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10期

当纸媒遇上微博

范洪涛

2013年10月23日14:34    来源:新闻与写作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纸媒应审慎看待微博传递的新闻信息、警惕微博带来的新闻伤害,作为利用微博的一个重要方面,纸媒官方微博的运营具有和纸媒同等的公信力,因而在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的基本原则上,必须用要求纸媒的同一标准来要求纸媒的官方微博。

【关键词】纸媒;微博;官方微博;新媒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1亿,手机微博用户达2.3亿。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微博带来的就是一个媒介新时代,它以其快速、方便,迅速占有了广大受众。以武汉晚报来说,作为一份老牌都市类报纸,以前的新闻线索主要来自热线电话、读者来信,这两年,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报料比重则越来越大,目前,这一比例已达到70%。

微博每天都会爆出很多热点,纸媒如何选择,如何应对,跟进与否?如果跟进,怎么跟?这些问题时时刻刻都在考验我们的职业神经和新闻素养,而这每一次的抉择,也都极大地影响着纸媒在受众中的地位。

审慎看待微博传递的新闻信息

微博现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纸媒的新闻线索来源库。但不可否认的是,微博上时常充斥着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甚至是一些恶意造假的图文,这给纸媒在寻找新闻线索的过程中布下了无数陷阱和地雷。因此,在与微博的新闻互动中,求证和核实就成了纸媒必须坚守的第一铁律。

其实,即便是在网络不发达的过去,对新闻来源进行求证和核实,一直也是纸媒的基本原则,这是确保新闻真实性的最笨拙却又最有效的办法。然而,随着新闻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求快求新求异,一些纸媒渐渐失去了对这一原则的坚守耐心。更有甚者,根本不作任何考证或过滤,直接把微博上的信息当做新闻来报,在新闻真实性上打起了“擦边球”。这类不经核实的随意“转发”,以夺取眼球效应为目的,失去了纸媒应有的新闻操守和追求,对纸媒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打击,因而是最该抵制的新闻行为。

今年8月3日下午,一条有关武汉城管打死人的微博在广泛流传,其中传播最广的是网友“@FY小圆”的一条微博:“武汉城管也搞死人了,在中山大道江汉路地铁门口总欺负老百姓,大家快转发为他们出点力!”。微博中还配发了9张照片。随后,这一信息在微博上被越传越详细,说是小贩在摆摊时遭到城管执法队员的粗暴对待,城管用棍棒殴打,最终致其死。此前,长沙等地刚刚出现类似事件,如果同一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其产生的连锁效应一定是非同小可,随着这些信息的披露和发酵,众多网友对武汉城管展开了强烈声讨和谩骂。

但是,如此惊人的消息,有图有文是否就一定是真相?武汉晚报信源中心收到这条信息后,及时通报给了相关采访部门。笔者在仔细浏览了这条微博及配发的照片后,首先提醒信源中心值班主任继续严密监控:这条消息可能是假的!笔者的怀疑主要基于两点:第一,以往各种极端手段的维权,一般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出面,以博取社会同情心,但这次跪在闹市繁华路段的都是敞胸露膊的年轻人,一个个膀大腰圆;第二,“死者”虽然白布盖身,但露在外面的一只手上戴的手表却十分醒目,尽管从图上看不出手表的品牌,但其硕大的表盘显示绝非平常之物,至少小摊贩不可能佩戴这种手表。

果然,武汉晚报新闻110部的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后,弄清了真相:并没有任何人死亡,这真的竟是一起为了吸引眼球的“诈尸”事件!当事人长期违法占道经营,因对城管执法方式不满,就召集亲朋策划了此次“城管打死人事件”,但“死人”在烈日下躺了数小时后,因耐不住天气炎热而“复活”,“诈尸”事件彻底穿帮。

武汉晚报记者及时采访了市城管局、相关公共管理专家、律师等,于8月4日在头版头条推出了《小贩策划“诈尸”闹剧抹黑城管》的报道,对这一公众事件进行了梳理和点评,同时,也对城管部门的信息应对进行了质疑。因为,就在微博上对此事传得沸沸扬扬之时,@江汉城管和@武汉城管,都保持了沉默,没有进行任何解释。而作为涉事部门,唯有第一时间发声,公开事实真相,才能及时止住谣言。

针对这一事件,武汉晚报第一天的独家整版报道,还只是第一步的证伪。作为纸媒,不能只停留于对单个微博热点的回应,而需要有更宽阔的思考,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这一热点为何出现,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做出新闻的纵深感。因此,武汉晚报在此后的几天里继续追踪调查,通过公布“复活”照片、回访目击者、当事人,彻底击碎了这场闹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诈尸”闹剧已是第三次上演,给周边商户和公众造成了极大困扰。这一系列报道引起了央视的关注,《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纷纷聚焦。

我们处在一个随处都可获取新闻线索的时代,每天传到记者手中的线索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都便捷。因为多,所以选择的难度就相应提高,在众多线索中如何去伪存真,如何抵挡住那些看起来劲爆的信息带来的诱惑,从而找到大众最关心的新闻真相,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强化的一项重要的新闻素质。微博对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需要媒体人更加善于思考,更加善于判断,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微博,而不是被微博所利用。

