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办加强网络谣言打击力度 "大V"故意传谣将受罚--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频道原创

国信办加强网络谣言打击力度 "大V"故意传谣将受罚

2013年05月03日09:4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5月3日电(宋心蕊) 微博的蓬勃发展方便了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但同时也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有关负责人前日表示,极少数网民在网上散布各类谣言的情况不时出现,有的拼接图片诽谤他人,还有一些所谓“大V”账号以“求辟谣”、“求证”等方式故意扩散谣言,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跟风,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扰乱了正常传播秩序,社会公众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对这一现象一直予以高度关注,在加强日常执法的同时,正进行集中打击。

■网络谣言的危害

“网络谣言具有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报复性、宣泄性、诱惑性、强迫性等特点,已成社会‘毒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我国的网络文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谣言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

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很大程度上是谣言的制造者利用了一些人的心理弱点。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潘允康表示,有些人喜欢求新、求奇,常常抱着“别人不知道的我知道”的心态,以寻求刺激;有些人则是从众心理,“别人知道的,我也应该知道”;当然还有一些人的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即使有些谣言毫无逻辑、漏洞百出也信以为真。

■网络对谣言自净化效度有限

针对当前日益泛滥的网络谣言传播现象,人民网研究院撰写的《网络对谣言的自净化作用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网络谣言以故意造谣为主,微博、论坛是网络谣言的传播主渠道,而网络对谣言的自净化效果非常有限,九成的网络谣言都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自我纠错、自我净化。影响网络自净化的因素众多,包括谣言与辟谣信息的“可信度”、辟谣主体、谣言的类型与网民心理等等。网络澄清谣言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传播的速度,自媒体的传谣能力远远大于澄清谣言的能力,现阶段网络自净化尚有赖于传统媒体的大力干预。所以对于网络谣言,决不能依赖网络的自净化,而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治理网络谣言。【详细】

打击网络谣言需双管齐下

如今的网络,造谣惑众者有之,冒名顶替者有之,借他人之名恶意中伤者有之,借网络之便炒作个人者有之,种种弊端表明了网络治理工作的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净化网络理应做到“双管齐下”才行:一是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危言耸听的行为。谣言的泛滥成灾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只有严厉打击,方能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有所畏而不敢轻举妄动。二是严厉打击网络上的其他非法行为。网络那些冒名顶替、嫁祸于人、中伤他人、恶意攻击的行为,均应予以法律惩处,也只有当违法者付出沉重的成本时,其不法行为方能为之收敛,从而还社会以安宁,还网络以清静。【详细】

■国外如何严打网络谣言

各种形式的网络谣言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各国的立场是一致的: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在这方面,各国依据本国实际,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总体来讲,各国打击网络谣言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与社会公众主导型。【详细】(传媒频道综合报道)

网络谣言事例: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