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10期

淺議融媒時代地市級媒體“中央廚房”的局限【2】

余曉冬
2018年12月18日09:1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新技術學習成本較高,全媒型人才培養存在瓶頸

在現今全媒體時代,用戶呈現出輕閱讀、視覺閱讀、碎片化閱讀的信息消費習慣,與之相對的,“中央廚房”運行后,也要求傳統採編人員從“技能專精”升級為“十項全能”,尤其是單兵作戰的前線記者,必須集採、寫、攝、錄以及各種新技術運用、新設備操作等多種技能於一身,具備互聯網思維和運作能力,才能“廣採多收”。然而,從現有情況來看,能夠勝任的復合型新聞人才仍較稀缺。

在融媒時代,新技術是不斷迭代的,技術的陌生感將使不少傳統媒體從業者遭遇新技術的學習壁壘,也為內容策劃、流程管理、組織運營都帶來了新的挑戰,更對集團內部人才培養、外部人才吸納造成考驗。為培養人才和研發技術,財政充盈的西方媒體集團均會設置媒體實驗室,作為編輯環節的“武器庫”,虛擬現實、語音識別和文本輸出、關鍵詞自動新聞回復系統、多語言轉化、直播視頻的動圖捕捉……一系列融媒時代最需要的新技術及人才都會源源不斷地從中誕生﹝4﹞。不過,對一般地市級媒體而言,顯然並不具備這種技術條件,更多地是不得已採取外包與質控的形式來解決技術問題,然而購買服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集團內部全媒型人才匱乏的人力資源問題。

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對全媒型人才的培養也普遍存在著暫時難以逾越的障礙,例如我國新聞實務專業長期以來都是根據紙媒、廣播、電視等媒介類型來劃分專業方向,根據採寫、編輯、廣告、網頁、新媒體等媒體分類進行專業教學,在培養全媒型人才的探索中,則尚未有成體系的課程及教材。在教學總學時固定不變的制約下,相關課程教學、實驗實訓無法涵蓋現代新媒體報道所需的綜合技能,往往只是將傳統新聞學與數字技術進行疊加交叉,也常常滯后於相關媒體實踐,更有可能致使學習者“全而不精”。

四、軟硬件投入高昂,未有明晰的盈利模式

對一般地市級媒體而言,“中央廚房”建設的軟硬件成本不可謂不高昂,顯示大屏、OA系統、採編終端、採寫編輯設備等硬件購置,加上場地的安排布設、大數據支持服務購買等投入,動輒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且隨著技術更迭還需持續投入資本。在我國,由於報業集團也承載著輿論陣地的重要使命,為幫助維持主流媒體的運轉,當地黨委和政府或許能對報業集團進行財政資金扶持,然而既有的財政定補政策不夠靈活,且往往隻承擔“中央廚房”的建設費用,后期的維護和追加投入則需集團自我造血。

建造“中央廚房”的初衷之一即在於理順既有報業的體制機制,以減少新聞生產成本,如果不量力而行,追求“一步到位”的投入恐怕已超出了“更新生產資料”的承受范圍,如此一來,運營成本、技術成本、人力成本的增加反而會令新聞的生產成本不降反升。

如彭蘭教授所說,媒介融合也意味著傳播者與受眾的角色功能合而為一,具備信息的獲取和發布(轉播)的雙重功能,以此重建用戶連接,才能讓信息在流動中增值﹝5﹞。不過,“中央廚房”模式注重在生產流程進行革新,並未拓展傳播渠道,也不可能轉型為社會化媒體來重建用戶連接,仍未觸動傳統媒介“以傳者為中心”的核心,也就談不上重建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如果避談產生經濟效益,隻看重傳播效果,“中央廚房”也不是不可能淪為“燒錢的噱頭”。例如山東廣播電視台的融媒體中心工作平台建設投入1.38億元,台長呂芃就曾坦言,“我們對新媒體的投資,特別是硬件投資,基本到此為止了,因為它形不成收益” ﹝1﹞。

另外值得警醒的是,“中央廚房”在資源投入側重於新媒體的同時,集團經營收入的主渠道卻仍有賴於傳統媒體的付費訂閱、廣告收益等。傳統媒體已有衰落跡象,若其社會影響力和經濟效益又被佔有優質資源、暫未有商業回報的新媒體部門轉移消耗,實在是不利於集團的整體利益的。

綜上所述,融媒時代的“中央廚房”強化了新聞的工業屬性,在提高新聞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存在著日常報道作用有限、多渠道產品同質化、從業者生產和學習成本增加、投入與回報比有待權衡的局限性。因此,大而全的“中央廚房”並不是每個地市級媒體的唯一選擇,並且在設計“廚房星級”時,也要考量當地媒體發展狀態、認知與管理水平、標准化程度。若有必要,以項目制為主導,合並地市所有形態的媒體陣地,採取全域一體化、能分能合的“大廚房”協同工作方式,並打造包裝一批跨媒體、跨集團的名欄目、名記者、名新聞工作室,或許是構建“中央廚房”的另一種思路。

參考文獻:

﹝1﹞陳國權.中國媒體“中央廚房”發展報告﹝J﹞.新聞記者,2018(1):50-62.

﹝2﹞陳正榮.“中央廚房”:共享與個性能否兼得﹝J﹞.中國報業,2015(9):44-45.

﹝3﹞何瑛,胡翼青.從“編輯部生產”到“中央廚房”:當代新聞生產的再思考﹝J﹞.新聞記者,2017(8):28-35.

﹝4﹞杜毓斌.中美主流新聞媒體“中央廚房”比較分析與反思﹝J﹞.南方電視學刊,2017(1):41-44.

﹝5﹞彭蘭.社會化媒體:媒介融合的深層影響力量﹝J﹞.江淮論壇,2015(1):152-156+165.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