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8期

基於國內短視頻行業發展的思考

劉儒田
2018年10月18日09:3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一、短視頻行業發展與研究現狀

根據2018年發布的互聯網數據中心報告顯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7.53 億,較 2016 年底增加 5734 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佔比由 2016 年的 95.1%提升至 97.5%。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 4.22 億,較 2016 年增長 22.6%﹝1﹞。

移動短視頻,是指利用智能手機拍攝時長 5~15 秒的視頻,可以快速編輯或美化並用於社交分享的手機應用﹝2﹞。以其視頻時間精短,易於編輯,快速分享為顯著特征,短視頻最先誕生於2011年的美國:V iddy 於 2011 年 4 月 11 日正式發布了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產品。此后,國外主流的短視頻軟件紛紛興起﹝3﹞。時隔一年后,國內兩款手機軟件:秒拍與快手“試水”短視頻行業﹝4﹞。而后伴隨著中國的智能手機用戶規模的不斷膨脹與當時的“4G”移動通信技術階段,短視頻行業也在互聯網市場上不斷地“突出重圍”:2012年開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碎片化時代的用戶習慣養成,各類移動端短視頻產品開始紛紛試水,秒拍、美拍、快手等平台逐漸突圍﹝5﹞。

短視頻的蓬勃發展態勢也引起了國內學界的廣泛探討:從現實業態圖景中把握短視頻的多重價值,有學者基於其新型媒介技術實踐的現實,採取創新轉嫁、引渡等方式,思考如何使短視頻更好應用與服務現在的傳媒產業鏈:梁偉分析借用短視頻形式的人民論壇網《來理論吧》的節目效果,提出開辟議政節目類型的新思考﹔孫翔扎根於平台實踐,總結“梨視頻”獲勝經驗﹔常江等更呼吁“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不局限於短視頻新聞領域,而會隨著媒介融合的進一步深化,成為一種普遍性的實踐邏輯。”﹝6﹞接納並擁抱“短視頻”也在逐漸成為一種媒體行業“專屬時尚”。

從宏大范式而入進行系統敘述,運用理性探微分析,關照現實的同時並延伸未來:王曉紅等考慮“在嵌入式傳播中,移動短視頻的社交力量引人注目……”是否會限期更廣范圍內的新媒體市場競逐浪潮﹝2﹞。短視頻的流行不斷地引發消費市場的大規模技術投資、生產擴容、營銷增點。“現時代既是去魔的時代,又是一個著魔的時代,著魔於技術及其不斷的進步。”﹝7﹞對短視頻的繼續考察,一些學者嘗試開掘出“走熱現象”掩蓋著的非理性問題:例如對今日頭條旗下的短視頻平台產品逐漸走向媚俗、惡搞、俯就、崇拜方向的批判:“歸根到底是各路資本在流量、內容變現背后的利益鏈。對今日頭條的低俗內容進行整改是必要的,但更該正視的,是內容平台、直播平台、視頻平台,不應被資本無度裹挾。”﹝8﹞﹔從具象個體沉迷“短視頻”敘事風格到社會整體陷入“短視頻”消費快感層面,學者紛紛嘗試挖掘與糾正“短視頻熱潮”所包含的“視頻素養”“視頻規制”“視頻消費”等方面的缺陷。

二、沉浸的環境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進入沉浸傳播的時代,承襲電子傳播時代的“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特征,人自身與信息技術不斷地相互滲透,技術取鑒生理心理快感的合理內涵,助推沉浸當下的社會。包括“短視頻”在內的新型媒介也逐漸暴露出自身的“沉浸”屬性。何謂“沉浸媒介”?李沁定義為:“不僅具有獨特的技術本體、客體、過程、知識和意志等,而且也是媒介本身,是新生代的媒介,都具有使人進入沉浸感的特征﹝9﹞。”

現代生活意義一個美好維度是:智慧的、理性的科技力量實踐著我們思考出的想象之境,並變為一種“沉浸”的可靠理由背景。短視頻作為一種“技術沉浸”“內容沉浸”的結合產物,從外到內積極迎合並降低著感覺閥限。

(一)“技術沉浸”

“短視頻”強烈依賴於現代數字技術,通過組織融合等手段,在其創作與分享的進入標准上一再簡化,通過降低用戶對技術學習難度來佔據其碎片化時間內的寶貴精力,不斷地變造著人們的注意力與流量的神話。

目前的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一般提供簡單的剪輯、字幕、配樂和特效相框等美化功能,近乎“傻瓜”式的操作讓“技術小白”享受著全自動或者半自動技術服務的同時,獲取高飽和度的愉悅快感。聯通大數據於2017年12月發布的APP沃指數排行榜顯示:在戶均月消耗流量排行榜中,快手以615.54MB大幅領先於510.57MB的微信、489.92MB的嗶哩嗶哩動畫等APP,繼續穩居第一﹝10﹞。快手首席技術官陳定佳坦言:“想要提升每個人的幸福感,在技術上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AI和音視頻等技術幫助用戶盡量產生更多更好的內容,同時還要做更精准的推薦﹝11﹞。”“短視頻”在技術方面苦心孤詣進行投資升級,助力當下的沉浸環境逐漸拓展延伸邊界。

麥克盧漢曾言:“媒介是人的延伸”,如今數字技術的延伸也不再僅滿足於延伸擴充人體的感覺器官的體驗效果,AR技術、VR技術等在模擬刺激神經愉悅方面大放異彩。2016年6月,柳岩第一次開通VR直播。在自賦“名人效應”與“VR直播模式”情境力場下,直播開始僅30分鐘,關注用戶已超過400萬人,兩個小時的直播共600萬人同時在線互動,各種禮物刷屏不斷﹝12﹞。新型技術也在試探進軍人類意識模擬階段。

如果說之前的“沉浸視聽”是停留於充實感官層面的淺層思考,到現在已經逐漸形成“沉浸意識”的縱向深度開發規模。近些年來,國內外的互聯網市場主體不懈探索著技術觸及意識的可能,蘋果公司推出Siri對話機器人,百度推出“小度”等。人工智能技術可否在未來“與人同歡”?但學界和業界普遍認為,現在的智能技術已經起身於感知階段,正在努力向認知階段拔高技術魅力。要達到具有自主意識的“強人工智能”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短視頻”之熱重現狄俄尼索斯的狂歡場面,將“眾娛”置入技術提供的模式場景,進行淋漓盡致的表演。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