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眾綜藝如何突破圈層傳播 專業態度才能贏得觀眾

2019年11月28日06:5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眾綜藝如何突破圈層傳播

  今年暑期檔,原創音樂類節目《樂隊的夏天》突破圈層傳播,不僅勾起70后甚至60后的音樂記憶,還讓90后和00后愛上了被認為是小眾的樂隊文化。當下,正在熱播的《舞蹈風暴》將原創中國舞蹈作為競技的重點,讓觀眾在感受過《這!就是街舞》的流行之后眼前一亮,看到了中國傳統舞蹈的全新呈現方式。

  有不少觀眾疑惑,“高雅藝術也能上熱搜?”舞蹈從一門高冷的藝術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對象,有人說這是電視的功勞,有人說這是藝術本身的魅力,還有人說這是觀眾的選擇……縱觀近兩年火熱的原創綜藝節目,《聲入人心》《樂隊的夏天》《我是唱作人》《聲臨其境》《這!就是街舞》等,都是聚焦著一門小眾藝術。主創團隊在這個小眾領域不斷深耕,挖掘更多的優質內容呈現給觀眾。然而,小眾綜藝該如何突破圈層傳播?如何從小眾走向大眾做到深入人心?

  1.聚焦一個領域深耕細作收獲驚喜

  無論是去年熱播的《聲入人心》,還是今年的《樂隊的夏天》《舞蹈風暴》等節目,都是從一個藝術門類出發,聚焦音樂劇、歌劇、樂隊、舞蹈等領域進行內容制作,讓觀眾從一個節目開始,接觸並了解一種藝術形式,打破專業藝術欣賞與大眾審美之間的邊界,從而實現節目的圈層傳播。

  美聲是一種高雅藝術,對普通觀眾來說有較高的鑒賞門檻,而《聲入人心》的出現,讓美聲藝術的小眾內容進入流行文化的大眾傳播平台。《聲入人心》聚焦音樂劇與歌劇的欣賞,邀請來自耶魯、伯克利等世界級名校和活躍在中國音樂劇和歌劇一線的36位青年演唱者,通過獨唱、重唱等聲樂專業表演方式,讓觀眾在領略美聲藝術的同時,喜歡上音樂劇與歌劇的表演,願意走進劇場,觀看音樂劇和歌劇演出。在《聲入人心》走紅之后,不少90后甚至00后年輕觀眾,深深愛上了屬於高雅藝術的美聲。

  今年暑期播出的《樂隊的夏天》鎖定“樂隊”這一主題,一切內容來自音樂,一切形式為了音樂,通過節目的播出,讓更多樂隊走進大眾視野,同時也帶動了音樂節和樂隊演出市場的繁榮。

  正在湖南衛視熱播的《舞蹈風暴》亦是如此,節目組立足舞蹈專業領域,通過專業舞者、專業評委和專業的競技賽制,用對藝術的追求串聯起節目的整體基調。來自舞劇團與專業院校的舞者們,保証了舞蹈的觀賞性與藝術性,讓十年磨一劍的舞者精神具象體現,同時全景式呈現了舞蹈這一行業生態,折射出了中國舞蹈在國際上的水平與影響力。開播至今,《舞蹈風暴》不斷在專業性上深耕,讓每一支舞蹈都能反復被回味,這是舞蹈的魅力,也是創作者對市場的回應。

  在文化學者周逵看來,“這些綜藝節目能成為爆款,除了找准了一門小眾流行文化,還在節目形式、舞台呈現上有亮點、新奇點。為了讓節目有看點又不失品質,它們也通過正向引導引發觀眾心理認同與情感共鳴”。

  2.堅持專業的態度才能贏得觀眾

  一段時間以來,綜藝市場對流量明星與話題熱搜都有著強大的關聯和依賴,認為唯有戲劇沖突才是吸睛利器。而對矛盾沖突的盲目追求,讓許多本該出彩的綜藝題材悄無聲息,隨著一系列文化類節目的強勢突圍,綜藝市場迎來了“守正創新”之風,大量“清流綜藝”的走紅,反映出了電視綜藝節目生態正在持續向好的態勢。

