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陈川:人民日报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建设实践分享【2】

2016年08月21日21:36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下面要讲的是我们的“空间平台”,我们空间平台整个的整体设计,是充分考虑了业务运行机制如何在空间里落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PPT左半部分,是未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体系的大脑和核心枢纽的部分。在这部分,我们像现在的,未来内容生产涉及到重大选题,包括各个渠道从生产到传播,整个的策划和规划。以及我们在各个渠道互相协作中央指令的发出,都会在这个位置。

右边蓝色区域是我们整体支撑“中央厨房”运转的内部技术团队,这里会包含“可视化制作”,包括数据、新闻、制作、视频,以及未来各种新技术内容制作的团队。浅绿色的区域(ppt展示),是我们灵活“中央厨房”任务工作区,在这个工作区里,我们可以针对一些突发任务在这里组建“中央厨房”的报道团队,在这里进行内容制作。而且,我们也在这里,刚才提到的我们空间平台,也会开放给我们的合作媒体,和合作机构。我们可以一起,集中在这个地方做内容生产。

我们的业务运行机制,和我们的空间平台,最终联系在一起,搭建一个能够有效运转的我们整体的技术平台。在这个技术平台,它承载的,一方面是刚才提到的,我们中央厨房的整个运行机制的常态化的落地的技术平台的支撑。在这里,包括我们中央厨房整体的协同生产机制,包括人民日报在中央厨房这种运行形态下,未来的内容生产每天常规的,比如说重大选题、晨会,各种各样会议组织流程,这些东西我们会把它打造成一个中央厨房的运行机制的协同生产的应用放在这里。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打造媒体融合整个技术平台的能力体系。而且,这个能力体系并不是一个全封闭的,只是提供给人民日报自己使用的体系,我们也会把它开出来,给行业,给跟我们的合作媒体一起去使用。而且,在技术平台上,我们最终整个平台的交付,我们会通过“中国媒体融合云”,这样一个“云服务”的模式去做交付。这样,我们打造的整个技术平台,可以跨越空间的界限,来为各个媒体去提供服务。

而且,在这上边我们也提供一个开放的技术生态,我们也欢迎各个媒体,包括技术公司,他们的一些创新的面向内容生产,以及我们的产品和渠道运营的一些创新的工具化的服务,我们也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欢迎大家来跟我们合作,放到我们“媒体融合云”这个平台上边来运营。

所以,我们最终要落到实处,我们的技术平台,究竟要打造哪些能力?刚才提到,实际上我们在整个建设过程当中,不断的在做媒体行业调研、分析,以及跟各个媒体行业的技术和业务人员去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实际上媒体行业在面向新媒体转型,有很多的痛点。我们归纳总结了一下,主要分成四个主要的方面:

一、不够快

一是我们把握新闻线索、把握热点的能力不够快,生产内容能力不够;

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在传媒这里,实际上我们比较擅长的是简单的内容组织和生产。但是当我们一旦开始面临一些新的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瓶颈,我们有想法但是做出来会很慢。为什么?因为我们缺乏技术工具的支撑。

二是我们对内容投放到渠道上的反馈、反应不够快,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用户连接,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东西出去了之后,投放的反馈是什么样子?引起的反响是什么样子,来调整我们的内容生产,以及产品运营的机制。

二、不够准

主要涉及到内容全面性,以及精准服务的能力。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能力,缺乏素材快速整理挖掘的能力,报道前缺乏用户分析和精准服务推送能力,报道后缺乏效果追踪和用户反馈机制。

三、不够通

我们直接看到的是内容生产各个渠道没有打通,但是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在内容运营上、产品运营上、渠道运营上以及提供服务各个层面,我们都没有打通。

