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5期

不只是電影——作為對外傳播符號的華萊塢

陳印昌
2018年08月13日13:43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和產業集群,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電影市場和國產電影的快速發展,整合電影資源,打造統一的電影符號,加強電影對外傳播功能已勢在必行。華萊塢作為一個系統的、整體的符號,是對“華人、華語、華事、華史、華地”電影的第一次凝練。作為一個對外傳播符號,華萊塢對“講好中國故事”意義重大。豐富華萊塢的對外傳播符號內涵,發揮其對外傳播符號價值,逐漸形成具有強大生命力、影響力的世界電影帝國,進而推動建設一個新形態的電影對外傳播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華萊塢﹔對外傳播﹔符號

一、引言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01.01億元。[1]伴隨著繁榮的市場,電影研究日益興起,研究領域也逐漸豐富。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在此種情形下,華萊塢對外傳播的內在需求——隻有在跨國和跨文化交流中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存在、特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對外傳播的外在需求——作為一種中國形象、中國符號的存在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二者有了高度的契合和共生的土壤。這也是本文嘗試將華萊塢作為中國對外傳播符號進行分析的初衷。

二、作為對外傳播符號的華萊塢

無論是美國學者皮爾斯還是莫裡斯都認為符號是能夠傳遞某種信息的事物,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即被納入符號學和傳播符號學的范疇。20世紀90年代,電影符號學獨立出來,將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符號系統和表意現象作為研究對象。電影作為一種媒介的存在,勢必與符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電影創作過程中符號的合理科學恰當運用不僅能美化、優化影片的質量,更有利於電影內在價值和魅力的展現與傳播。同時,電影在符號范疇內的研究也越來越豐富,其中作為傳播符號的電影成為文化交融語境中備受關注的視點:電影如何承擔對外傳播功能?電影如何影響對外傳播?如何從符號學的角度理解華萊塢?這些都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華萊塢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原創性概念和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浙學大學邵培仁教授認為:“華萊塢乃華人、華語、華事、華史、華地之‘五華’電影也,即它以華人為電影生產的主體,以華語為基本的電影語言,以華事為主要的電影題材,以華史為重要的電影資源,以華地(包括中國大陸和台港澳地區)為電影的生產空間和生成環境。”[3]目前,華萊塢的發展呈現出蓬勃之勢,並且難能可貴的是,其發展路徑具備了理論和產業的雙重快速發展態勢。

從傳播符號的角度來看,華萊塢可以並且應當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的一個有效符號。

(一)華萊塢作為對外傳播符號的理論屬性

知名傳播學者祝建華建議傳播學研究者應該經常對照理論科學性的七項標准:內在一致性、解釋力、預測力、可被証偽性、簡潔性、啟發性、組織力。[4]不管處於哪種視角,理論的巨大作用是無法回避的。華萊塢的發展基本上呈現了“概念—胚胎—思想—理論”的發展邏輯。華萊塢不是對“萊塢”的簡單重復,也不是對二者牽強附會的組合﹔不是對華人電影的歷史回顧,也不是簡單的抽象。邵培仁教授對華萊塢的界定中包含著華萊塢既是物質層面上的具體性的空間——“地方和電影媒介”電影產業,也是精神層面上的抽象性的符號——“歷史”文化和願景。應該說,這種定義和闡釋,既突破了過去華語電影研究的語言束縛,也打破了以往中國電影研究的地域局限,從而可以在中華五千多年歷史文化和世界華語電影的基礎上整合力量集中資源開辟更加廣闊的未來。[5]

可以看出,從功能上說,華萊塢具備了描述——它以華人為電影生產的主體,以華語為基本的電影語言,以華事為主要的電影題材,以華史為重要的電影資源,以華地為電影的生產空間和生成環境。

華萊塢經歷了諸多學者和從業者的思考、聚集、萌芽和升華,並將電影置身於一個更為宏觀、更具時代特征和發展空間的維度。作為概念的“華萊塢”,不僅從語用學上豐富了電影作為符號的存在,更從內容、文化、產業等方面突破了舊有電影理論的局限。

華萊塢是一個新的思維、新的認識、新的見解,既是物質層面上的具體性的空間——“地方和電影媒介”電影產業,也是精神層面上的抽象性的符號——“歷史”文化和願景﹔華萊塢是一個立意人類文化、放眼全球影視產業、立足中華文化基石、凸顯時代特征、蘊含未來願景的創新概念。