  在中國傳媒大學科研處副研究員鄧文卿看來,“好的內容生產力永遠是平台的立身之本,在聚焦一個藝術領域進行傳播的同時,秉持著創作節目的專業態度,深入探索該領域的更深層次的專業術語和審美鑒賞,不止步於表層的‘噱頭’營銷,更能獲得觀眾的共情”。

  已經播出兩季,收視口碑都獲得大眾認可的《這!就是街舞》,為何能讓觀眾持續保持好奇與期待?周逵告訴記者,“原因就在於節目組對待街舞的專業態度和專業素養。比如在選手進行街舞展示的環節,如果沒有節目組對街舞專業動作的后期配字說明,普通觀眾因為不懂得專業街舞裡的相關知識,不能理解其他參賽者的喝彩原因,不懂導師在猶豫什麼,最后隻能在不知所雲中漸漸喪失對節目的耐心。而節目組制作的旁白配字,既精准又直白,連難度系數都有一套很系統的提示,兼具專業性和趣味性”。

  同樣作為舞蹈節目,在《舞蹈風暴》舞者一分鐘的舞台展示中,通過128台攝像機,360度環繞拍攝,將舞者的動作瞬間定格的“舞蹈風暴”,可以反復回放,讓觀眾全景式觀看舞者身姿。區別於以往舞蹈節目中的簡單畫面回放,用“子彈時間”的形式展現,被節目組視為對舞蹈“瞬間美感和情緒高潮點”的解讀,用畫面直接讓觀眾感受到舞蹈在視覺上直達人心的震撼與力量之美。同時,技術創新讓觀眾對舞蹈藝術的欣賞有了全新的視角,在流動的時間概念之外,找到了舞蹈定格的空間概念的美,這無疑為觀眾跨過審美高牆,靠近舞蹈藝術提供了又一條路徑。

  鄧文卿對記者說:“正是創作者堅守的專業精神,規避了過度娛樂化和嘩眾取寵獲得的虛假熱度,深挖音樂、舞蹈專業自身魅力,憑借豐富的電視制作經驗,才保証了節目內容的真實性,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因此,隻有堅持專業的態度才能贏得觀眾。

  3.呈現平凡人的真實故事方能震撼人心

  除了對藝術專業內容的深耕和普及,這類節目還在對藝術呈現的潛移默化中,向觀眾講述一個個平凡人的真實故事。

  在《樂隊的夏天》所聚集的31支樂隊裡,既有中國老牌搖滾樂隊“面孔”“痛仰”等樂隊,還有雖名不見經傳但一曲成名的新人樂隊“九連真人”。樂隊中的主唱阿龍其實在廣東省連平縣一個師資緊缺的小鄉村當美術老師,在錄制節目過程中,“九連真人”每兩周就會進行一次2800公裡的往返。無論在北京錄制到多晚,他們總會趕在第二天早上上課之前回到連平,給學生們繼續上課。甚至有人評價他們:“我覺得樂隊有的像故事片,有的像言情片,但他們像紀錄片。”

  一個個平凡動人的故事,編織成了一期期精彩的節目,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透過藝術與表演,看到了真實的生活。正在愛奇藝播出的《這樣唱好美》,將每個參賽者的真實故事融入時代金曲之中。當出道十年重新出發的黃英,在節目中演唱起十年前在比賽中曾唱過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時,演出現場宛如一個時光機,將觀眾帶回了自己的青蔥歲月。因為家庭放棄事業的黃英,在多年后於《這樣唱好美》的舞台“用經典老歌表達自己”,讓埋藏十年的夢想得以實現。

  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楊乘虎看來,“打造爆款的小眾綜藝不僅要有獨特新穎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更需要與時代精神、大眾心理同頻共振的價值引領”。高雅藝術、小眾藝術看似離大眾的生活很遠,但通過電視節目更鮮活更生動的影像表達,拉近了觀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也提高了全民的審美素養。而創作者隻有保持初心,在一個領域中不斷深耕細作,用專業的角度展現藝術,用易懂的方式闡釋表達,從小人物的平凡故事裡勾勒出一個個對藝術不斷突破自我的追夢人形象,用真實故事感動觀眾,才能傳播藝術的溫度。

   (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通訊員 吉韻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