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新媒觀察

張翀:從黨報實踐,看媒介技術進步如何推動融合發展

張翀
2019年04月18日16:24 |
小字號
原標題:張翀:從黨報實踐,看媒介技術進步如何推動融合發展

來源:“研究事兒”微信公號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1·25”重要講話中所指出的,“融合發展是一項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變革”。技術日益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已成業界、學界共識。直播、短視頻、H5、VR/AR等技術的應用,讓新聞產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呈現形式,更適應新媒體平台的傳播需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已實現簡單新聞產品由機器自動完成、新聞產品的精准分發﹔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讓融媒體平台聚合起海量資源和海量用戶﹔移動通信技術的長足發展,從3G到4G到5G,移動終端用戶激增,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向“移動優先”傾斜。

人民日報社近年來在媒體融合進程中的探索和實踐也充分說明,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推動媒體融合在內容、渠道、平台等方面進入新階段。

內容融合:

從“水土不服”到“如魚得水”

媒體融合初期,傳統媒體往往把生產的內容經過簡單修改,直接搬到新媒體平台上,做的是“+互聯網”,傳播效果不甚理想,出現“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一是在語言風格方面,傳統媒體的語言規范但刻板、嚴肅,而新媒體的語言隨意但新穎、活潑﹔二是在受眾群體方面,新媒體受眾對象偏年輕化,他們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沒有得到充分考慮﹔三是在技術應用方面,新媒體伴隨新技術的應用而產生、發展,傳統媒體內容制作上對技術應用未高度重視、充分應用。

隨著直播、短視頻、H5、VR/AR等技術的應用,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進程中,面向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傳播環境的內容生產力大幅提升,很多優質新媒體作品涌現。應用這些技術生產出的產品,天生就是適合新媒體平台的,在新媒體平台上傳播自然是“如魚得水”,反響熱烈。再加上好的策劃和立意、合適的推廣時機等因素,爆款產品應運而生。如人民日報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推出的H5產品《我的軍裝照》,“燃爆”大江南北的朋友圈,總訪問量突破10億次,創下業界單個H5產品訪問量新高。又如今年全國兩會人民日報社推出的短視頻《我們都是追夢人》《這六年,習近平兩會上的暖心話》《中國24小時》等,直觀、鮮活,直達人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成為今年兩會報道的亮點。如果沒有新技術的應用,這些爆款產品就不會有這麼好的傳播效果。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行業的應用,媒體智能化在媒體融合進程中已成為重要發展趨勢。主流媒體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生產出一系列既符合新聞傳播規律、又適應網絡傳播需求的優質內容。2018年6月,人民日報社發布了“創作大腦”,這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放式媒體技術創新平台。“創作大腦”覆蓋策、採、編、發、研等全新聞鏈路,通過使用傳感器智能識別、檢測構成新聞事件的諸要素,從而選取相關數據,快速生成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格式的新聞內容,為用戶提供快速生成、全媒體呈現的新聞報道,顯著提升了報道內容的吸引力。

在內容分發方面,主流媒體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在融合進程中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媒體收集並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發現用戶潛在需求的內容信息,運用算法和信息匹配技術將信息推送給用戶,實現精准分發。如去年6月人民日報社推出的“人民號”,用主流價值紓解“流量焦慮”和“算法焦慮”,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用“黨媒算法”實現海量內容與個性化需求的精准匹配。

渠道融合:

從“一葉扁舟”到“百舸爭流”

渠道融合的關鍵在於把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渠道改造成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渠道。過去,傳統媒體主要通過自身渠道進行傳播,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各守一攤,無異於“一葉扁舟”,傳播渠道單一、體量不大。

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更新換代,手機用戶擠佔PC端用戶。根據CNNIC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其中,手機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6.53億。移動終端的普遍應用,讓媒體傳播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媒體傳播渠道呈現“百舸爭流”的局面。實施“移動優先”戰略,在移動終端重點發力,成為渠道融合的發展方向。

當前,人民日報社已形成“兩微兩端兩號”的移動傳播方陣,即微博、微信、客戶端、英文客戶端、抖音賬號、快手賬號。移動傳播陣營齊發力,強化既有優勢,跟蹤最新技術,抓住用戶心理,線上線下聯動,再次叫響了人民日報新媒體品牌。在今年全國兩會宣傳報道中,據不完全統計,人民日報社的移動傳播陣營共推送各類報道超過2300篇,重點融媒體產品20多個,僅在自有平台和社交平台上累計閱讀量和播放量就突破120億。

數字大屏目前也成為一個重要傳播渠道。今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第一個考察點就是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公司,重點考察了電子閱報欄的建設和推廣應用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數字化終端表示肯定,強調電子閱報欄是媒體傳播的一種重要創新。人民日報的電子閱報欄集成短視頻、語音識別、二維碼AR擴展等技術,整合瀏覽新聞、開展學習、圖書借閱等功能,使新聞報道更加立體、更加全面、更加生動。目前全國各地共布點投入2萬多塊數字大屏,日均影響受眾近千萬。數字大屏原本是傳統的傳播渠道,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和多種功能業務的整合,“老渠道”煥發了“新活力”。

平台融合:

從“孤芳自賞”到“海納百川”

互聯網的發展具有強烈的平台化趨勢。用戶在平台上互換信息和資源,同時平台整合資源滿足用戶需求,是當前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平台融合的關鍵問題是,構建一個擁有海量資源、海量用戶的平台,讓海量資源滿足海量用戶的需求,讓平台對用戶產生黏性。

近年來,各大主流媒體在推進平台融合的進程中,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對於主流媒體來說,面向互聯網的內容生產能力正在發展,僅靠媒體自身來生產原創內容,難以達到移動傳播環境中海量用戶對海量資源的需求。從技術實現來說,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應用,正是為了適應平台融合的迫切需求,整合海量數據,結合機器算法進行雲計算,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生成相應的產品和半成品,為海量用戶提供各種各樣的個性化需求。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就是人民日報社在做平台融合的進程中,聚合UGC內容、打造UGC聚合平台的一個重大探索。該平台體現了“百端千室一后台”的架構體系,與全國各類媒體,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攜手合作,聯通數百個客戶端,孵化上千個內容創新工作室,用優質平台聚合“眾人之智”和“眾人之力”,從而構建起內容共享、技術共享、人才共享的平台融合模式。

當前,互聯網發展呈平台化、移動化、智能化趨勢,隨著5G時代的到來,新一輪技術革命已經開始,我國在5G領域的高速發展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國內三大運營商為搶佔先機已展開前期布局。今年已啟動5G網絡建設,最快於明年正式商用5G網絡,將對各行各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媒體行業也將步入“信息隨心至,萬物皆可及”的智媒時代。下一步,超高清視頻的應用將會興起,VR/AR的應用將會成熟,物聯網的普及將產生海量的智聯終端,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將發生更為深刻的變化。

主流媒體要遵循技術發展與應用的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把握先進技術發展趨勢,及時把5G技術和其他最新技術應用轉化到新聞生產實踐中,進一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擴大和鞏固主流媒體在網絡空間的主陣地,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責編:榮翌、薛貴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