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11期

清宮戲與紫禁城的空間敘事【3】

賈昊宇
2019年01月15日09:5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建筑本身的空間敘事性

紫禁城曾經作為龐大帝國的統治中樞,其政治性不言而喻。在整個紫禁城的建筑設計之中,很多敘事因素已經潛藏在內。首先是在地理上,將一個區域完全劃定為一個禁止入內的空間。在這種劃定上,這個空間已經被賦予了權力的話語。而當一個人物被獲准進入紫禁城,這個人物被賦予權力的同時也在被施加話語的控制。人物在不斷進入到這個空間內部的過程中,就會逐漸適應這個空間的邏輯和規則。觀眾在觀看清宮劇的過程中並不會因為宮中繁復的禮儀和森嚴的等級秩序感到不適應。實際上紫禁城內外的帝國統治秩序並沒有根本的區別,只是統治龐大國土的秩序當進入宮牆之后就會收縮在紫禁城的空間大小中,這種驟然的收縮使得人物之間的關系變得急劇緊張,時刻都充滿了發生沖突的可能性。紫禁城的設計中充滿了對視覺的阻隔,這意味著一部分敘事隻向一部分人物開放,即便是在紫禁城內部,也不存在全知全絕的視角,在紫禁城的固有結構中就有對這種對知覺的排斥,因為必須通過隱秘的渠道以保持其神秘性,才可以完成對於權力的建構。

紫禁城在設計之初已經有了完備的功能分區,為了滿足在這個空間內部各種活動的需要,紫禁城在很多細節的設計上頗具匠心。甚至在紫禁城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設計師就必須要考慮到在紫禁城內發生各種敘事的可能性,才能盡量將紫禁城設計得完善而合理。如上一部分所述,紫禁城內的牆、門、廊將整個紫禁城劃分為多個區域的集合體,故事的線性敘事必須向空間的分隔讓步,這使得一個流暢完整的故事更像是串聯了一系列的舞台話劇的復合體。

四、空間視點的轉變

從《末代皇帝》到《延禧攻略》,故宮題材的影視劇經歷了從帝王小史的熱捧到宮斗劇的火爆。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影視敘事在把紫禁城的私密空間不斷地敞開。從過去故事發生在朝堂和大殿之上,到對后宮詳細而周到的刻畫,曾經神秘的空間不斷地開始走進觀眾的視野,這種題材的轉變是對紫禁城敘事空間不斷探索的過程,故事空間也得到不斷地擴大和豐滿。

綜合敘事學理論,空間的概念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與地理層面相關的場景是具體的地點。與時空結構相關的即是行動域,即在一個空間中容納一個或多個事件的連續發生或同時發生。第三個是視域,或者稱之為想象空間,是讀者或者觀眾通過閱讀解碼和心理感知在想象層面重構起來的空間形象。即便如今的影像技術具備各種表現力,但是敘事依然難以擺脫視點的限制,觀眾心中紫禁城的形象需要依靠敘事的視點和觀眾的心理重構,即便如今紫禁城已經向公眾開放,故事中的紫禁城仍然和生活中的紫禁城保持著距離。清宮戲的敘事早已從帝王轉向嬪妃甚至是普通的宮女太監,聚焦點開始出現在許多並沒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身上,這是通過視點的轉變對於紫禁城空間敘事潛力的不斷探索。

紫禁城這樣一個獨特的空間以及其政治和文化上的意義賦予了其承載故事的可能性,隻有在這樣的一個空間內才能將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發揮到淋漓盡致。近兩年的影視劇也完成了這樣一種轉變,即從指示故事場景是紫禁城但不做重點刻畫到反復表現紫禁城,紫禁城逐漸在故事中鮮活了起來。

參考文獻:

﹝1﹞付曉麗.“故宮”題材電影的傳承及創新﹝J﹞.電影文學,2015(14):52-54.

﹝2﹞張欣.從“故宮”題材作品看紀錄片敘事的空間轉型﹝J﹞.中國電視,2018(2):79-82.

﹝3﹞李民.空間的文化與文化的空間——故宮與凡爾賽宮殿比較﹝J﹞.藝術教育,2008(2):114-116.

﹝4﹞楊延龍.意境·空間·敘事——論建筑在電影中的三重功能﹝J﹞.當代電影,2018(7):149-153.

﹝5﹞孫蔚.國內空間敘事研究述評﹝D﹞.湖北師范大學,2018.

﹝6﹞林萌,胡子希.權力爭奪與空間呈現——《雪國列車》和《釜山行》中“火車”的敘事作用﹝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7(4):59-63.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