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黨報的發力點與著力點
新時代,黨報要有新作為:進一步發揮議程設置功能,強化黨報話語權﹔進一步建設好輿論陣地,打造“聯系線上線下”“面向國外受眾”的傳播矩陣﹔進一步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①新時代,新媒體強勢崛起,媒介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黨報應該有哪些新作為呢?
進一步發揮議程設置功能
議程設置(Agenda-setting)是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之一。1922年,李普曼(Lippmann)在專著《輿論學》(Public Opinion)中提出:個人對現實的了解相當有限,他們嚴重依賴大眾傳媒。②1972年,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McCombs)和肖(Shaw)在《輿論季刊》(Public Opinion Quarterly)發表了他們對議程設置理論的主要觀點:大眾傳媒愈是突出某命題或事件,公眾愈是注意該命題或事件。③
傳媒不能決定讀者想什麼,卻能決定讀者看什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讀者重點關注什麼,這就是議程設置的傳播效果。十九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我們要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④黨報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無疑是完成這一使命的主心骨。新時期,黨報應該圍繞哪些方面設置議程呢?
圍繞黨政大事設置議程
人類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口的數量、每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⑤作為黨報受眾的固定群體,他們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關注的內容也是有限的,一旦他們更多地關注其他內容,那麼他們對黨政大事的關注便會減少。加強對黨政大事的宣傳報道,是黨報的使命,尤其是在中國進入了新時代的今天,黨報應該進一步加強對黨政大事的宣傳,以引導受眾的政治意識,增強受眾的政治參與感。因此,黨報應該圍繞黨政大事設置議程,要確保對黨政大事的報道數量足夠多,報道篇幅足夠大,版面位置足夠顯要,突出黨政大事,形成規模效應,讓受眾意識到黨政大事的重要性,進而選擇關注。
每年3月的兩會無疑是國家大事,更是黨政大事。人民日報作為我國第一大黨報,在每年的兩會召開期間大幅增加關於兩會的報道,很好地設置了議程,讓讀者更加明白兩會的重要性,從而增加關注度。
2000∼2018年這19年間,人民日報在兩會期間的報道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從2012年之后,報道數量呈直線上升態勢,尤其是2017∼2018年間,報道數量增幅最大。2018年,人民日報關於兩會的報道數量由2017年的581篇增加到824篇,多了243篇。
扶貧工作是我國黨政大事。十九大召開以來,人民日報圍繞扶貧、脫貧工作做了大量報道和評論。11月23日,人民日報社“扶貧在線”客戶端上線。這說明,在新時代,作為中國最大黨報的人民日報緊緊圍繞黨政大事設置議程,讓讀者明白黨政大事的重要性,進而引起關注。
圍繞輿論熱點設置議程
黨報要想主導意識形態、掌握話語權,必須主動發聲,圍繞輿論熱點設置議程。
如今,自媒體多如牛毛,人人都有麥克風。傳播心理學“首發效應”理論認為,首發信息具有先導性和穩定性,受眾第一印象很難改變。一旦引發社會輿論事件,受眾的觀點和情緒容易被最先發聲的媒體引導。如果讓不懷好意的傳播者搶佔輿論先機,后果將不堪設想。作為代表黨和人民發聲、傳播社會正能量的權威媒體,黨報應該敢於發聲、主動發聲、搶先發聲。
2017年,“11·18”北京重大火災事故發生后,北京市迅速在全城開展火災隱患排查工作。幾乎是在排查工作開展的同時,網絡上爆發了“北京驅逐低端人口”的輿論。隨后北京市安委會對此做出了回應,但輿論風波不減反增。11月29日,北京日報在頭版、要聞版共刊發了6篇相關報道,對此次排查工作進行說明和澄清,積極回應了輿論熱點,很好地設置了議程,輿論由此逐漸平息。
圍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設置議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⑥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要正視矛盾,進而解決矛盾。要讓全國人民正確認識新時代的新矛盾,需要黨報圍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做好相應的議程設置工作。
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0日第8版的主題是《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22日第4版刊登《代表專家熱議“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讓發展更平衡更充分》,深刻剖析了中國社會新的主要矛盾。另外,十九大召開以來,人民日報關於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報道明顯增多了,如《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23日第2版)、《教育如何優先發展(民生三問·為了人民美好生活)》(27日第8版)、《讓農家孩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27日第8版)等。
人民日報圍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設置議程,讓讀者不僅意識到時代的變化,並且能實實在在看到黨和政府正在積極努力地解決問題。
進一步建設好輿論陣地
新時代黨報要想建設好輿論陣地,僅僅依靠傳統報紙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過去的幾年裡,黨報陸續地完成了媒體轉型,進行了媒體融合,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媒體。新時代,黨報要進一步建設好輿論陣地,需要守住新媒體陣地、用好國外陣地、打造傳播矩陣。
建設好新媒體陣地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帶有一些先天性優勢,如傳播及時、傳播范圍廣、與受眾互動度高、反饋性強、成本低廉等。正是因為這些優勢,受眾紛紛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閱讀方式也從紙質媒介轉向了電子媒介,這一度導致了傳統媒體的一片蕭條。而如今,傳統媒體經過一番沖擊后紛紛轉型升級,各大黨報也都順勢學習和引進新技術,發展出了自己的新媒體,“兩微一端”已成為許多黨報的標准配置。
黨報要在現有的新媒體平台上不斷創新傳播形式,同時運用新穎的表達方式和明快的話語形態,及時抓取用戶的注意力。新時代,黨報要堅定地維護自身的權威性和品牌度,在佔據傳統陣地的同時更進一步發展和利用好新媒體,及時佔領新媒體陣地,傳播深度、權威信息,使二者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建設好連接線上線下的傳播矩陣
打造傳播矩陣要求黨報不僅要勤於運用新媒體,更要善於運用新媒體,用好新媒體。當熱點事件發生后,黨報要綜合運用各種新媒體手段,全媒體立體發聲,盡快還原事情真相,並及時將輿論引導到理性軌道上來。
