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你而真 貼近民生——解析上海紀實頻道
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下稱:紀實頻道)成立於2002年1月1日,前身《紀錄片編輯室》欄目創辦於1993年,是全國第一個以紀錄片命名的電視記錄片欄目。《紀錄片編輯室》自成立以來,制作了很多優秀作品,如《德興坊》《十字街頭》《壯行羅布泊》《大動遷》《回到祖先的土地》《婆婆媽媽》和《房東蔣先生》等,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國內外一系列的重要獎項。
紀實頻道將關注的焦點整合於普通的人、事、物,及他們的情感與命運,因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因你而真、傳承文化,傳播知識”。那麼該頻道是如何做到欄目形式多樣、聚焦熱點、內容豐富、緊貼生活,同時又做到了文化傳播者、瞭望者、守望者呢?
一、定位清晰:行使責任與擔當
紀錄片的使命是什麼的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其最為根本的使命是記錄真實、傳承人文、傳播知識、關注“人”、解決“人”的相關問題……,總而言之就是承擔責任和歷史使命。紀實頻道在全媒體社會背景下殺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責任與擔當、傳承文化、傳播知識。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紀實頻道,它的口號:傳承文化,傳播知識。節目理念:對人的關心、對社會的關注、對發展的記錄、對歷史的思考。節目定位:傳承文化、傳播知識、記錄時代、傳達真實的力量。
該頻道是以追求人文、勇於擔當、服務大眾為己任,堅持真實,體現品位。紀實頻道不斷提升自制能力和整合國產優秀紀錄片資源的能力,堅持將主流價值與滿足市場需求相結合,以實現良好的傳播效益。其推進國產紀錄片模式、題材、手法及傳播的創新,將華語題材紀錄片和中國故事、中國文化、中國價值傳播到世界主流平台。紀實頻道以聚焦優勢、舍棄劣勢為特點,集中團隊精力打造《紀錄片編輯室》《檔案》《往事》《大師》等品牌欄目。引入更多的創作手法和敘事方式,節目形式反映歷史、人文、地理、自然、社會題材。
與其它頻道不同的是,該頻道在選擇定位時,就是站在接受者、傳播者的雙重角度考慮問題,做了大量的分析,數據表明:一二線城市收看紀錄片頻道的觀眾有百分之45%,其中大學學歷的佔86%,71%是26歲以上的觀眾,37%是月收入過萬的,男性佔六成。在優酷網看的觀眾裡女性佔六成,用騰訊視頻看紀錄片的男性佔六成。而在觀看的這些紀錄片中點擊率較高的內容包括歷史、軍事、社會等方面。時間大約是每次十分鐘,每天三個左右。這說明在中國的電視領域裡,不僅僅是隻有娛樂性節目受到歡迎,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對於這種文化性較高的節目,也有較高的興趣和觀看傾向。而且越是年輕受教育程度高和大城市裡收入高的,高知群體對這方面的需求越大。紀錄片在文化經濟都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無疑是相當具有潛力和商業價值的。而上海正好屬於經濟飛速發展,中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城市,紀實頻道在這裡起步是一個相當有眼光的決定。
在《紀錄片編輯室》之后,積累了一定制作經驗和受眾基礎的上海電視台選擇了當時在國內還屬於比較空白的專業化頻道,更是將目光轉向了紀錄片這一看起來並不那麼“大眾”的形式。現如今“大眾”的選擇越來越多,所以“大眾”的圈子就會越來越窄。
紀實頻道的宣傳口號是“傳承文化、傳播知識”,它的目標觀眾是25歲至59歲的人群,這一點可以看出它所面向的觀眾群體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對電視節目的知識趣味有追求並對紀錄片這一形式了解並欣賞的人。加上它的選材大部分都非常貼近老百姓日常的生活,尤其貼近上海本地人的一些風俗習慣。像《德興坊》就是講述的上海傳統民居德興坊的裡面人們生活變化,其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和關注,這讓紀實頻道在上星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多觀眾基礎,觀眾的接受度和忠誠度相當不錯。
二、探索:適應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的專業化頻道建設已經比較成熟,而我國的專業化頻道建設起步較晚,專業化的發展會成為什麼樣?會向哪方面發展?“每個人經驗過的東西都大大超過他理解的東西。然而,影響行為的是經驗,而不是理解,在媒介與技術這類集體事物上尤其如此。 ”﹝1﹞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運行模式,但是並不能完全掌控頻道的發展方向,畢竟還沒有太多的制作經驗。
未知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挑戰,但同樣也存在著無限可能。就如同電視的出現一樣,它的出現也是未知的,還伴隨著各種猜忌和懷疑,事實証明,“電視改變了我們的感知生活和腦力活動過程。 ”﹝1﹞
在電視產業剛出現的時候也算是一個“小眾”的產業,人民的收入水平無法使電視普及到每一家每一戶,所以無論是頻道數量還是播出內容都非常的貧乏。現在隨著經濟發展時代變遷,電視已經普及到每家每戶,成為了“大眾”生活的一部分,電視頻道資源也已經極大豐富,電視頻道的數量也大幅增多,從中央到省、市、縣級都有電視台,而這些電視台的頻道大都是綜合頻道,內容上大同小異,這就使得這些電視台之間的競爭變得白熱化,導致電視媒體有“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快速轉變。面對如此多的頻道,如此多的選擇空間,觀眾的注意力就成為了稀缺資源。在人們的生活地區、生活方式、經濟情況、文化素養、興趣愛好等方面各不相同的情況下,如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創造競爭力、維持影響力,這些逐漸變成了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
使頻道逐步轉變為專業化頻道便成為了破冰之道。從在專業化頻道探索的足跡上來看,專業化頻道可以由粗到細、層層遞進,分為三個層次:(1)大眾化專業頻道,如新聞、電影、體育等﹔(2)分眾化頻道專業,如財經、歷史探險等﹔(3)小眾化電視頻道,如高爾夫、法庭等頻道﹝2﹞。到第三個階段已經做到了較為細致完善的專業化和細分化,但是從電視媒體發展和具體實施的現狀來看,我國的頻道專業化道路還面臨相當多的問題,遠沒有到達實現傳播效益最大化的效果。頻道的自身定位和受眾不清晰、頻道設置和內容同質化嚴重、專業化頻道不專業等,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切實存在和丞待解決的。
作為全國第一個以紀錄片命名的電視記錄片欄目,其在欄目的設置上真正實現了專業化。沒有加入吸睛量很高的電視劇、電視購物等欄目,真正實現了隻播出紀錄片相關的欄目,靠著清晰的定位,多樣的主題,豐富而有針對性的內容贏得了一大批忠誠度很高的受眾。看似受眾面積窄了,實則觀眾的接受度和忠誠更高,而產出的大量紀錄片衍生品也有很好的銷量,舉辦的一些活動包括一些賽事使得片源和影響力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廣告的投放也有了針對性,盈利模式更加多樣化,而不僅僅隻依賴於廣告,節目的制作更加自由化,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