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最佳新闻照片奖《挟尸要价》
2012年清明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湖北赤壁市羊楼洞村,镇里的小学生正在祭扫烈士墓
5月22日下午2点,本报记者张轶因肝癌去世,年仅28岁
我们选取一组他的照片,用他记录世界的方式,缅怀这段早逝的青春
眼前的这个世界尽可以不爱我们,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彼此相爱而最终爱上这个世界
张轶,走好!
张轶在他25岁、刚入行一年多之际,就获得了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这对一个摄影记者来说,等于是许下了美好的前途。
和张轶一起出去采访过三四次,他是一个聪明、体贴的同事。记得有次从长沙去兰州采访,在飞机上根本没看我俩座位谁靠窗,他就直接让我坐里面,瞟一眼窗外说,“现在天是黑的,等会飞机下降穿过黑云,满天都是金色的光辉,特别漂亮。”
采访将要面临的焦虑和紧张,瞬间被疏散了很多。心里暗想,果然是搞艺术的摄影记者,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但在与他共事之前,我听说他的性格,是有点硬汉气质的。
他喜欢留胡须,穿马裤。与他合作的好处是,不用担心他会生气。有时我会好奇地问:你不带灯吗?不带三脚架吗?他就会眨下眼睛,用学会的几句长沙话调侃着回答。
2012年年底的某一个下午,我在报社最后一次见到张轶。我们一起去报社旁边的银行取钱。他已经取完了,但没有立即走,而是在等我。那时我不知道,他身体已经检查出问题了。只记得看到他好像苦着脸。我以为他可能是采访不太顺利,没多想就说:“你不用等我了,我还要排好久的队呢。”他皱着眉头,欲言又止地说:“哦,那我先走了。”
那天下午阳光正好,韶山南路258号的树叶正在风中摇曳,却没想到他的人生这么短暂,如冬日落叶一般凋零。
在此,我们用张轶生前的一组摄影作品,来作为对他的悼念。天不假年,但他毕竟留下了他的作品,留下了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爱。
用这样的一个版面来祭奠张轶,并非是对公共资源的挤占。我们更想以此表达,对于生命的珍重。文/记者谭君
记者张轶逝去了,我们怀念他。我们怀念他燃烧的青春,怀念他专业上的绽放,怀念曾经同事的那些日子。怀念可以痛彻心扉,怀念可以更加坚强。眼前的这个世界尽可以不爱我们,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彼此相爱而最终爱上这个世界。张轶一路平安。——同事龙博
“还记得那次,我们在四川内江,租摩托车进一个村子。你让我紧贴司机坐,你坐在最后面。坡多坡陡,泥巴也深,你两度被从车后座抛下来。”——同事颜宇东
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家庭的爱,他与妻子两地分居,嘴上总是挂着妻子的好和生活的幸福。——同事任文婧
两次去武汉探视张轶,他本人并不太清楚病况实情,数次对我们说在医院躺着很难受,再过两个月就可以背着相机去跑新闻了。听此言,让已了解其病情的我们心酸至极。——同事李长征
感谢大家温暖的送行和祈福!我相信他会在天堂听到、看到、并感受到大家的温暖是一直陪伴着他!再次谢谢大家!——张轶的爱人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