警惕微博带来的新闻伤害

微博传递信息的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新闻采集、编辑、传播的规范套路,它来源于“市民记者”,而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维度及时性扩散、反馈。微博在这一系列的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种群体无意识现象,而纸媒如果不加以辨识,缺失基本立场,就难免让新闻变成一把伤人的利刃。所以,纸媒一旦参与微博事件的采访,就不能不假思索地跟随网络大潮随波逐流,而必须保持自己客观公正的立场。

在这方面,“丁锦昊事件”就是一起典型案例。2013年5月24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布了一条微博,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微博中说:“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对埃及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吃惊得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王’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3500年前的文物呀。”

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甚至谴责无可非议,但在网络世界里,无底线的声讨很容易让人瞬间获得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当纸媒也以这种道德优越感进行报道时,对整个事件就会起到推波助澜的副作用,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新闻伤害。

“丁锦昊事件”的后续发展就有这样的趋势。很快,就有媒体报道,通过人肉搜索,已查出丁锦昊是南京的一名中学生。随后,有愤怒的网友黑掉了丁锦昊就读过的小学的网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报道中,不少纸媒倾向于像网友群体那样对个案进行谴责,并把这种谴责直接指向了一个未成年人。尽管孩子的父母公开道歉了,但媒体的冲击波并未消停,不少媒体的记者去丁家搞“堵门式采访”,吓坏了家里的老人,并影响到丁家的正常生活。

其实,作为责任媒体,面对这类舆论热点事件时,更需要的是跳出个案,进而关注个案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引导民众如何从中举一反三地吸取教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能把公权力当武器,在一个小孩子的脸上“刻字”。

对“丁锦昊事件”,武汉晚报并没有简单跟进,而是以此为契机,想方设法去倡导市民文明旅游。

7月9日,武汉晚报与武汉沪春秋旅行社合作,正式推出“旅游奖文明”活动。在3条暑期旅游线路上,武汉晚报与武汉沪春秋旅行社一起与游客签订文明“对赌”协议,如果全部行程中,游客没有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乱吐乱丢、或没有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旅行社将奖励游客200至300元现金。如果游客有不文明行为,则取消奖励。

这是第一次把文明承诺写进正式旅游合同,并用奖励方式引导旅游文明;这也是第一次以“媒体+旅行社”的形式共推旅游文明;这更是第一次采取领队、导游、记者、游客四方参与的文明旅游监督模式。一支“旅游奖文明”旅游团在越南边境游结束后,越南导游连连夸奖:“武汉游客真爱干净”。在景区,武汉游客自觉排队,不乱投喂食物给动物,甚至首创了主动要半份餐以免浪费的文明行动。截至8月17日,旅行社这一活动共向11个团的296名游客发放文明奖金56200元。

可见,媒体的舆论引导,关键是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引导人,而不是一味谴责。尤其是在微博热点事件已经在网上形成了一边倒的声音时,媒体更要保持理智、冷静和客观的态度。

纸媒官微是微博上的纸媒形态

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主阵地,纸媒必须尽快掌握这个舆论主阵地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

就微博而言,微博已不仅成为众多纸媒的新闻线索来源库,也成为纸媒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媒介和工具。作为利用微博的一个重要方面,纸媒官方微博的运营同样不能轻视。应该意识到,纸媒官微应具有和纸媒同等的公信力,因而在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的基本原则上,必须用要求纸媒的同一标准来要求纸媒的官方微博。

目前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媒体形象分裂症”现象值得注意。包括纸媒在内的一些传统媒体,甚至是非常权威的媒体,在其官微上却摇身一变,用一种完全不同于其自身形象的方式发声,以博取眼球,吸引粉丝。之所以出现这种线上线下的媒体形象分裂现象,恰恰是因为对传统媒体官微的认知存在一种偏差和误解,只以为它是一个说说而已的窗口,没有从根本属性上深刻分析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此以往,必然对媒体自身的权威性、公信力造成损伤。

美联社新规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转发而没有评论,很容易被看成是一种你赞同原信息观点的信号。”对纸媒官方微博来说,在进行信息转发时,一定要有核实意识和判断力,要“三思而后转”。

“2010年十大假新闻”中有一条是某知名周刊的官方微博于12月6日晚转发了金庸去世的消息。不久,消息即被证实是假,该周刊的相关责任人引咎辞职。

从这一事件被列为年度十大假新闻可以映证,纸媒官微绝非只是个微博账号,而是纸媒在微博上的存在方式,其代表的是纸媒的形象、立场、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所发出的内容就是纸媒报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官微的每一次发声和转发都必须慎之又慎。

总之,微博的出现确实给纸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危机。过于倚重或者轻视微博,都不是纸媒在这个媒介融合时代应该持有的态度。必须看到,微博上的信息一直是纷繁复杂,鱼目混珠,但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舆论场。各种观点、声音在微博上汇集、发酵,就需要纸媒承担起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责,面对微博信息既不能人云亦云、偏听轻信,以致被微博所牵制,也不能完全无视微博上的声音,自说自话,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准确、及时、深刻的报道,正确引导微博舆情,引领新闻舆论。

(作者系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编辑、武汉晚报总编辑)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