華萊塢“界定”的不斷豐富發展和傳播,可以拓展、引導影視學界、傳播學界等相關領域將研究的眼光放得更長遠、視野擴展得更開闊,形成全球性電影生產、研究、傳播領域。“如果說,華萊塢電影產業的發展繁榮是對大中華地區整體力量崛起的自然回應,那麼華萊塢電影理論研究也必須對華萊塢電影產業的歷史、現狀和趨勢給出自己的答案和闡述﹔同時在全球性電影競爭的格局中,開拓和擴展人們認識和理解華萊塢電影與世界文化間互動互助、共進共演的路徑與視野。”[6]

(二)華萊塢作為對外傳播符號的功能屬性

華萊塢作為一個新的概念,其功能和價值是不斷發展的,核心在於對人們審美、文化、精神以及經濟需要的滿足。在華萊塢眾多的功能中,其本土意識和責任意識是尤為需要關注的。

華萊塢是歷史的產物,源於中國文化自信的覺醒和增強,源於“中國學派”的形成和“中國話語體系”的發展。首先,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文化自信提供了現實基礎。發展帶來對本土文化、文明的自覺審視和探索。電影產業也是如此,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票房,國內電影產業、市場日趨成熟。其次,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再發現”。文化多元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主要特征,文化作為“世界范圍內的社會關系的強化”[7]突破了時空的局限,文化和族群間的交往互動日趨頻繁。華萊塢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文化元素,其基因隻能是中國文化,其中凝結的是中國文化的集體記憶、精神內核、時代發展和未來趨向。這些都凸顯出華萊塢的本土化屬性,而這種屬性又促進了華萊塢的發展和與世界的對話。

(三)華萊塢作為對外傳播符號的產業屬性

華萊塢既是理論也是產業。電影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發展的規律性和關聯性。當前,全球電影產業格局隨著經濟格局的變化也面臨重大深遠變革——好萊塢一家獨大的格局面臨挑戰並必然終結,多元的電影格局已蓬勃發展。就電影生產而言,分布的廣泛性、類型的多元化都削弱了好萊塢的中心地位。同時,電影生產的全球化和分工精細化更是不斷沖擊著好萊塢的地位,人才流動、資本多元、技術創新發展等方面都出現了新的動向。不僅是中國,英、澳、加、新等國無不在爭奪好萊塢資源。

對於華萊塢而言,正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一方面中國的全面發展為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發展基礎和支撐。另一方面,國內市場、觀眾產業的不斷成熟,也對電影產業提出了要求,成為電影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華萊塢作為一個整體符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在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產業中,統一、整體性符號的缺失顯得尤為重要——一邊是如火如荼的市場,一邊是尚顯稚嫩的產業符號願景。應該說,華萊塢作為整體標志性符號,不僅順應了這種產業需求,更代表著電影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

(四)華萊塢作為對外傳播符號的符號屬性

按照皮爾斯的界定“一個符號,或者說象征是某人用來從某一方面或關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種東西”[8]。概而言之,其中包含三個要素:符號—本體、符號—對象、符號—解釋。從傳播符號的角度審視華萊塢,我們需要審視以下幾個問題:

1.華萊塢與“五華”電影的關聯

如前所述,與華萊塢關聯的對象就是以華人為電影生產的主體,以華語為基本的電影語言,以華事為主要的電影題材,以華史為重要的電影生產空間和生成環境。[9]也就是說,華萊塢既是具象的、具有時空觀的電影產業,又是抽象的,這種關聯銜接了“華”電影的主體和客體、歷史和空間,這種關聯是具體、直接和現實的,而非無中生有的牽強附會。

2.華萊塢是“五華”電影的再現

華萊塢既是對“五華”電影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更是凝結了中國元素的一個文化符號,也是一個展示中國形象的標志和中國電影工業的凝練,是華影的一種記憶和景象願景。

3.華萊塢決定“五華”電影的解釋

華萊塢既然是對“五華”電影的整體描述和概括,就可以對其中的任何歷史階段、種類、形象、內容、產業等進行解釋。這種解釋還可以在每一個解釋主體甚至是產業主體的主觀意識中構建多元的對應符號,如人物、歷史、地理、類型等,正是這種多元的派生符號使得華萊塢符號的內涵和維度不斷得到豐富發展。

4.華萊塢符號、對象以及解釋項三者關系並賦予其意義

華萊塢作為統一性的符號存在,產業的發展變革、學術界的深度討論、對外傳播中的不斷豐富延展,這些都是對其的解讀和建構,而這種建構恰恰是完成作為符號的華萊塢再現的實現。

