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黄金时代
从《康熙来了》停播看台湾电视的内忧与外患
摘要:《康熙来了》是华语电视综艺界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作为一档播出12年之久的长寿节目,它的停播除了观众不舍之外,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后娱乐时代”台湾电视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康熙来了》停播事件来分析目前台湾电视的内忧与外患,并从中得到启示,希望能够对当下大陆电视行业的发展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康熙来了;综艺节目;台湾电视
电视综艺节目是台湾电视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台湾大众消费文化兴盛的重要体现与流行展示。从“老三台”①时期政治意识形态宣传之外的零星点缀到今日几十家电视台每天上演的娱乐大战,娱乐节目建构起台湾电视发展史上的“荧屏奇观”。随着电视生产工业的不断发展,台湾综艺节目形态也在不停地进行着改变。而在看似数量众多的娱乐节目海洋里,近些年谈话形态的节目以其成本低廉、故事性强、收视率好而成为电视台和制作人的新宠,也由此引发了山寨、跟风、抄袭等同质化现象,消解了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良性生态建构。2004年中天电视台推出的《康熙来了》意外走红,经由电视、网络(如土豆、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等媒体传播,成为华人电视圈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也使得谈话类娱乐节目在台湾成为各大电视台竞相模仿的对象。
作为一档长寿的综艺谈话节目,《康熙来了》给华人世界的观众带来了快乐和放松,陪伴着很多观众度过了许多愉悦的时光;它是明星艺人宣传作品(含电影、电视、音乐专辑等)的最佳平台,也是通告艺人们赖以成名和生存的最好土壤。同时,它也成为内地观众了解台湾文化的一扇重要的窗口。无论是美食、旅游,还是台湾的风土人情,《康熙来了》都成为两岸交流的最佳媒体桥梁。
2015年底,主持人蔡康永和徐熙娣(小S)在微博上宣告节目即将停播,令华人观众/粉丝感受伤感。2016年1月7日在播完最后一期之后,这档播出长达12年之久的综艺节目宣告退出电视舞台。作为台湾最具有标志性的节目,《康熙来了》的停播成为2016年初最重要的文艺事件之一。一档长期盘踞台湾电视收视榜首的节目宣告结束,不仅意味着台湾电视综艺在华人地区的全面失守,更是宣告了台湾电视黄金时代的结束。
一、台湾电视的内忧
《康熙来了》甫一出现时,带着一股“痞气十足”的台湾综艺范儿,横扫两岸同类访谈节目。小S凭借大胆作风和火辣身材,配合着蔡康永的书卷气与犀利,不仅令大陆观众耳目一新,也改变了台湾电视综艺长久以来靠游戏和表演来取悦观众的秀场面貌,直接将台湾电视综艺带入了棚内访谈的潮流。这种成本低、制作简单的谈话节目在台湾电视上遍地开花,但是十多年过去,台湾电视综艺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制作单位沉浸在这种花钱少但是又性价比高的节目形态中不可自拔。如今,《康熙来了》停播的消息无疑给台湾电视敲响了警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台湾电视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内在困扰不断显现。
(一)内容高度同质化,创新能力极度匮乏
2004年中天电视台推出的《康熙来了》意外走红,使得谈话类娱乐节目在台湾成为各大电视台竞相模仿的对象。配装好聊天话题,发好通告艺人/B咖艺人,寻找好主持人,再加上摄影师的全程助阵,一档节目就此诞生。台湾电视圈近些年来陆续推出的此类节目包括有《国光帮帮忙》《娘娘驾到》《三只小猪》《王牌大贱谍》《今夜谁当家》《桃色蛋白质》《爸妈囧很大》《女人好犀利》《我们一家访问人》等,此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直接造成台湾电视娱乐节目乱象怪生,进而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当然在“收视至上”的压力下部分节目如《桃色蛋白质》《娘娘驾到》《王牌大贱谍》等已经结束其在电视上的历史使命,成为昙花一现的荧屏景象,折射出台湾电视生态竞争激励的残酷现实,但也暴露出台湾电视目前所存在的最大问题,那就是节目内容高度同质化,创新能力极度匮乏。无论是话题内容,还是表现元素,抑或情感张力,不同谈话娱乐节目的相像程度让观众难以精准辨识,千篇一律的重复感让观众产生厌恶情绪。即便是像《康熙来了》这样的节目,到了后期也难免陷入内容同质化的泥沼,比如,让女明星卸妆、检查包包等内容频繁亮相,这是创新能力极度匮乏的一种表现。一味地复制其它电视节目,很难吸引多屏互动时代的观众,必然导致节目的终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