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標題黨”的傳播成因【2】
2.轉發者。自從進入互聯網時代,稀缺的注意力資源與豐富的傳播資源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信息傳播活動的一個主要矛盾,同時也突出了時間成本的重要性。同時,信息的注意力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即信息出現在互聯網的哪一個空間以及如何出現,將成為能否被受眾注意、接觸、轉發、互動的關鍵。於是對於微信公眾平台內容來說,標題的吸引力是受者及轉發者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注意的直接因素﹝1﹞。
首先,轉發者的從眾與群體認同心理促使了跟風轉發的行為。同時“沉默的螺旋”也在這種情況下被強化。微信好友基本是現實中的熟人關系延伸至微信,從眾與群體認同心理便從線下社交轉移到了線上社交。經濟學家默第庫蘭的“知識偽化”理論也認為人們會在公開言論中錯誤地表達自己的實際認知,即在大眾言論面前偽化自己的既有知識,或壓制他們的懷疑。受眾通過這些行為降低自己在群體中的不一致性,以消除認知失調的不安感。公眾號“標題黨”在這樣的受眾環境下,更容易被信任、轉發和傳播﹝2﹞。
其次,自身媒介素養的缺失。互聯網用戶的平均學歷以及對信息的辨別能力都整體偏低,受眾通常很容易被具引誘性的字眼所吸引,如帶有“黃色”色彩的新聞傳播效果總是很顯著。
3.傳播者的信息交互。發布者與轉發者之間、轉發者與下一級接收者之間都存在著反饋關系,雙方的相互傳播與反饋能夠影響“標題黨”的內容及形式特征,如傳者會根據受眾的類型創造不同的標題:面對年輕人,則更多選擇八卦、娛樂、休閑類的元素﹔面對中年人則多加入有關社會事件、養生等元素,以博取更多的點擊量。
(二)內容方面
1.標題功能的改變。(1)標題功能受到弱化和異化。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微信平台擁有后台監視功能,發布者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每一條標題的點擊量,並且可以通過改變標題實時觀測到用戶的閱讀行為,並精確統計用戶點擊標題的次數。於是催生了運營者隻關注標題點擊量的心理。因此標題從之前對內容進行概括總結兼具吸引讀者的功能,弱化為僅僅引導用戶打開鏈接,甚至異化為引導用戶進行消費等行為﹝3﹞。(2)標題與正文分離。與傳統媒體的標題與正文共處同一版面的形式不同,公眾號文章的標題與正文內容完全分離,處於兩個不同界面,如果不點擊標題進入鏈接,就完全無法看到正文部分。也正是這一特性決定了標題在微信平台中的重要地位。
2.公眾號標題借助圖片的特性: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更易創造吸睛點。現代人逐漸進入了一個“讀圖時代”,圖片在各大媒體上逐漸佔據了主導位置,新奇且具有沖擊力的圖片成為吸引讀者注意力的賣點。公眾號的文章在傳播過程中大多以標題配圖片的超鏈接形式呈現,配圖同時承擔了一部分標題的功能,因此有些“標題黨”會在圖片的選擇上“做手腳”。“標題黨”選擇的圖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畫面沖擊力強、女性形象成為低俗的代名詞、選取當下有話題度的圖片﹝4﹞。“標題黨”通過圖片“先發制人”吸引讀者,相比於文字來說更加形象具體,暗示性更強。
(三)渠道方面
基於自媒體平台的自身特性,整個互聯網空間的信息傳播機制已經發生了改變,信息的接收已經變為用戶主動。在微信環境中,又由於特殊的強關系鏈、強互動性與強誘發性等特性的推動下,加劇了用戶對“標題黨”的主動選擇與傳播。
1.強關系鏈。微信平台中的傳播,大多基於互相認識的人們之間,往往是認識的朋友、同學、家人、同事等。於是微信空間社交模式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相互之間的觀念、行為和對事件的看法會趨於一致,使得社交圈內“標題黨”內容對人們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2.強互動性。互聯網傳播不受時空限制,人們可以在任何條件下進行交流,互動性也就成為了其重要特性,微信平台也同樣。“標題黨”信息的分享能夠加強人與人間的互動。包括微信好友之間的相互轉發交流形成互動性,以及公眾號和用戶之間形成互動性等。人們能夠通過分享信息來參與到共同的話題中並獲得情感上的支持。
3.強誘發性。互聯網的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絡虛擬組織中獲得身份歸屬。這樣的網絡群體組織可以很快速、方便地傳遞信息、交流情感,進而形成虛擬組織特有的文化符號,集合為網絡社群。公眾號與關注者之間就存在這樣的關系與影響,關注者往往對公眾號發布的文章或“標題黨”內容深信不疑,並且會轉發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給其他好友,在觀念和行為趨同的作用下,極易誘發群體集合行為,甚至會帶動網絡謠言的傳播。
三、結語
現在微信已經是一個基礎功能齊全的自媒體與社交平台,再加上平台定期的更新與升級,它在同類的自媒體平台中已經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但平台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的同時內容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在傳播過程中各方角色的影響下,“標題黨”也變成了微信平台的棘手問題。加強平台把關機制與平台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強化篩選與監管,已經是很多學者對微信平台“標題黨”提出的整治措施,在這裡筆者認為,從微觀層面上支持並推動建設個性化、互動感強的優秀公眾號自媒體,是改善“標題黨”傳播風潮的基礎一步,從對發布者的管理出發,在堅定堅持黨性與人民性、信息真實性客觀性統一的基礎上,拒絕盲目跟風、利益捆綁。如平台可以舉辦“優秀公眾號文章評比”或“優秀公眾號扶持計劃”等,給予優秀自媒體大量的創作積極性與發展機會,推動符合現代核心價值觀的優質內容,覆蓋掉嘩眾取寵的“標題黨”。在這樣的層層影響下,微信平台的信息環境也將會得到改善。在此,筆者認為微信平台“標題黨”傳播的成因一定還會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發展而不斷變化,每個階段都會有新的現象與影響因素出現,而相關的研究與探討也需緊跟時代步伐,才能更有效地規避“標題黨”給微信平台及微信環境帶來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彭蘭.社會化媒體、移動終端、大數據:影響新聞生產的新技術因素﹝J﹞.新聞界,2012(16):38.
﹝2﹞蔡立媛,張金海.蝴蝶效應:微信謠言的傳播機制﹝J﹞.當代傳播,2015(6):7275.
﹝3﹞黃楚新,任芳言.網絡“標題黨”成因與對策﹝J﹞.新聞與寫作,2015(12):2428.
﹝4﹞孫鵬飛,陳琳.商業網站圖片新聞傳播失范現象及對策——以騰訊網為例﹝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5,34(1):175178.
﹝5﹞涂凌波.互聯網傳播中“標題黨”現象的根源、影響與規范﹝J﹞.編輯之友,2017(4):4448.
﹝6﹞鄧香.“新標題黨”: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的文化斷想﹝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2(2):7173+79+110.
﹝7﹞大數據告訴你“標題黨”有哪些套路﹝J﹞.新聞與寫作,2016(6):112.
﹝8﹞整治“標題黨”,讓網絡空間更清朗﹝J﹞.傳媒,2017(2):67.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