近年來,中國正大力促進對外傳播的創新發展,“中國學派”“中國方案”“話語權”等越來越受重視。一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增強,為對外傳播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基礎﹔二是對外傳播建設的有效推進,使得對外傳播工作格局不斷健全、手段不斷豐富。但是,在對外傳播格局中,中國的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傳統文化國際化、國家形象建構、對外傳播戰略完善等都還不盡如人意,甚至面臨“有理說不出”等諸多不利現象,國家實力與國家形象、傳播願景與現實存在脫節現象。一個非常重要的掣肘就是對外傳播符號的不足。華萊塢的誕生應該說恰逢其時。

三、夢想照進現實:華萊塢的對外傳播之路

華萊塢的研究和發展已經漸成規模。作為願景的華萊塢必然以理論建構為基礎、產業發展為主線、文化自信為使命、人才培養為優先、對外傳播為抓手,逐漸形成具有強大生命力、影響力的世界電影帝國,進而推動建設一個新形態的電影對外傳播格局。

華萊塢如何才能實現世界夢?這不僅需要華萊塢自身建設和發展的不斷拓展,還需要主動謀劃、頂層設計,需要優化其對外傳播的路徑。我們認為,作為中國文化符號,華萊塢的發展和對外傳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

一是華萊塢的自我發展。首先是產業化的發展。應該大膽設想、科學論証、積極實施電影產業園區發展模式。華萊塢應該積極嘗試影視基地或電影產業園模式,尤其是集中化運作應該先行先試,逐漸形成獨有模式,進而形成獨有的產業形態和文化景觀。其次是整合建構完善的電影產業鏈,不斷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要善於借力發展、融合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互聯網”、文化產業等相結合。再次要注重區域間的功能化,先從局部做起,注重全國布局和國家影視產業規劃的相互協調,最終形成華萊塢的內在穩固結構和外在高效傳播結構。

二是華萊塢對外傳播的創新。華萊塢的發展有著無可比擬的機遇優勢:一是華萊塢有著快速發展的經濟基礎﹔二是擁有能夠改變電影格局、文化復興和對外傳播的巨大動力﹔三是有著更為可觀的觀眾人群和產業政策優勢。大力推動華萊塢的對外傳播已經具備良好條件。“現在華萊塢電影有自己的資源優勢、發展目標、前進路線,關鍵是如何從特定的坐標和方位出發,依椐行動路線一步步向目標邁進”[10]。

(一)完善符號——凝練塑造完整的華萊塢對外傳播符號形象

華萊塢作為一個符號,不僅僅屬於電影,更是歷史、文化的代言人﹔華萊塢不僅在華人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因其開放性、包容性、共享性和發展性而被視為文化旗幟。我們可以憧憬這樣的場景:百年以來的華人電影將第一次貫穿歷史長河,碎片的歷史將完整展現﹔為數眾多的華人向心而奔,分散化的群體將聚集,文化認同、身份認同、產業認同、價值認同將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這些都是華萊塢對外傳播符號化的生動體現。應該說,華萊塢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已經逐漸被釋放,作為一個整體概念的合力已然開始顯現,極有可能形成下一個全球性的標志性電影符號,也必將迎來全球電影業話語權的深刻變革。

華萊塢也存在兩個發展趨向,即內向的自我完善和外向的交流。一是作為對外傳播符號的華萊塢,其概念和外延不斷明確清晰,如如何面對不同的語言政治、認同政治、資金結構、文化表述、觀眾與市場的分布等問題﹔二是對外傳播符號的外在特征日趨完善,識別度和認同度不斷增加。

(二)傳播符號——融合傳播提升華萊塢符號傳播度

華萊塢的世界夢還有相當長的道路要走,就符號傳播的角度而言,仍需要“苦練內功、善於表現”。華萊塢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符號,具有極強的社會性、實踐性,其發展和傳播符合符號融合理論的范疇,並借此拓展傳播路徑、提高傳播效能、實現理論反思。對應融合符號理論,華萊塢可以被詮釋為:“物質的現實——電影、社會的現實——文化精神、符號的現實——華萊塢概念,這是世界的三種現實。”其中符號的現實是如何實現的尤為重要,核心是“幻想”和“分享”:對於“非華”受眾而言,到底什麼是華萊塢?華萊塢與“×萊塢”的異同在哪裡?華萊塢將帶給我們什麼?應該說幻想和分享正是符號現實的來源。“幻想和分享的實現就是在華萊塢的對外傳播中實現的”[11]。

