝術地傳播這個總體發展思路。於是,《鷹潭日報》在頭版嘗試用書法、篆刻、剪紙等形式呈現這一重大時政新聞。這一創新呈現新聞的形式,讓《鷹潭日報》一時洛陽紙貴,鷹潭市民競相傳閱當期的《鷹潭日報》,並被不少市民收藏。
同時,讓受眾在欣賞本土書法、篆刻、剪紙等藝術作品的時候,也有機會記住發展定位、奮斗目標、總體要求等文字表述不多的總體發展思路的主要內容。
為什麼人們對書法、篆刻、剪紙等形式呈現新聞感興趣?因為這種形式本身很新穎,更深層的原因是書法、篆刻、剪紙等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魅力。
用水墨畫展現新聞
從2018年開始,《常德日報》每月推出一期《畫說常德》,主要嘗試用水墨畫等藝術形式呈現新聞。被呈現的新聞是全方位的,可以是人物、事件、工作、風貌等。也就是說,能夠寫成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等的新聞,都可以嘗試用水墨畫的形式來呈現。
《常德日報》為什麼選擇嘗試用水墨畫等藝術形式呈現新聞?一方面,水墨畫是創新新聞呈現形式的一個較為合適的選擇。因為,作為中國畫的一種,水墨畫運用墨的濃淡干濕等變化,形成不同的墨色效果,再現自然的構造,並表現作者的觀念和情感,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另一方面,為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常德日報》現有美術編輯中,便有一位擅長水墨畫。一個很樂意水墨畫的創作,一個正在尋求新聞呈現的新形式,於是兩者一拍即合,便有了由這位美術編輯主持的《畫說常德》的誕生。這是“就地取材”,也是讓人才價值最大化。
從讀者對《畫說常德》的反響來看,嘗試用水墨畫呈現新聞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如《常德日報》2018年年初的《畫說常德》,呈現的是渝廈高鐵修到了常德的新聞。新聞題材重大,涉及國家重點工程。兩個版面的篇幅、現場寫生手繪的多幅水墨畫、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大氣呈現出了渝廈高鐵修到常德的場景。
用漫畫品讀新聞
以故事講歷史,以漫畫說故事,生動寫意的場景、簡明扼要的旁白、畫龍點睛的對話,可以讓受眾輕鬆地跟著漫畫走進所要表達的內容。正因為漫畫的這種獨特作用,不少報紙也在嘗試用漫畫呈現新聞。今年3月2日,《長沙晚報》《常德日報》《張家界日報》等湖南14家市州報,均以兩個版面連版的篇幅在同一天推出《年味湖湘 韻味的美好生活——全省14家市州報記者聯動見証記錄當地特色年俗》的大型報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大型報道中運用了一組漫畫包圍文字,加強表現湖南各地市州的特色年俗。文字、圖片、漫畫等多種形式綜合運用呈現新聞,受到了湖南各市州讀者的好評。
用創意設計傳播新聞
報紙版式設計,是組合與表達的藝術。新媒體的出現,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起來,對新聞呈現的形式越來越挑剔——要求用最短的時間,輕鬆養眼地一目了然獲得新聞信息,這給報紙版式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
近年來,不少報紙在嘗試通過信息設計來傳播重要新聞。如《常德日報》對常德市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就嘗試用了圖表的方法呈現。在兩個版面連版的篇幅裡,以一棵抽象的大樹作為報告解讀的主打視覺圖形,創意性地由樹枝生發出城鎮帶動、鄉村振興、重點工程等重要內容。每一個具體內容,文字介紹簡明,並且都有相應的插圖。對於2017年的主要經濟指標和2018年主要預期目標等關鍵性數字,用了創新的方式表達。版面穩重大氣,圖形、圖表並用,圖文並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