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一平方米”第二期即將開播 平凡的人們給我們最多感動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將於12月18日20:30檔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第二期。節目繼續為大家帶來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同步開啟的72小時慢直播活動的精華內容。
在上一期節目當中,觀眾感受到了陶勇醫生對患者的溫柔善良、程俊玲奶奶對老伴的深切思念、郭子涵對父親的精神傳承。#74歲奶奶寫給去世老伴的信#登上熱搜,話題閱讀量接近8000萬,網友評論“有些人離開了才更加思念,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陪伴”“看著董卿拉著老奶奶手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流了下來”,被程奶奶的故事深深打動。第二期節目,“一平方米”將會繼續為大家呈現一個個普通人對生命的熱忱、對朗讀的熱愛,繼續傾聽希望與愛。
以情貫穿
平凡人的故事最動人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
“期待已久的《朗讀者》又回來了,圍繞光,在前面映照著我們”,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如此評價“一平方米”特別節目。
制作人董卿說,走進朗讀亭的普通人那種真誠的講述,在第一季和第二季節目當中沒有體現出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於是就有了第三季“一平方米”72小時慢直播活動。一個人是很微弱的,他只是一個點,當許多的點匯聚在一起,你會發現這就是一張臉,這就是一張時代的面孔。這些普通人,可以在艱難當中依然去懷抱善意和希望,他們最終給予我們的感動,給予我們的慰藉,給予我們的鼓舞,比我們想要的多得多。我們可能會用很多形容詞來形容2020年,比如說艱難的、苦痛的、意外的。每一個人都要感謝我們自己,我們堅持下來了。所以當我們在開啟2021年的時候,也許我們真的可以對自己說,要好好活下去。
打拐媽媽李靜芝,32年前丟失了年僅兩歲半的兒子。此后的32年,她走遍大半個中國,印制了幾十萬份尋人啟事。尋親路上,李靜芝內心發生了變化,從獨自跋山涉水尋找兒子,變成幫助他人的志願者。在幫29個家庭找回孩子后,今年60歲的她,找回的第30個孩子,終於是自己的兒子。
黃亞國在“一平方米”朗讀
74歲的黃亞國老人,一家五口人在1949年為解放廈門犧牲,黃亞國老人當時隻有三歲。他在“一平方米”中回憶往事,數度哽咽,難抑悲痛。黃亞國的故事既是一個家庭最難忘的記憶,更是一個城市最寶貴的歷史。
昂子喻在“一平方米”朗讀
昂子喻是一位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盲人,2020年他參加普通高考,以635分考取中央民族大學,圓了大學夢。他說“所有的遺憾,總會留下一處完美的角落。”
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特聘員陳小川
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特聘員陳小川說,“一平方米”把朗讀變成了“人間的朗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的行為”。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陸地
以情動人是《朗讀者》最打動人心之處。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陸地表示,“情”字貫穿“一平方米”節目其中,“情”是所有文化節目的生命與活力所在,一個節目有了情就有了打動人心的工具,無論是夫妻之情、父女之情,還是師生之情,“情”貫穿了節目的始終,也體現了《朗讀者》一貫的節目氣質。而“一平方米”不止有“情”,還有“正”,這個“正”是正能量,是堤壩和方向,很多人的故事都可以說是勵志的啟示。
真誠傾訴 “一平方米”治愈人心
2020年臨近尾聲,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無常變故、見到了太多艱辛不易,但幸好,有這麼多在自己的生命中時刻奮力堅守的人,有這麼多無論何時都帶著真誠善意的溫柔目光,有這麼多面對困境從未放棄的勇氣堅韌,讓我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劉翠青、徐冬林在“一平方米”朗讀
劉翠青被稱為“全盲中國女飛人”,亞殘會冠軍、世錦賽冠軍、殘奧會冠軍,這些沉甸甸的榮譽不僅屬於劉翠青,也屬於她的領跑員徐冬林。相同的擺臂、一致的步數,默契背后是最深的信任,最艱苦的訓練。劉翠青感恩徐冬林做她的眼睛,她說假如能恢復光明,第一個想看到的人,就是徐冬林。
吳韓瑄在“一平方米”朗讀
愛踢足球的小姑娘吳韓瑄,她最大的夢想,是和心目中的超級偶像王霜在國家隊相見。沒想到,她剛剛朗讀完,偶像就出現在了面前。在偶像的鼓勵下,小小少女向著大大夢想飛奔著。
“小石榴”和媽媽聽董卿朗讀
疫情期間出生、在全國人民的“雲守護”之下成長的小石榴,已經8個月大了。董卿在“一平方米”裡用甜美溫柔的聲音,生動活潑的演繹,為小石榴朗讀了一個可愛的繪本故事《世界為誰存在》,小石榴似乎聽懂了,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在“一平方米”這一方小小的空間裡,人與人通過朗讀,真誠傾訴,彼此治愈。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沈衛星
“人的內心被激發、被挖掘、被呈現,這是藝術的力量,藝術的魅力”,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沈衛星這樣評價道,“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不僅是一堂大眾教育課,更是一堂大眾自我教育課,朗讀者到這裡來朗讀,能夠進行一次心靈淨化,而屏幕外的傾聽者,也在共情共鳴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升華與治愈。
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
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評價道,從舞台到“一平方米”的朗讀亭,面積小了,但視野大了,觸角無處不在。朗讀的主體從名家明星到普通人,雖然他們在朗讀上都是業余的,但情感卻很真摯,傳遞出了溫暖人心的社會正能量。
朗讀依舊,初心不改。12月18日20:30檔央視綜藝頻道,推開《朗讀者》“一平方米”的門,見天地,見眾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