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20年第1期

媒體融合圖景下主流媒體“vlog+新聞”應用的研究

——基於2019年熱門閱兵vlog的分析

許思遠
2020年02月19日09:41 |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20年第1期

摘要:本文以“閱兵vlog”為關鍵詞進行全網搜索,對2019 年主流媒體國慶閱兵報道中播放量前十的熱門vlog內容進行研究,認為主流媒體“vlog+新聞”的傳播有利於彌合雙方撕裂語境、彰顯主流報道張力和形成協同傳播矩陣。“vlog+新聞”具有明快語態與人格化敘事並行不悖,宏大主題與后台型情境相輔相成,渠道下沉與專業化制作互不偏廢,以及場景思維與在場感體驗相得益彰的傳播特征,同時也存在內容同質喪失靈韻、泛娛樂化傾向漸顯和客觀性坐標游移的問題。

關鍵詞:媒體融合﹔主流媒體﹔閱兵vlog﹔傳播特征﹔問題反思

Vlog是Video Blog(視頻播客)的英文縮寫,是一種集文字、圖像、音頻於一體的短視頻日記。它最早誕生於2012年的Youtube平台,近幾年受到青年群體的青睞。根據騰訊媒體研究院的《2018年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18年,國內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94億①,可見短視頻內容生產呈井噴狀發展,而vlog作為深受年輕群體喜愛的短視頻類型,展現出一定的傳播實力,很可能成為短視頻行業下一個新風口。

目前我國的媒體融合已經步入深水區,逐漸從形式的相加走向要素的相融。“vlog+新聞”是專業媒體在此背景下以vlog 形式報道新聞時事的一種新嘗試,在2019年兩會、國慶閱兵等重大主題報道中表現亮眼。為此,本文希望通過對2019年熱門閱兵vlog現實意義和傳播特征的分析,更好地從新興媒介的形式中汲取營養,同時反思其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主流媒體如何持久地吸引受眾、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提供能夠借鑒的報道模式。

一、主流媒體“vlog+新聞”的現實意義

(一)表達煥新:架設溝通橋梁,彌合雙方撕裂語境

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交互融合的理念日漸形成,這引導著“vlog+新聞”語態和敘事的變化,架設起傳受雙方溝通的橋梁,使得受眾所接收到的不再是說教式的信息點,進而彌合了雙方撕裂的語境。在當下以青年群體為主的網絡交流中,文字所傳遞的抽象意義,大多讓位於圖文傳播帶來的現實與感受。熱門閱兵vlog嘗試人際交流的方式,將親切的問候、幽默的表達穿插其中,把報道變得生動有趣,既減少了主流價值引導“高高在上自說自話”的尷尬,又提升了青年群體接受與表達的活躍性。

(二)內容具象:匯聚情感共鳴,彰顯恆久主流張力

隨著內容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vlog+新聞”嘗試展現人物具體生動的表達,生產高質量的、打動人心的新聞作品,借由具象內容產生情感共振,傳達主流意識形態。例如,熱門閱兵vlog中的記者不僅拍攝了一些現場軍隊方陣的畫面,還採訪了幾位現場觀看閱兵儀式的群眾,通過軍人整齊一致的步伐和群眾激動自豪的訴說,喚起了人們對國慶閱兵的集體記憶,將每個人置於群體位置回望歷史展開自己的回憶,匯聚情感上的共鳴,無形中弱化了權力層級的“宣傳意味”,擴大了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三)平台共動:跨越渠道藩籬,形成協同傳播矩陣

融合圖景下,渠道的相融促成傳播的變化,主流媒體的平台同步更新跨越了渠道藩籬,有利於形成內外協同傳播的媒體矩陣。以央視為代表的主流媒體,形成了網站、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多個類別、多個終端的全媒體平台,可將“vlog+新聞”作品進行多平台傳播,擴大媒體的覆蓋力、傳播力和影響力。最終以良好的矩陣排布推動“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和輿論引導新格局”②的構建。

二、主流媒體“vlog+新聞”的特征分析

以“閱兵vlog”為關鍵詞在微博、百度、Bilibili等大型媒體平台進行搜索,剔除無效樣本和重復樣本,一共獲得24條主流媒體的閱兵vlog樣本。本文把播放量排名前十的閱兵vlog作為主要研究樣本,發現2019年主流媒體熱門閱兵vlog具有如表1的傳播特征。

表1 2019年主流媒體熱門閱兵vlog概況

(一)明快語態與人格化敘事並行不悖

隨著媒體融合程度不斷加深,主流媒體在vlog中的語態也體現著從居廟堂之高轉向親民眾之心,由以往的嚴肅說教轉向親和明快。羅蘭•巴爾特把“有權威的聲音”稱為“頤指氣使的話語”,認為這種建立在控制性霸權基礎上的話語體系顯現出極大的不平等性③。而主流媒體語態的轉變正是重視青年群體的主體性,試圖以平民化和接近性的表達使其不再處於他者境地,平等地參與到交往中來。

與此同時,vlog更傾向於透過拍攝者的第一視角展現人格化的生活場景,借助自己的所感所思去傳達內容,呈現強烈的人格化敘事風格。這種敘事方式更注重體驗和互動,與觀眾的直接對話或問答等形式解構了傳者身上的嚴肅符號,無形間拉近了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在中國新聞網的vlog中,記者多以對話形式呈現從集結出發、安檢入場、就位待機到閱兵游行的內容敘事,形成一種“面對面”的交流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