打造傳播矩陣的前提是豐富新媒體形式。和近些年所有傳統媒體轉型路徑一樣,人民日報不僅擁有自己的官方新聞網——人民網,還推出了法人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2014年6月,人民日報客戶端正式上線,3年后下載量超過2億。截至2018年5月31日,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粉絲量超過5748萬。在微信公眾號方面,“人民日報”每天推送的文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新聞消息,也有新聞評論,還有深度的哲理文章,大多數閱讀量都達10萬+。值得一提的是,其公眾號裡還設置了微信小程序,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直接向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黨政領導提問,頗受用戶歡迎。
建設好面向國外受眾的輿論陣地
20世紀60年代,麥克盧漢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信息的傳播已經沒有國界,全球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⑦黨報要建設好輿論陣地,不僅要用好國內資源,更要用好國外陣地,將新時代的“中國之聲”傳播出去。國外陣地就像是一座座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不僅為國人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更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
人民日報於1985年開辟了海外版,並建立了海外網。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上線,定位於“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是中國黨報為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又一次創新。人民日報還將觸角延伸到了國外的社交平台,擁有了自己的Facebook和Twitter賬號。2015年6月,人民日報在Facebook粉絲數高達460萬,僅次於《紐約時報》。
進一步提升新聞輿論“四力”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⑧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孫瑞祥在“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十四屆(2017)年會上主張:“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是衡量主流媒體社會功能與作用的一把尺子。”⑨新時代的黨報需要不斷提升“四力”,尤其是地方黨報更要迎頭趕上。
進一步提升傳播力
傳播力,即實現有效傳播的能力和效力,是傳播者和受眾對信息進行有效編碼和解碼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媒體傳播范圍的廣度和傳播內容的深度。⑩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進行媒體融合和精准推送只是手段,提高傳播力才是目的。這就要求黨報在利用先進技術、創新傳播形式的同時,更要注重提高傳播內容的質量。傳播手段要創新,要加強融合傳播,構建新型的媒體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同時傳播內容要接地氣,要有可讀性和接近性,增強語言的親和力,理論觀點要新鮮、前沿,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將編碼工作做好,以利於受眾順利解碼。總之,新時代的黨報不僅要把傳播內容及時、精准地送到受眾手中,並要讓他們有興趣點擊或者翻閱,進而形成互動或者促進傳播內容的二次甚至多次傳播。
進一步提升引導力
引導力,即傳播者引領受眾把握正確方向和糾正輿論偏差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媒體引導受眾意見、態度和傾向的能力。在網絡環境裡,負面輿情一旦爆發,極易引起不良的社會反響,此時,黨報的引導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新時代的黨報不僅有義務去引導輿論導向,讓事件回歸真實、受眾回歸理性,而且有責任凝聚社會共識、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新時代中國的新聲音。
進一步提升影響力
影響力,即新聞媒體所傳播的內容在社會輿論界引起關注、反響和共鳴的一種能力。黨報的影響力主要表現為使受眾認可並接受傳播內容的觀點,進而改變他們原有的認知或行為。黨報要想提升影響力,必須堅持以新聞立報、內容立業、評論立威,在內容上有所作為,經常性地發表評論文章,在復雜的輿論場上展現影響力。同時,黨報還要加強媒體聯動,既要加強與新興媒體、社交媒體的聯動,更要加強與國外媒體的聯動。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需要黨報在社會輿論界營造新時代的氛圍,讓廣大受眾深刻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的新氣息。
進一步提升公信力
公信力指的是媒體長期以來所形成並不斷累積的、贏得廣大受眾普遍認可和信任的程度或能力。公信力是媒體可貴的資源,黨報工作人員要避免傷害黨報公信力,同時還要加強形象危機公關管理以維護自身公信力品牌。黨報要充分利用好自身權威性這一特點,同時,對傳播的新聞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在保持權威性的同時維護提升黨報的公信力。
黨報的“四力”一脈相承,相互促進,根植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又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和發展。新時代,黨報的首要任務是讓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履行社會職責,堅守輿論陣地。做好議程設置工作,進一步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是新時代黨報的發力點也是著力點,更是黨報完成首要任務、在新時代有新作為的必要舉措。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黨報在媒介新格局中的角色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王衛明系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程飛系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
注釋 :
①④⑥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9日第2版。
②李普曼著,閆克文譯:《公眾輿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頁。
③麥庫姆斯著,郭鎮之等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
⑤詹姆斯·韋伯斯特著,郭石磊譯:《注意力市場 如何吸引數字時代的受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頁。
⑦麥克盧漢著,何道寬譯:《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479∼480頁。
⑧杜尚澤:《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第1版。
⑨⑩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新時代提升黨報“四力”的意義與方法研究——“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十四屆(2017)年會綜述》,《中國記者》2018年第2期。
柳斌杰:《新時代黨報要有新作為》,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12月19日第4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