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2014复旦大学篇

获奖名单

        

人民网奖学金获奖名单:
曾薇、周睿鸣、李暄、彭璟、刘建妮、杨健

人民网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
一等奖:
徐厚畅 韩梅映雪 李煜申 邢天意
二等奖:
宁威  葛明宁  童渝
三等奖:
毛逸嵘     

历年获奖名单: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优秀论文一等奖(3)

徐厚畅

受众跨屏行为与媒介策略优化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可以接触到更多设备与媒体,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用户在电视、PC、手机和平板之间“游移”,注意力也分散在各个屏幕之上。这对媒介到达问题和信息传播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本文在梳理了当下对用户跨屏的行为研究、跨屏媒介投放策略制定的几种方法论基础上,从消费者注意力路径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式。
详细 >>

韩梅映雪

新版媒体微博时代如何建立强关系
2013年新浪微博推出新版媒体版微博,力图改变新浪微博作为“弱社交关系平台”的形象,这给媒体官方微博建立与受众间的强关系,从而达到较好的整合营销传播效果提供了便利和挑战。《人民日报》和《新闻晨报》的官方微博作为媒体微博中的佼佼者,如何利用这一便利保持自身的地位并寻求进一步发展?本文以腾讯智慧MIND方法论为标准考察了两位媒体微博近段时间在可衡量的效果(Measurability)、互动式的体验(Interactive Experience)、精确化的导航(Navigation)、差异化的定位(Differentiation)四个方面的表现,发现它们的表现差异较大,但都有很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目前距离媒体版微博升级已过一年,两位媒体官方微博的差距在不断增大,对微博整合营销传播重视与否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详细 >>

李煜申 邢天意

新闻网站报道的媒介框架差异分析
本文以媒介框架理论为指导,对8.3鲁甸地震事故中的媒介再现进行了研究。以人民网为研究主体,选取凤凰、新华及澎湃新闻四家不同类别的新闻网站建构对比参照系。从媒介的技术属性和媒体的运营属性两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识别媒体建构该事件的四类框架,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样本采集、数据统计和处理。以期对四家新闻网站的报道框架、数量、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探究人民网等四家不同属性的媒体在突发事故报道中的差异、特点和规律。
详细 >>

优秀论文二等奖(3)

宁威

城市“亚白领”的媒介使用:卡茨“使用与满足(U&G)”理论中的工具理性
美国传播学者卡茨提出了”使用与满足” 的研究理论,指出受众使用媒介具有的认知、情感、人际整合、缓解压力的需要和诉求。城市“亚白领”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一个群落,他们对于网络移动终端等作为工具性使用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的动机来“使用”媒介,移动终端体现信息针对性、服务工具性和个性化定制与需求的三位一体,从而使其需求得到“满足”,体现了功能、效率、手段的合理性,即其使用网络新媒体终端具有工具理性。
详细 >>

葛明宁

双向新闻语言的失衡与调节
作为一家依托《人民日报》,并试图在大众传媒领域和商业营销方面取得成功的媒体,人民网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环境。在这一方面,人民网的法人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对象。互联网要求媒体有更好的语言适应能力,并且强调与不同主体进行拟人化的互动。在传统媒体语态和互联网语境之间,@人民网转发源头较少,并表现得不熟悉微博世界的游戏规则。@人民网有数量大且优质的受众,报道范围广泛,也抱有通过更多时政内容稳住精英受众的战略。但是,同样是处于两种态度需要交替出现的情况下,在同时为关心时政的精英群体和一般新闻受众提供服务方面,@人民网同样存在难以在两者之间进行区分并平衡等等的问题。
详细 >>

童渝

新闻网站首页设计对比分析——以人民网和网易为例
本文主要以人民网和网易两个新闻网站首页为对比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家网站首页的新闻理念的体现、首页新闻内容的选择、首页广告的植入等三方面的研究分析,评析两网站的优劣之处,并提出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详细 >>

优秀论文三等奖(1)

毛逸嵘

试论移动互联网对网民社会资本的影响
2000年2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Norman Nie和Lutz Erbing发表了他们的第一份互联网与社会的报告《互联网与社会:一份初步的报告》。这份报告中的一个观点在后来被广泛传播和引用,即互联网正在使得网民们越来越相互疏离。他们在报告中指出: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多,他们就越多地与自己的朋友、家人和所在的网下社区失去联系。Nie直截了当地说:“电子邮件可以使网民保持联络,但是写电子邮件并不能使你与他人一起共同饮咖啡或互相拥抱……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不但没有增加我们的社会联络,反而使我们感到更加孤独。”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