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10期

網紅現象的審美危機

匡華 易媛
2018年12月18日09:1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網紅即網絡紅人,是指因其自身的某種特質、某種行為或某個事件在互聯網平台上引發網民關注,被網民追捧而走紅的人。每個時代都有一批弄潮兒,而“網紅”恰好是互聯網時代的弄潮兒。身處網絡化媒介時代的網紅,以互聯網為載體,迅速擴散並衍生為全民網紅熱現象。

網紅作為一種興盛的現象,無論是數量還是類別都呈爆發式增長的趨勢,因此,網紅現象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可否認的是,網紅的產生為大眾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就職空間和選擇,同時,網紅的崛起並受到追捧,印証了普通人通過在互聯網平台上展示個人的特長或某種能力而實現自我價值的路徑是可行的。在多元的氛圍激發下,網紅傳播的內容在一定層面上滿足了受眾的需求,生產了許多創意的內容,帶來了全新的審美體驗。然而,網紅現象的正向效應和負面影響並存。其盛行也帶來了一些審美危機,審美內容的淺表化,審美活動的功利化,審美追求的平庸化,這些網紅現象的弊端不容忽視。因此,在正視網紅現象有利一面的基礎上,對網紅現象的美學反思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網紅現象的審美危機

美是反思的,審美具有批判性。網紅作為一種潮流現象,在其發展和傳播的過程中,從美學角度分析其成因,並反思它所帶來的審美危機刻不容緩。在對網紅現象作審美反思時,著重點應落在審美主體上,即網紅受眾。當然,媒介作為網紅現象盛行的重要推力,對其進行美學反思也不可或缺。

(一)審美內容淺表化

網絡紅人在網絡媒介平台傳播的內容,往往隻注重內容的“養眼”。網紅的直觀性、生動性和現場感可以給大眾提供娛樂、消閑。其內容的琳琅滿目、五光十色,讓人的眼睛為之一亮,使人真正的感到娛樂和休息,解除了視覺欲望的飢渴,滿足了“視覺上的食欲”,此所謂“養眼”。但其傳播的內容卻“不養心”。在愉悅中潛藏著消極的不健康的因素,例如拜金主義、拜物主義。過多的追求“悅耳悅目”,代替了“悅志悅神”的美學理想,在外表的娛樂和休閑的包裝下,消磨了人積極健康的思想感情。導致審美內容雖“養眼”但“不養心”。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審美內容帶給審美主體的應該是精神的快樂,然而網紅現象中所傳播的內容,過多的強調單純感官上的娛樂。

網紅傳播內容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通過便捷的“粘貼、復制”傳播,使其內容失去了內核,失去了審美的價值。無論是傳播者還是受眾對內容的審美活動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傳播者用一種粗濫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受眾又只是從網紅當中抽取了最膚淺的成分,而不去深究內涵,這便是審美內容的淺表化。

(二)審美活動功利化

網紅產業伴隨著網紅現象的出現,甚至在社會上出現了專門打造網紅的公司,批量“生產”網絡“女神”,審美活動因其功利性、產業化而淪為簡單的消費活動。當商業目的開始滲入,染上了過多的銅臭味,網紅傳播的內容被生產制造,程式化、同質化的內容失去了審美的價值。

網民越來越少的關注美本身,美在消費的沖擊下面臨奔潰。“艷”“欲”“裸”等極具挑逗意味字眼的頻繁出現,這種在金錢誘惑狀態下產生的網紅,本質與工業產品無異,必然會降低文化意義的異質和繁榮。此外,審美活動夾雜過多的功利性因素,以及對低俗娛樂文化的過度消費,往往會導致過度娛樂,逐漸降低整個社會的文化品位。

(三)審美追求平庸化

網紅現象本質是一種大眾文化,它迎合大眾的審美趣味,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然而,這種審美趣味多半是不高雅的,甚至是低俗的。網紅現象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宣揚了這種媚俗的低級趣味,隔離了精英文化,在媒介的助力下,傳播甚廣,使得大眾的審美追求趨於平庸化,長此以往,精英文化將被大眾文化所取代。

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滲透,大大提高了受眾的參與度,各種短視頻直播平台的出現,為受眾的參與性實踐提供了有效的場所和渠道。而這種便利,使得應有的審美距離被打破,精英文化的習性傾向於保持審美主體與客體間的距離,如同有距離地欣賞世界名畫,有距離地欣賞歌舞劇等,審美的主體與客體始終保持一種疏遠的距離。而大眾文化傾向於取消這種審美距離。

受眾在參與網紅現象的傳播時,在網絡平台中追求的是集體的狂歡,個性的張揚,純粹的娛樂。審美主體一味地追求欲望和快感滿足,將感性欲求作為唯一的審美追求,忽視審美內涵,導致審美追求的平庸化。甚至是達到娛樂至死的地步。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