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6年第1期

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现实意义及多元表达【2】

金震茅
2016年01月18日14:58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三)精神维度:对历史与现实的判断

电视纪录片批评要激浊扬清,给受众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电视纪录片批评理应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电视纪录片批评最重要的使命是发现,不仅仅要发现纪录片作品的不足和缺陷,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去发现纪录片中那些优秀的部分,那些真正有创造性的编导拍摄和传播经验。在电视纪录片批评的过程中要警惕简单的二元价值判断和线性思维,力求做到以诚动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需要一个批评者要有思想的直觉,有良好的判断力,有批评的勇气。其次,电视纪录片批评者要有凛然正气。电视纪录片批评者立场要坚定,心态要淡泊。坚守人格理想,摆脱物欲诱惑,保持独立思考的个体空间。正如别林斯基所言:“说你所不想说的话,用自己的信念投机,这不仅不如沉默或忍受贫穷,甚至不如干干净净地死掉。”电视纪录片批评者对社会和纪录片作品要有责任感,要有独立的思想、敏锐的判断力和独立的批评意识。其三,电视纪录片批评要有善意。电视纪录片批评要最大限度地切近编导的实际和纪录片作品的实际,也要体现广泛的受众观点,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也是容易被电视纪录片批评忽视的方面。电视纪录片批评中所推举和倡导的善意,在于电视纪录片批评者不管纪录片的表达对象是熟悉还是陌生,只要有潜力,都要真诚地给予帮助和指点,以极端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当然善意的电视纪录片批评并不是不指出纪录片作品的不足,应当允许有尖锐的批评,但是这种尖锐的批评还是以善意的建议和良好的愿望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勇气、正气与善意,就可以极大地丰富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精神内核,给受众带来的是语言和思想上的赏心悦目。

(四)媒介变化: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现实语境

媒介变化主要是指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网络新媒体为我国电视纪录片批评开辟出一个新的风景,对我国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首先,空间上的迅速性。网络新媒体在媒体传播上具有新优势,电视纪录片批评进入网络新媒体是一种潮流。近年来,一些纪录片批评者自己开设个人微博、微信平台,发表对电视纪录片作品的看法,这样能够让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声音更容易传播,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当然,由于网络点对点或者朋友圈的匿名传播方式,使得网络的草根特点和某些非理性特点被呈现出来。其次,表意上的广泛性。网络新媒体由于参与者众多,电视纪录片批评更容易发表受众的见解,批评意见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其三,确立“网络影响力”这一新的批评指标。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电视纪录片批评信息聚集、设置议程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网络影响力主要包括:知名度、关注度和纪录片网络收视率指标。网络影响力指标是从网络的角度对电视纪录片作品和相关纪录片活动进行批评研究,探索了从网络影响力的全新角度评估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反响,在网络传播背景中显示了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二、电视纪录片批评的自我消解

当下的电视纪录片批评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在迷失与偏离之中消解了自我。

(一)批评的泛化

电视纪录片批评者有意无意地将纪录片批评的外延无限扩大,什么都可以成为批评的对象。电视纪录片批评不再限于纪录片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而是热衷于对纪录片现象中时髦话题的追逐,甚至有些时髦话题还跟纪录片沾不上边。电视纪录片批评泛化为一种共同的批评话语,也就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实际上解构了电视纪录片批评存在的严肃性、合法性和逻辑性。

(二)批评的浮躁

电视纪录片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电视纪录片批评者既感到惶惑和压力,又觉得兴奋与骚动,弥漫着一种浮躁不安的情绪,无法静下心来思索并探讨电视纪录片批评自身的理论,不能真正深入探究电视纪录片批评的规律性问题。结果是电视纪录片批评文章粗制滥造,批评水准急剧下降,批评精品日渐减少,电视纪录片批评由于缺乏应有的厚重而使自身的话语空间变得平面化、浅显化。