四、不够赚

现在传媒,不管是新媒体端,还是传统媒体端,还是在沿用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这种广告盈利模式很多是机遇位置、版面、栏目去卖广告,这样一种比较传统的形式在做。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和我们构造我们的能力体系这个过程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媒体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与市场和销售体系没有很好的结合。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媒体的内容,已经到了非常丰富的一种形态的程度,从过去静态图文,现在已经发展到有互动式的内容,有直播、数据新闻、无人机拍摄、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还有在手段上,有更多机器学习交互的内容出来,以及从传统的提供单条独立的资讯,到如何组织内容提供一个体系化的、知识化的内容,提供一种服务方式。这些实际上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都是我们下来着力要去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在整个全媒体平台技术平台建设上,我们期望把它生产、传播和运营这几个体系的,各自独立的,又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基本的技术平台能力,用这些能力来支撑媒体,来去构建我们在生产传播和运营方面的核心的竞争力。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从多元的内容生产能力这一块,传统的图文生产,我们用Office、Word就可以做得出来。但是当我们面向新的内容生产的时候,我们在平台上打造了面向编辑记者直接通过模板化的东西可以快速生产交互式内容的H5的制作工具,我们也为专业的设计师,提供专业的“高交互”做成可以达到游戏这种状态的交互H5制作工具。在视频领域也是一样,我们提供专业的节目级制作的视频生产工具,我们也为在灵活集中的情况下,提供快速的视频剪辑生成面向互联网化视频内容的,移动化的这种内容生产工具。

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形态的技术工具,实际上推陈出新,不断的在演化。今年H5做得很火,明年也许变成别的了,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像这样的工具需要像现在一样,变成我们的采编系统流程的一部分,而是我们把它做成独立的工具。

同时,在“大数据”这一块,我们在内容大数据这个领域,包括我们如何用大数据去为每一个编辑记者提供他们工作所需要的互联网的热点和线索的把握,以及我们如何用机器学习,帮助他们快速的整理他们在内容生产之间需要的素材和资料。这个也是我们现在技术平台上打造的能力。

刚才也提到,我们在“中央厨房”协同生产机制,这种运行机制下边。通过这样一个流程化的生产体系,可以把这些能力串在一起,为我们的生产环节提供一个全流程的服务。但是,所有的这些能力,我们也可以独立地被使用。因为实际上我们在前期调研的时候看到,不仅仅是各个地方媒体,包括人民日报自己旗下的社属媒体存在同样的情况,大家都有历史和现实,我们都有自己的既有系统,即使我们都认同,在某一个方向上,我们最终达到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落地,会为我们带来最优的效果。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任何一个东西,都要付出业务上和时间上的代价,所以所有这些能力都会被独立的封装成独立的能力,可以被独立的采用。比如说内容生产,我们不需要更新我们的内容管理平台,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这些直播能力。

而且在客户端或者是网站,我们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要去嵌入一个直播的能力,我们不需要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把这些东西都要考虑进来,而是我们用这样的工具和直接引入的模式,就可以为我们的客户端,或者我们的任何一个端口提供这样的能力。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就可以把自己的重心放在核心优质内容生产和核心产品上。

在“传播”和“运营”这两个环节也是一样:

所以,媒体自身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专注于构建我们的业务传播网络,构建我们自己的专业的运营团队,来做我们的运营。

这样一个体系最终连起来,从媒体内部的视角来看,通过底层的支撑平台和中国媒体融合云的底层支撑,就可以在上边形成一个闭环,从内容生产、传播到运营的整个体系这样一个视图,最终向上辐射到空间平台上,完成中央的协调指挥。而扩大到更广泛的视角,中央厨房的整个这三大平台,我们都提供对外广泛的合作,我们期望我们这个平台,能够把各个媒体,包括我们服务的政府机构,包括互联网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整合在这里,连接在一起,为整个行业提供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的服务,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媒体融合发展,尽一份力,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

以上就是我们人民日报整个媒体融合发展基本的理念,和我们打造的全媒体平台的情况,谢谢大家!

 

(责编:刘雨霏(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