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季度電視節目收視大漲 防疫紀錄片異軍突起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由不同職業的武漢疫情親歷者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戰“疫”故事。
2020年第一季度,舉國上下在齊心抗疫中度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均開啟了宅家模式,傳統媒體視聽接觸行為也隨之發生改變。疫情大考,對於傳統廣電是沖擊和挑戰,還是進一步融合發展的機遇與風口?
4月24日,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客戶服務部副總監呂一丹開辟直播通道,圍繞電視市場的現狀及變化,與數十家4A代理和國內廣告公司以及國內主流廣電媒體的200余位同仁分享了一季度用戶視聽接觸行為的分析和解讀。
青年觀眾收視提升顯著
分享會上,呂一丹首先對電視收視競爭格局進行了全面分析,她指出,疫情導致的“居家抗疫”促使電視收視時間大量增長,一定程度上穩住了電視機前持續下滑的觀眾總量,平均每位實際觀眾收視超5小時,總收視量回歸至2015年—2016年的水平。
同時,電視媒體各年齡層人群收視全面回升,其中年輕人收視提升最為顯著,15歲—24歲人群收視分鐘數同比增長最高,達到48%﹔4歲—14歲、25歲—34歲、35歲—44歲人群的同比增幅也均在30%以上。
在收看電視節目時,觀眾更為青睞可以提供優質內容的上星頻道,其中,省級衛視陣營中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TOP5省級衛視的收視份額合計13.2%,同比增幅達17.6%﹔第6—10位的第二梯隊頻道份額增幅為9.7%﹔前10之后頻道份額增幅為4.1%。
多種類電視節目收視暴增
針對電視節目收視的競爭格局,呂一丹表示,重大突發事件面前,新聞節目的重要性無可替代,第一季度新聞節目收視時長同比暴增77%,其中,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與湖北衛視在疫情期間收視呈現出高光時刻,CCTV新聞頻道1月26日最高份額接近8%,位居收視榜首,湖北衛視最高份額比春節前翻番。
除了新聞節目,電視劇在第一季度收視表現亦十分突出,收播比重齊升,創10年來新高。5家頭部衛視劇目平均收視率增幅超過60%,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平均收視接近翻番,《安家》《如果歲月可回頭》等劇目強強聯播,取得收視與口碑雙豐收。
不僅如此,多家省級衛視及時在非黃金時段集中播出醫療題材劇,助力受眾理解抗疫之艱難。其中,安徽衛視2月8日晚黃金檔播出的中醫主題年代劇《忍冬艷薔薇》,劇中中醫預防、治療肺癆等情節引起觀眾關注與共鳴,該劇收視率達0.48%,為TOP5省衛視之外最高收視的劇目。
為積極響應國家廣電總局號召,減少娛樂性節目,電視綜藝第一季度播出量銳減15%,收視時長同比微降4%,疫情期間綜藝節目更為關注大眾心理疏導,並傳遞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
防疫紀錄片異軍突起
除電視劇、新聞和綜藝這三駕馬車之外,第一季度健康類節目播出收視量齊升,播出時長同比增加19%,收視時長同比增加15%。其中,北京衛視王牌節目《養生堂》《我是大醫生》《生命緣》為防疫宣傳搭起健康矩陣,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防控疫情特別節目、廣東衛視《權威指南600秒——健康有道疫情防控特別節目》等健康類節目都及時准確地傳遞了權威的防疫知識。
此外,電視熒屏還涌現出一批抗疫優秀紀錄片。時政紀錄片《人民至上——習近平指揮戰“疫”進行時》3月20日晚在CCTV綜合頻道和CCTV新聞頻道同步播出,2個頻道取得累加收視率2.07%的不俗收視表現﹔北京衛視《生命緣》抗擊疫情特別節目收視率達1.66%。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武漢戰疫紀》及上海東方衛視《派出所的故事2019——抗疫實錄》、深圳衛視《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等一系列紀錄片也從不同角度記錄抗疫前線的平凡英雄。受疫情影響,無法深入實地進行拍攝的限制,“日記Vlog”成為紀錄片領域重要的拍攝方式。
呂一丹指出,雖然疫情期間,中央電視台和省級衛視的優質內容受到了電視觀眾的一致青睞,但如何持續抓住觀眾注意力,提升受眾黏性,拓展市場,增強變現能力,依然需要電視工作者不斷探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