(三)批评规则的丧失

电视纪录片批评规则的模糊甚至缺乏,导致批评的日益主观化、随意化,谁都可以言说,怎么言说都行,没有起码的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电视纪录片批评者理论意识的淡薄和道德责任感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电视纪录片批评必须寻找和确立自己的批评规则和逻辑意义,建立一个公认的、权威性的批评规则。在舆论导向和审美意识的标准上,电视纪录片批评必须努力探寻和揭示纪录片作品中所蕴涵的普遍规律和真理,以期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多维视角

批评视角的转换是新时期以来电视纪录片批评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电视纪录片批评现代性品格建立的一个重要标志。电视纪录片批评应坚持纪录片作品的研究——因为只有关注纪录片自身,才能使电视纪录片批评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一)电视纪录片批评多元化发展状态

电视纪录片批评存在主流意识形态批评、精英批评和大众批评三种主要批评力量,形成了电视纪录片批评的整体力量和多元化发展状态。从批评视角而言,批评队伍力量的整合和分化,必然使视角呈现出多样性和统一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电视纪录片批评多元化也会出现接受对象多元化、接受主体多元化和接受效果多元化的倾向。

(二)多维批评视角的构成因素

电视纪录片多维批评视角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其基本思路和思维方法是定位于“多元化”上的。其多维格局的构成因素大体有四个方面。

第一,批评对象的多维构成角度。电视纪录片批评多维批评视角替代单维视角是力图改变批评的角度单一化、固定化、模式化的弊端,主张建立立体的、整体的、动态的、相对的、多线的批评视角。当然并非说电视纪录片批评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面对电视纪录片这一多维立体的动态整体对象,应该有一个多维视角的批评视域和语境,应该有一个从社会到纪录片作品、编导和受众的完整统一的纪录片整体批评观。

第二,批评主体的多维选择角度。电视纪录片批评主体依据各自的批评观,会有各自不同的选择角度。批评主体的多元化需求决定了多元化的选择角度,如果电视纪录片批评都是用同一种理念和方法、同一个角度、同一个结论,电视纪录片批评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电视纪录片多维批评角度应该有一个更为宽阔的批评视域,才有可能揭示出批评对象的立体性、完整性和多面性,才能揭示出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尽可能发挥出电视纪录片批评者的主体性。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创新,选择角度的创新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样为多维批评视角提供了视角创新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第三,批评理论的多维批评视角。每一种电视纪录片批评理论或批评模式、方法、流派,都会提供一种批评视角、批评视野、批评话语形式和批评语境。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面临着创造的时代,无论是继承也好,借鉴也好,目的还是为了创新,为了建立和建设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实践。

(三)多维批评视角确立的科学意义

首先,电视纪录片批评角度的多维视域将纪录片批评引入一个更为宽阔和深化的大背景中,作全方位的诠释和评价,在纪录片与社会、纪录片与自我定位的各种关系中来认识电视纪录片的功用,从而认清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地位和价值。因此,多维批评视角的确立会引起电视纪录片实践和电视纪录片理论的全方位的变革和发展。

其次,电视纪录片多维批评视角展开了纪录片批评的视域和语境。电视纪录片批评是一种视野更开阔,综合性、整体性、多样性更强的批评,它一方面提供了比传统纪录片研究要更为广阔的视野,提供了新的电视纪录片研究角度和电视纪录片研究资源。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电视纪录片研究的多维文化视域和视角,从而也提供了整体、综合的纪录片观。因此,电视纪录片批评多维视角的确定,一方面是实践纪录片创作、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电视纪录片研究,特别是电视纪录片批评理论的建设。

第三,电视纪录片多维批评视角的确立丰富了纪录片交流的意义。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应更多地致力于创建进行纪录片双向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特别是确立中外电视纪录片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以及沟通的视域,确立立足自身、走向世界的眼光。因此,多维批评视角的确立对于纪录片的交流和对话,对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世界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拓展比较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研究视野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常熟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