物質的現實實現后,華萊塢的傳播就呼之欲出。通過物質的現實,界定對外傳播的內涵和信息﹔根據內容轉化為符合傳播特點的符號體系——科學構建符合華萊塢現實、易於傳播、易被接受的符號。通過不斷解讀、產業化、學者傳播等方式使得受眾將對華萊塢的“幻想”變為高度認可的“符號”,並能夠得到解釋。

(三)彎道超車——以產業化實現華萊塢的跨越式發展

新事物的發展必然經歷漫長過程,華萊塢在發展初期還要界定好與“×萊塢”的關系,其中“華萊塢不要嫉妒好萊塢,而要以好萊塢為參照的想象,敬重好萊塢、學習好萊塢”[12]。華萊塢要實現超越,達到共同願景中的“理想國”,產業超越是一個優選路徑。一是華萊塢已有的百年產業祭奠﹔二是近年來國家對電影產業的大力支持﹔三是在文明對話中,產業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最容易被接受和認同的。

實現產業化彎道超車需要華萊塢協調統籌推進,形成合力。一要堅持文化自信和質量第一。華萊塢根植於中華文化的傳統和歷史,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生命力,是對中華文化的喚醒、發揚和創新。百年華影發展史又為華萊塢的發展傳播提供了產業、經濟、人才和商業支撐。華萊塢要堅持文化自信和質量至上原則,不斷挖掘中華文化精髓,借助現代高效藝術手法,通過技術、故事、市場等創新,提高電影質量和競爭力,實現華萊塢突破。

二要堅持受眾關切和文化和諧。“一般來說,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障礙、文化障礙、習俗障礙、價值觀障礙、審美障礙等,均會導致‘文化折扣’,這也成為華萊塢電影‘走出去’必然會碰到的一道坎。”[13]文化和諧是電影融合傳播的最高境界。華萊塢在對外傳播交流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中華文化“和合共生”的精髓,尊重他者文化和文化差異。在表達中華文化的過程中,獲得情感共鳴,孕育文化共同體,促進文化間的交融和共同發展,進而突破“文化折扣”圈囿,更好地把華萊塢廣泛傳播。

三要持續不斷完善產業體系。電影產業在國家經濟、文化、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了多項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文件,2016年更是頒布了《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此種情況下,華萊塢要抓緊完善產業鏈建設。無論是電影生產、制作、劇本、人才、園區、基地,還是院線、頻道、市場開發等都有著巨大的潛在價值和空間。尤其是電影與文化、經濟、技術等的有機對接,目前我們還處於追趕階段,應該不斷加強傳播力建設。

華萊塢要想走出去,還需要主動發聲、善於發聲。《電影產業促進法》強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互辦電影節展、合作拍攝影片、選送優質國產影片參加境外的電影節(展)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擴大中國電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電影大國的國際地位。國家應該以多種方式對“走出去”的優秀電影的外語譯制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門也應充分利用各自的對外交流渠道和資源,積極推廣優秀國產影片。同時,鼓勵多主體、多形式的境外推廣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利用社會上的活躍資源,為國產電影的境外推廣發揮積極作用。[14]

[本文為國家博士后基金第59期面上資助項目“跨文化視野下‘陽明學’海外傳播路徑研究”(2016M59197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2017年全國電影票房增至559億元[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1/02/c_1122195091.htm.

[2]尊重傳播規律 講好中國故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03-25.

[3]2015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年會在華師舉行[EB/OL].http://news.cnhubei.com/xw/wh/201510/t3434467.shtml.

[4]祝建華.精確化、理論化、本土化:20年受眾研究心得談[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4).

[5]邵培仁.華萊塢電影理論:多學科的立體研究視維[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15.

[6]邵培仁.華萊塢電影研究的新視界:《華萊塢電影研究叢書》總序[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15(31).

[7]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M].田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32.

[8]Peirce,C.S.The Essential Peirce(Vol.2)[C],Edited 來源:《新聞愛好者》by Houser,Nathan&ChristianJ.W.Kloesel.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92.

[9]邵培仁.華萊塢電影研究的新視界:《華萊塢電影研究叢書》總序[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15(31).

[10]邵培仁.中國夢:作為世界電影的華萊塢[J].東南傳播,2015(7).

[11]邵培仁.中國夢:作為世界電影的華萊塢[J].東南傳播,2015(7).

[12]邵培仁.華萊塢的想象與期待[J].中國傳媒報告,2013(4).

[13]高凱.電影的雙向旅行:中國電影對外傳播路徑的若干思考[J].中國傳媒報告,2015(2).

[14]電影產業促進法[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108/c1001-28842894.html.

(作者為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華萊塢電影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博士后)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