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6期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3】

以明清徽州家谱为对象

王业明
2016年06月28日09:45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社会控制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要靠传播而存在,组织内部的协调或控制是组织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宋代以后,家谱修订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收族”,家谱规范了族人的行为举止,掌控了族人的思想价值,在维护家族共同体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明清时期许多宗族都将乡约刊刻在家谱中,警示子孙按时完纳钱粮。徽州《祁门平阳汪氏宗谱》在“家规”中就告诫族人:“三限两税,国有常典。需办官税,先期输纳,即或年荒岁歉,亦要设法以杜官债。……切不可拖欠,至差比较,有碍脸面也”。

康熙帝曾颁布《上谕十六条》,要求全国各省、府、州、县官员认真对老百姓进行宣讲训导。十六条的主要内容有“敦孝悌以重人伦”、“黜异端以崇正学”,以及“完钱粮以省催科”等。《上谕十六条》在家谱中也广为收录,如《绩溪璜上程承启堂世系谱》《皖潜程氏续修族谱》等。

(四)媒介记忆

媒介记忆理论将媒介视作人类记忆的延伸,是一种可共享、可传递的社会性记忆活动。作为传播媒介的家谱承担着家族记忆的建构者、传播者功能。这种依靠血缘纽带流传下来的家族记忆,以“物质专属符号系统”的形式浓缩了族群历史,帮助族人表述和证明自我,使族人的自我身份得以廓清,在身份认同的基础上产生对家族的心理认同。

媒介记忆是社会记忆与个人记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纽带。家谱不仅展现了一个家族的世系及重要人物、事件,还从微观层面上为人们呈现了一幅幅地方社会的民俗、经济等历史画卷。族人通过接受这些家族信息和社会信息,完成对于基本社会规范、社会习俗的认知,建构起个人记忆的基础,在实现个人认同之外,也获得了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

由于历史、政治、文化及个体等因素的影响,家谱传播中存在“选择性记忆”现象。家谱编修者在家族信息采集、遴选和编撰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强化对家族或编修者有利的信息,同时淡化、扭曲直至遗忘有损家族形象的信息,例如秦桧虽曾官居高位,但其家族历史的记载却语焉不详,其本人在秦氏家谱中更无从查找。这种“选择性记忆”造成家谱中记忆强化和记忆空白两种极端情况。

五、结 语

随着农村宗族活动的复兴,当代家谱的修订重新受到重视,家谱也体现出了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如各种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族规家训。家谱的媒介形式也有所创新,出现了众多家谱网站和各种电子家谱。作为一种延续至今的极富中国特色的本土传播现象,对家谱编修活动的研究,是传播学不应忽视的一个命题。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A?西蒙著.詹正茂译.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周鸿雁.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10.

[4] (美)詹姆斯?W.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 领谱小引[A].径北汪氏宗谱[Z].宣统元年.

[6] (清)方金声.方氏重修宗谱[Z].同治八年.

[7] (清)刘汝骥.陶甓公牍?卷十二[Z].宣统三年.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